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来源:九壹网
2021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清单 考察板块 语言应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21取消字音字形,知识点清单 掌握情况 用模块 但是成语、词语辨析依然有 2、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构造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快速判定法:主干看搭配残缺,看并列名词,看并列动词,看否认,看介词,看数量词,看关联词,看两面词,看与字短语…… 论述类 重点考察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文本阅读 〔可以看试卷的5-7题〕 整合三个小考点。具体命题时紧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 了解高考命题设置的干扰类型与设置干扰项的方法 做到耐心、细心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第 1 页

文 言 文 阅 读 板 块 〔建议: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何、乎、乃、且、假设、所、为、焉、也、因、于、与、那么、者。〔可以看知识清单,默写义项;同时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翻译得分点〕。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直译,字字落实,通顺无语病〕 5、断句,明大意,抓标志, 6、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7、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察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要特别问到,才答复此点;尤其要注意的描写手法,如动静、视听、声色、远近、虚实、白描;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衬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第 2 页

诗 歌 鉴 赏 板 块 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大、对偶、比照、比较、排比、设问、反问。 4、基此题型及答法:审题问什么就答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分析〕——怎么样〔效果,情感〕 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展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与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与“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认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说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与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分析与推测〔推断〕〞要区分。 如“分析与推测〔推断〕〞:主要考察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与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与选项〕 〔5〕注意词语与说法:如全部、都、一些、局部、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第 3 页

代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等等 专题局部: 专题一 散文 第一节:分析作品的构造 一、整体思路:简析时先答出运用了什么构造思路,然后再具体分层答层意。 二、照应:首尾、题目、文中前后句的照应 三、过渡〔承上启下〕 四、作用类〔内容、构造与特殊表现手法〕 (一)、文首 1、构造与思路: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③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考虑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与写作对象与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反衬、比照〕,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妙处,如引人入胜,自然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与下文构成比照、抑扬,激发读者深思,或交代文章写作思路等。 〔二〕、文中 内容; 构造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前文。 特殊表现手法: 〔三〕、文末 第 4 页 文 阅 读 板 块 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写作对象什么特点,,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构造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构造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特殊表现手法: 第二节:概括段意、主题 一、归纳段落内容: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抓中心句,抓关键词 二、归纳文章主旨:1、解读题目法;2分析首尾法;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第三节:体会语句含义 一、理解含蓄句 二、理解主旨句 1、从关键词语入手;2、从分析修辞入手;3、从特殊位置入手;4、从文本主旨入手;5、从相邻句子入手;6、从构造层次入手 第四节:鉴赏形象、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内容、主旨、情感上的作用 2、形式上〔构造〕的作用 3、注意艺术手法 4、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作用 二、物象作用 1、形象特征〔外在、内在〕 第 5 页

2、其他内同人物形象作用〔内容、构造、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 ⑴、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⑵、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描写 ⑴、描写的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虚实、正侧③借助修辞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⑵写景的角度①感觉角度:视、听、味、嗅觉等〔绘声绘色、绘形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景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 ⑶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有时也提醒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开展。⑤为下文作铺垫 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想象、联想、类比、衬托、比照、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三、修辞方法〔侧重具体段落与句子〕:比喻、比较、借代、夸大、对偶、排比、反复 四、构造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照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垫等 五、语言 第 6 页

考察角度语言特点与风格三维p204 第五节:探究与综合性选择题三维p207-210 专题二 小说 第一节:把握故事情节 一、情节概括 1、以情节开展的过程概括: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2、以线索为中心概括 3、以人物形象角度概括 二、分析某处情节的作用 一、解答此类题需考虑“四对关系〞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照应式。作用是使构造严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构造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第 7 页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与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与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展艺术再创造。 (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开展。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提醒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提醒(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掌握常用答题模式 这类题型的标准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表达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表达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探究情节构造是否合理〞类题目的解题方略 1.解答思路 (1)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主题引述论据分析→从写作时代上分析,说明自己的见解。 (2)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或不合理)→从文本情理上第 8 页

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从现实的实际上分析,说明自己的见解。 2.常用答题模式 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一般采用“总—分—总〞式,有时也采用“总—分〞式。 三、线索的作用〔或题目的作用〕:①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②对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上的作用 第二节:分析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①点名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②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开展⑤暗示社会环境⑥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①交代人或活动的时代背景②提醒小说主题 ③暗示小说结局 第三节:鉴赏小说形象 一、答题模式: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注意身份地位〕。列举事例说明,或者是 ……..〔事件〕,说明……。 注意是“形象特点〞还是考察“形象〞,是“概括〞还是“赏析、分析、说明〞 解答“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5个思维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进展第 9 页

分析。(3)从分析情节入手。(4)从分析环境入手。(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二、人物刻画的作用 1、手法:①正面描写:肖像、行动、细节、语言、心理②侧面描写:景物衬托,人物衬托,人物反衬〔显示两方面完全相反的内容,但都要说〕 2、作用:①提醒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衬托〕了……的人物形象;②表现或提醒主题;③为下文做铺垫等在故事情节上的作用;④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三、小说的主人公:①贯穿始终;②矛盾冲突的中心;③与小说主题相关;④可不止一人 分析“人物的作用〞 运用“三考虑〞思维,找准答题切入点。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与寄托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题解题指导 第一,根据文本内容、主旨及题干要求,分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明确答题的思维方向。 第二,掌握答题的思维角度,“次要人物〞的作用第 10 页

主要有以下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开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表达与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4.提醒主题,增添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与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与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效劳的,更是为提醒小说主题效劳的。 第四节:主题、标题与综合性选择题 一、主题 抓题材、人物、情节开展、环境,把握小说主题。主题概括语句包含两方面:内容+主旨 二、标题三维p237 要全面解读标题作用,可运用“六是否〞思维: 1.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等为题的文章。 2.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提醒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关注以物象为题的文章。 3.标题是否为塑造与突出人物形象效劳。关注以人物为题的文章。 4.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开展或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 5.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以事件为题的文章。 6.标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关注以情第 11 页

感为题的文章。 名句文常 板块 〔教材回归〕 名篇必须全部熟背 言 表 达 板 块 1、扩展与压缩:①新闻压缩②说明文语段压缩③提取关 键词 ④下定义。压缩:明文体,分层,提炼,整合答案 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①仿句〔重视隐性要求,例句构造〕②整散互换〔何为整句〕③长句变短句〔根本步骤〕短句变长句〔根本步骤〕④下定义〔格式,与短变长的区别〕⑤主动句与被动句,⑥常式与变式句〔成分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较、借代、夸大、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4、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图文转换〔漫画、图标、图表〕 作文 板块 1、10个哲句2、10个时鲜素材3、30篇优秀高考作文熟读4、1-3个偏爱构造〔先定文体,写什么就像什么〕5、做好审题、提纲训练 冲刺阶段复习训练的一个重要原那么是讲究实效,前提对于是清楚地了解自己语文考点的达标情况。

第 12 页

找来最近三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进展两类分数统计: 〔1〕七个大题的平均得分; 〔2〕21题每题的平均得分;

〔3〕考点水平统计:哪些考点得分比较高,哪些考点得分比较低,哪些考点忽高忽低。

〔4〕参照“高考语文考点得分一览表〞做以下几项分析:

高考语文不同水平考点得分一览表

分 类别 题号 诊 一二诊 〔 三诊 中等水较高水平 〔平 得〔得高水平 〔得分〕 27 8 4 4 6+6 备注 得〔得分〕 〔得分〕 分〕 分〕 分〕 21 6 4 4 4+6 1—9 10 11 12 13—14 15—18 19—20 21 总分 18 5 3 3 3+5 14 16 18 6 6 6 43 100 45 112 51 130 第 13 页

①自己语文水平处于那个分数段?

②冲刺阶段全班或学生自己假设想上一个档次,应该着力抓好哪些哪一块?哪些考点?

③那些考点短期容易突破,那些考点难以突破,确定三四个冲刺阶段突破点。 ④突破点确定好后,分析一下这些考点过去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突破这些考点需要采用什么的训练资料,如何去突破。

冲刺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是会有一定效果的。从复习策略而言,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大幅提高成绩。所以对以往考试中失分较多的试题一定不要放弃。无论突破哪个考点都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知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只要我们冲刺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措施得力,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同学在自己原有分数根底上再提高10左右分、“较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5—10分、“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2—5分,完全是可能的。

附:2021年四川卷考点强化训练要点 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题 1.语音:重点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命题规律: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3.词语〔含成语〕

4.病句题:〔1〕尤其警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序不当这几种病句,熟练掌握这几类病句的各各小类;〔2〕注意句子中标志性词语;〔3〕头脑中要有病句标本。

5.语用题:〔1〕重点关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语段、点评;句式仿写;图文转换〔2〕强化三种意识——①认真练好“压、仿、准确、简明、

第 14 页

修辞〞这几项根本功,不去把主要精力用在搜集、训练所谓创新题型;②不断提高纠正以上诸点普遍失误意识;③强化训练准确审题,准确把握答题要求,快速答题的能力。

图文转换答题方法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与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与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与字数,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工程、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 依据题干要求,标准答题。

答题技巧:

①对图表根本内容进展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局部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考前须知: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说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提醒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第 15 页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局部〔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徽标类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与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与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4、采用标准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防止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局部,并落实好。 画文转换解题思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第 16 页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根底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展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开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 答题技巧:

①、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挖苦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提醒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②、拟加标题的技巧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提醒漫画寓意或提醒挖苦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挖苦的主体与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挖苦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挖苦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③、描述画面的原那么

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那么: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④、综合考察题的答题要领

此种题型是将图文转换与编拟公益广告语结合起来,综合考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其答案必须涉及画面的内容、主题与公益广告三个方面。做这种题型,要注意考察的角度与要求,可在理解画意的根底上,紧扣画面内容作答。

第 17 页

名句名篇默写加强背诵,回归教材。 古代诗歌鉴赏 1.诗歌鉴赏,要“读懂〞上多下功夫。不少同学为什么读不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诗家语〞〔篇章构造、句子顺序、词语组合〕≠小说≠散文:跳跃,省略〔不像小说、散文那样讲究语法与表述的连贯性、逻辑性〕,它为我们的阅读过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平时,我们说吃饭,就开场吃饭,说睡觉,就开场睡觉,大多数时候,我们依赖一种“常备反响〞去承受信息,是一种简单思维。读懂,最重要的是能够联想、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省略的、未直接说出的话语含义;注意句子之间的种种联系。

2.情感题答题标准

〔1〕情感类型:①伤春之情,隐逸闲适,孤单寂寞,热爱生活,坚守节操。②思乡思亲,人情之美,惜别之情。③关心百姓,矢志报国,昔胜今衰,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愤世嫉俗,抨击君王,感慨国势。④复杂情感

3.关于“手法〞题

4.答题标准:几问几答,先问先答;题面开口的大与小;观点与理由。 文言文阅读 1.解题程序:读懂大意,不需要字斟句酌;然后做题,回到原文,读涉及试题上

下文,必须字斟句酌。 2.文言实词题

一般说,四个词语的解释,与我们今天的常用意越近很可能是错的,反之那么可能是对的;生僻词语的解释正确的可能性较大;词语的活用解释一般是对的。当然,最平安地方法是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符合情理就对,不符合情理就错。

3.文言虚词题

①熟记考纲中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高频虚词〔以、因、于、而、乃、其、且、所、

第 18 页

为、焉、与、之〕的意义与用法。

②编歌诀记忆。

“以〞:一介“用、凭、按、把、因、在、从、跟+带着〞;二连“并列,递进、因果;用来,以致+修饰〞。

“而〞:一连:并、递、承、转、假、因、修;二代:你。

“其〞:一代:他、那、我、其中;二副:大概、难道、还要;三连:如果+还是。

4.文言简答题:

首先,从答题要求来看,简答题并非论述题,答案要求简单、直白、明了,要依据题干设问来答复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者的态度、看法是怎样的。答题用的是陈述笔调判断语气,而不需展开论述、进展推断,更不需外加主观认识。

其次,从命题角度来看,这道题有文意理解、归纳概括、鉴赏评价几种命题形式:

①原那么:

〔1〕概括要完整、全面;〔每个自然段加以概括,合并一样项〕 〔2〕概括要准确、恰当。〔注意读题,审清题干要求〕 ②步骤与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文句翻译题

〔1〕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切分句子,再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2〕翻译不漏字词,句子的整体意思不要说错,确保“大意〞分不丢;②个别词语看不懂,可根据文章大意推知句意,再根据句意推知词意,应当掌握最根本的推断

第 19 页

方法。

〔3〕得分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词类活用。 6.断句题

一、几个切入技巧

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

断句的根底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根底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1)虚词标志: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假设、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2)实词标志:

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

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与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与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修辞标志:

①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严密相连的一样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第 20 页

(4)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现代文阅读 1.小阅读

小阅读涉及到很多知识,有的比较前沿,有难度。首先是别畏惧,因为毕竟是从语文的角度考的,并不是考科技知识。读好是做对题的前提。先读懂大意。然后,读好选项,整体把握选项的意义以及选项表意的重点。细心把选项与原文相关语句作对照:哪些说法变了,是能变还是不能变?怎么变的:删、添、调、改、漏、凑;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检验答案标准:干扰类型与设置错误方式。

2.大阅读

〔1〕从阅卷看,考生答题的突出失误是:答不准,答不全,答案乱。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

〔2〕程序:浏览,看题〔特别是15题〕,细读 〔3〕重视审题:几问?问点?

〔4〕标准答题:几问几答,分点作答。 〔5〕题型:

①词语含义与赏析;②句子含义与赏析;③段落作用;④筛选;⑤概括〔一段、几段、全文〕;⑥主旨;⑦手法〔描写、修辞〕。

重点是句子题;概括题;筛选题。

现代文涉及的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总—分,表—里,浅—深,果—因,现象—本质

第 21 页

作文 1.走出作文训练的两个误区

第一,考前可押题,高人能猜题。每年高考后当天,都有这样美丽的传说,有某校某人猜着题了,仅就高考作文试题而言,很难、或者不可押题,猜题,即便押着了,也纯属偶然,原因有二:①二十多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哲理、做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审美、道德、安康心理及健全人格等。请看:这些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与作家所写的内容范围一样〔当然深度、广度各异〕的内容每年只选其一,谁敢拍着胸脯“赌〞在一个具体的题目上?!②高考命题者严格遵守着“反猜题原那么〞。押题、猜题,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贻害更大。每年的考场作文,都能见到一批完全脱题但是文采斐然的好作文。

第二,练不练都一样。一些同学认为:练不练都是四十三四分左右。就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平均分而言,这是对的。但是,在一个班之内,有得高分以至总分值的,也有不及格甚至只写两三行而得几分的。作文中等水平的同学,不认真练,可能出现偏题、脱题现象,也可能不及格;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假设不练或不认真练,就很有可能不及格;上等水平的同学,也只有坚持认真练,才有望得高分。

2.强化五种作文根本能力 ①审题能力。

审题,是在面对试题本文正确的答复“都可以写什么〞及“我该写什么〞与“我写什么最好〞的问题。

审题,一要审出,二要审出自由。所谓“审出〞:一是看懂文本,我可以写什么。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概念准;重点明;关系清。二是联系“问题〞,我应该写什么。三是从情感出发,我写什么最好。所谓审出自由:不少同学怕审题出错,或愈“审〞愈胆小,或“文〞虽对“题〞但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真知灼见,重要

第 22 页

原因之一是:只看到了题目或话题的范围,而未能留意题目或话题给考生提供的未加的广阔的自由天地。

②裂变命题或话题的能力。

一般说,不管何种题型,总是具有较大的广延性。但是,如何做到话如喷泉、汩汩滔滔呢?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要学会“裂变〞,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

如何裂变命题或话题

——补出成分法:留给明天——希望、成功,经历、教训,财富、精神,资源、亲情……

——裂变内涵法:精神生活——说“读书〞、说“休闲〞、学画画…… ——变换角度法:

A.正反角度:“安〞——正面:安定、平安、安宁、安逸……——反面:自然灾害、刑事犯罪、势力、军国主义、世界霸权……

B.对象角度:精神生活——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教师…… C.行业角度:诚信——体育、文艺、教育……

掌握材料作文常用审题立意方法: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多想、多向辐射法,求异同法等

③列出实用提纲能力

现状:相当多语文教师不重视,不训练。学生写作文开无轨电车。列提纲对于应试作文非常重要。一份好提纲:简明,实用。

④娴熟地运用文体的能力

现状:性别不明,可能受某些“文摘〞文章的影响。议论文要突出说理性,记叙类文章要突出描写。这是两类文体的生命。

⑤每种文体娴熟驾驭两三种模式

第 23 页

同学们应当掌握几种作文模式,写作文时,心中就有了底,即使考试时间紧,学生也可以迅速成文。

■考场作文重要得分技巧:构造的清晰与简化

清晰就是好构造,简化就能高清晰。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构造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者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决定的。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构造务必要清晰,清晰就是好构造。如何才能清晰呢 最好是简化构造,或是简单的并列式,或是简单的层递式,最好还有清晰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其一,构造最好模式化。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已经熟练掌握了的构造,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构造,难免百密一疏。

其二,段落最好精短化。段落安排精致短小,这应是年年高分作文在构造上的共性。因为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者才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标准,且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也不够清晰,阅卷者把握段意就困难了许多。

其三,段首句最好主旨化。一个段落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表达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者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也就清楚了。

其四,跌宕跳跃处最好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凡跌宕转折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如何标识呢?固定语句反复表述、割分为小段或设置过渡段。

其五,精彩之处最好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我们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者有了好感,这

第 24 页

分数可能就上去了。

第 2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