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来源:九壹网
教学文档

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援助。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根底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表达三维目标,因此依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

(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根底上,积极参与不等

.

教学文档

式类数学问题的商量,逐渐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机,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重点,最终到达教学相长。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了以下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商量、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先复习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然后举两个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并举例,最后选择教材上的问题1让学生分组商量,各组找出几个能满足该问题中未知数的值学生会觉察各组所选数值的差异,紧接着引出解集的概念。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给了更多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时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法,表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上,我一开始就让学生举例,然后分组合作找出满足问题1中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通过学生交流觉察他们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后加以适当的练习稳固本节课的知识。这样将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了更好完成我们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教学文档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然后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等式或者方程来描述。比方,古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的两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样大,它还会翘来翘去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然后让学生思考,举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实例,〔物理课上用到的天枰,两个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新授:

(1)、要求学生完成P123第2题,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用不等式表示一些数量关系。

(2)、选课本上的问题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商量,得出能够表达题意的不等式,并加以指导和更正,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好的培养了学生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分组合作,交流得出新知识〔不等式的解〕。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经过商量找到一个或几个满足问题1中的X值,推出一个代表说出并讲明理由。让大家觉察问题:各组给出数字可能不一样,但它们都能满足问题1中的条件。老师给予表扬并肯定他们所给的都是问题中1不等式的解。

学生归纳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同时他们会觉察,前面学的方程的解都只有一个,为什么今天所学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呢?引出解集的概念: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全部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价值。也正是新理念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表达。

3、课堂练习,稳固新知。

通过列不等式,找不等式的解,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梯度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这样安排,符合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层次。

.

教学文档

从易到难,让学生更简单理解和接受。

4、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

(2)、依据学生所谈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强调,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以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

5、作业:P128,2,3.

作业量不大,但对所学新知识的运用表达的很明显。对学生更好的稳固新知是较好的选择。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不耽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稳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