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一 、… …~ 糖尿病的补液疗法(一) 饶丽芬 杨念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 5】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和人们寿 命的延长,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在 急剧上升。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 伴应激时常易发生酮症中毒、非酮 症性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 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同一般人 一炎、胆囊胆管炎、腹膜炎、化脓性 皮肤感染等。 物有促进酮体生成作用,当糖尿病 犬切除垂体后,酮症酸中毒常延迟 发生,但如给生长激素后,即可诱 发酮症,甚至导致死亡。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发病中这种双激素异常 1.2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 量 1.3 应激状态 如外伤、手术、 麻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精 (胰岛素降低和反调激素升高),称 之为“跷跷板”学说。在正常生理 样,可能患有需要手术治疗的各 神紧张或严重刺激等。 1.4饮食不当或胃肠疾病等导致失水和进食不足者。 1.5妊娠和分娩 种疾病。这些情况下,糖尿病病人 往往需要接受补液治疗,补液治疗 是否及时或恰当,往往是治疗及抢 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糖尿病患 者的代谢紊乱,使糖尿病患者的补 尤其 情况下,跷板一端的胰岛素足以平 衡另一端反调激素的作用,维持跷 板平衡,但当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反调激素的作用增加时,平衡关系 被打破,即出现以高血糖和酮症酸 是伴严重呕吐、腹泻、厌食、高热 1.6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抗体 液具有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截然不 同的特殊性。本章将就糖尿病急性 并发症及手术时的处理作一介绍。 产生或受体不敏感所致。 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 病理肆理 3.1 酸中毒糖尿病代谢紊乱加 1.7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过多如 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或误用 大量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等。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 一2 发病机制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 制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拮 抗胰岛素激素增多是两个主要的环 节。后者似乎更为重要,尤其是胰 升糖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及生长 素的增加,在酮症病人中往往2~4 倍于基础水平。由于胰升糖素增 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当大 量脂肪酸在肝经0一氧化产生大量 乙酰乙酸、0一羟丁酸和丙酮,三 者统称为酮体。当酮体生成量剧 增,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 血酮升高,尿酮排出增多。乙酰乙 酸和D一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 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代谢紊乱 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 聚超过正常(0.3~2 mmol/L)水 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为 酮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 中毒时,称酮症酸中毒。此时,除尿 糖呈强阳性外,血酮常在5 mmol/L 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30%, 碳酸氢根浓度<10mmol/L,pH可 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 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继续升高, 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便发生代谢 性酸中毒。 3.2严重失水主要原因有:① 进一步升高的高血糖症加重渗透性 利尿,大量酮体从肾、肺排出又带 高,肝糖原分解加速,糖原异生及 肝糖输出增加,于是,血糖显著升 高;又因促进脂肪动员、分解加速, 酮体形成增加而利用减慢,于是, 血酮积聚而发生酮症。皮质醇的增 高稍迟于胰升糖素,多见于伴感染 患者。皮质醇是促进糖异生的重要 激素,对脂肪动员和促进分解有重 要作用,是促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的重要因素。儿茶酚胺对肝糖原分 <7.35。如病情严重发生昏迷时, 则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或 2型糖尿病伴应激时。 走大量水分;②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加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加 重水分丢失;③厌食、恶心、呕吐 】 诱因 1.1 感染最常见,尤其是2型 等胃肠症状使水分摄入量减少;④ 由于失水,细胞外渗透压增高,有 解和糖异生及脂肪动员和分解的作 用与胰升糖素相似,应激时增加较 时可达350mmol/L以上,引起细 胞内失水。 糖尿病伴全身性严重感染,如败血 症、肺炎、泌尿系感染、急性胰腺 为明显。生长激素于胰岛素缺乏动 3,3电解质平衡紊乱渗透性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IANG ZUO| 尿的同时,使钠、氯、磷酸根等离 起少尿或尿闭,严重者发生肾功衰 子大量丢失,尚可能由于胰岛素 竭。 5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足加以胰升糖素过多引起失钠、 3.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由 根据病史,结合重要的实验室 失水,因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于糖利用异常,机体能量来源主要 检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不难, 时,血钠大多低于正常或正常。此 为酮体,尤其是乙酰乙酸,使脑功 主要诊断指标有:①血糖> 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又因厌 能处于抑制状态。其可能的机制: 14 retool/L(250 mg/dL);②血pH 食、恶心、呕吐而摄入减少,故 ①带氧系统失常,加以失水、高血 <7.35;③碳酸氢根浓度降低;④阴 早期可以出现低钠、低钾血症。酸 糖引起血黏稠度增高,使脑供氧不 离子间隙增大(正常为8 ~ 中毒使钾离子从细胞内释出至细 足,氧利用困难,于是发生脑缺氧。 16 mmol/L);⑤血酮或尿酮阳性。 胞外,经肾小管与氢离子竞争排 ②乙酰乙酸及 一羟丁酸引起脑细 据此可与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 出,使失钾更为明显。但由于失水 胞酸中毒。③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 症糖尿病昏迷及乳酸性酸中毒进行 甚于失盐,血液浓缩,故治疗前血 脑细胞失水。④失水、血压下降及 鉴别。 钾浓度可正常或偏高。而随着治 微循环障碍可影响脑功能。⑤常伴 疗进程,补充血容量、注射胰岛 发败血症、肺炎等严重感染,伴有 6 防治 素、纠正酸中毒后,可发生严重低 毒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 治疗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 血钾,有引起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期可发生 控制,及时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和其 的危险。 脑水肿,其机制未明,可能与以下 他诱因,是主要预防措施。 3.4携氧系统失常糖尿病酮症 3种液因素有关:①缺氧。②反常 对单纯酮症,需密切观察病 酸中毒时,血氧解离困难而发生缺 性脑脊液酸中毒,由于补碳酸氢钠 情,按血糖、尿糖测定结果调整胰 氧,主要原因有:①血糖升高,与 溶液后二氧化碳进入脑脊液较碳酸 岛素剂量,给予输液,并持续至酮 血红蛋白结合成糖化血红蛋白,使 氢根快而引起,但此说至今未经动 症消失。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上升而不易 物实验证实。③渗透压不平衡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一旦 解离。②红细胞中由于磷酸降低及 说,有认为胰岛素降低血糖较快于 确立,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效果 糖酵解失常,磷酸果糖激酶及磷酸 脑脊液糖,可致脑水肿。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6~12 h内 甘油醛脱氢酶活性降低,2,3一二磷 酸甘油合成减少,使血红蛋白与氧 4 临床表现 的处理是否恰当。可根据以下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的亲和力增加,血氧解离困难,引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以并发 6.1输液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 起组织缺氧。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以1型糖尿 酸中毒首要的关键的措施。病人常 时,由于pH降低所产生的Borh效 病为多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 有重度失水,可达体重的l0%以上。 应,使微循环中从红细胞释放的氧 人中,仅10%是新近发生的糖尿 只有在有效组织灌注改善、恢复后, 增多,对缺氧起代偿作用,如纠正 病,其余90%均有明确的糖尿病 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才能充分发挥。 酸中毒过于积极,可使pH迅速增 病史,这就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再者,单纯注射胰岛素而无足够的 高而此代偿作用减弱、消失。但糖 的诊断容易了许多。大多数病人 液体,可进一步将细胞外液移至细 化血红蛋白仍高而2,3一二磷酸甘 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 胞内,组织灌注更显不足。近年来 油酸仍低时,可使组织发生缺氧, 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 争论的问题是补等渗液抑或低渗液。 引起各系统和脏器功能紊乱,尤其 减退、恶心、呕吐,有时腹痛为突 由于在本症中常伴有血浆渗透压升 是脑缺氧导致脑水肿。此外,血容 出症状,可能与胃麻痹、扩张有 高,故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一般 量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关。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 病例先输生理盐水(氯化钠 心动过速等可使组织缺氧加重。 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 1 5 4 m m o l/L),除非血钠> 3.5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 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严重 1 5 0 m m o l/L,血浆渗透压> 碍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加以 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 350 mmol/L,且病人无低血压,否 酸中毒引起的循环障碍,若未能及 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至晚 则不需给低渗液(0.45%氯化钠 时纠正,最终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 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 液)。补液总量可按原体重的l0%估 克,血压下降。肾灌注量的减少引 嗜睡以至昏迷。 计,或根据已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第9期(第74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发作前体重减去目前体重估算补液 量。如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 度应较快,在2 h内输入l 000~ 水肿,明显增高病死率;④可诱发低 血磷,减低2,3一二磷酸甘油酸,引 起缺氧;⑤可导致低血镁、高乳酸血 点为未知量的胰岛素被玻璃瓶和输 液管等吸咐,以至难于估计准确剂 量,影响疗效。防止方法:可将注 射装置先用含胰岛素盐水50 mL洗 涤后,再灌入胰岛素盐水补液。据 国内研究,此吸咐量不多,故影响 不大。 2 000 mL,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 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 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 环情况决定输液量和速度。从第2 h 至第6小时约输入1 0 0 0~ 2 000 mL。第1个24 h输液总量 4 000~5 000 mL,严重失水者可达 症等。据近代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平 均给予5~6 U/h,0。lU/(kg・h) 胰岛素已能控制大多重症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且简便、安全,较少引 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为 6.2.5疗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时,胰岛素治疗应持续至酮症消 失,而不只是血糖下降,故血糖降 至1 4 mmol/L(250 mg/dL)时,如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靠、安 全而稳当的有效措施。 6.2.2给药方法 ①皮下注射胰 6000~8000mL。如治疗前已有低 血压或休克,快速输液不能有效升 高血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用其 他抗休克措施。对年老或伴有心脏 岛素: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脱 水,循环较差,致使吸收不良,不 能迅速发挥作用,治疗效果较差。 酮症消失,可停止持续静脉滴注胰 岛素,改为皮下注射。如血酮、尿 酮仍呈阳性,则应继续减量应用胰 病、心力衰竭病人,应在中心静脉 压监护下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新近有研究对输液速度和量重新进 而且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血浆半衰期 长达4h,反复注射可造成重叠积 聚,循环改善后,延迟大量吸收,可 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同时,为了防 止低血糖而应补充葡萄糖[葡萄糖 与短效胰岛素的比例为(3~4 g): lU]。待酮症消失后停止滴注,但 行了评价,认为将上述的输液速度 减半较为合适。开始时,500 mL/h, 共4 h,其后4 h减为250 mL/h。有 研究表明,非极度脱水时,这种低 造成数小时后的迟发低血糖,有时 顽固性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数天内,仍 应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在停 用持续滴注胰岛素前lh,需皮下注 因此,胰岛素皮下注射仅用于一 般情况较好的轻症。②分次肌内 速补液的结果是代谢改善更快,而 且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更少。对老年 人、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者,适当 减慢输液速度可能更为有益。 注射:肌内注射胰岛素的血浆半 衰期为2 h,介于皮下注射和静脉 注射之间,吸收情况优于皮下注 射,使用方法简便,适用于人力、 物力受的场合及较轻病人。 射胰岛素l0 U。据观察,停用静 脉滴注胰岛素后,血糖再次迅速 上升,3 h后可达l6。7 mmol/L (300 mg/dL),易导致酮症复发。 6.2,4疗效采用静脉滴注胰岛 素法,血糖大多于5~6 h内降至 13。9 mmol/L(250 mg/dL),10 h 6.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和补液 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同步措 施,都是十分主要的治疗。其目的 不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逆转 ‘Alberty建议的方法为先肌内注射 10~20 U负荷量,以后注射5~ 10 U/h。③分次静脉推注:静脉注 射胰岛素的血浆半衰期约为7 min, 作用迅速,但短暂,如果间断给药, 造成血浓度大幅度波动,血糖不 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前者所用 剂量一般为50~60 U,后者总量在 100 U以下,较以往采用大剂量时 减少至1/4以下,既省药物,又少 酮症。为了保证迅速发挥作用,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一律选用短 效胰岛素。为了正确控制胰岛素剂 量,应专用一路静脉通道。 6.2.1剂量 自胰岛素临床上应 稳,故不宜用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治疗,但其有血糖下降快、停药后 不至于产生长时间顽固性低血糖的 不良反应。如开始治疗后2 h血糖 无肯定下降,提示病人对胰岛素敏 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如 用以来,关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所用胰岛素的合适剂量一直存有 争论,其用量也几经变化。早期多 主张小剂量应用,20世纪60年代 优点。④初次静脉推注(10~20 U负 荷量),继以持续静脉滴注:一般采 用此法,可使胰岛素浓度维持较高 而均匀水平,血糖控制平稳,血糖 下降速度一般为3。9~6。l mmol/ 于足量治程中血糖、血酮不易控制 者,提示诱因(如感染等)未控制, 应积极处理。 6.2.5不良反应及预后 采用小 前后推荐大剂量(300~500U/d)。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发现, 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存在不少缺点:①易于发生晚期 低血糖症;②血钾过低可导致心律 失常,甚而威胁生命;③易诱发脑 剂量治疗后,低血糖反应几乎可避 免,至多在1%以下;低血糖亦减至 (L。h)(70~l10 mg/dL)。有作用 迅速可靠、容易调整剂量、并发症 (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少等优 点,为首选给药途径。但其潜在缺 3。8%,病死率降至4。6%以下(以 往大剂量治疗时为5%~l5%)。 6.3 纠正电解质紊乱据估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IANGZUO…………… 。一般病例可失钠500 mmol、钾 2.0 g干600 mL生理盐水 ̄H400 mL 蒸馏水中,可促进2.3一二磷酸甘 补碱指征有:①pH<7.0或碳酸 氢根<5.0 mmol/L伴明显酸中毒 症状;②严重高钾血症(K > 6.5 mmol/L);③对输液无反应的 低血压;④严重左心衰竭;⑤治疗 300~l000 mmol、氯350 mmol、钙 及磷各50~1 00 mmol、镁25~ 油酸加速恢复,自72~96 h缩短至 12~24 h,使酸中毒较快纠正,且 减少昏迷与病死率,但意见尚有分 歧。 5 0 in m o l、碳酸氢根3 0 0~ 500 mmol,失水5~6 L,故补液中 应注意补充此损失量。当开始补生 理盐水后,钠盐往往易补足,但当 后期发生的严重高氯性酸中毒。可 糖尿病酮症酸 先补碳酸氢钠50 mmol,可用5%碳 酸氢钠84 ml 以注射用水稀释成 6.4纠正酸中毒血容量增加、肾循环好转,尿量增 加时,血钾可骤降而发生严重心律 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 量减少,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中枢神经及呼吸中枢受抑,胰岛素 受体对胰岛素亲和力减低,故酸中 毒必须及早纠正。但多年来,对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否应用碳酸氢盐 治疗一直意见不一。提倡者坚持认 为碳酸氢盐是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治疗的重要步骤。然而,碳酸氢 盐治疗并非完全有益:①碳酸氢盐 产生二氧化碳透过血脑屏障的弥散 1.25%等渗溶液,干30~45 min内 滴注完毕,此后隔30 airn再测pH 及碳酸氢根,直至pH>7.1。 失常。尤其是连续补给胰岛素、葡 萄糖后易于发生。此时,钾大量进 入细胞内,补充了酸中毒时细胞失 钾,大部分经尿排出,加以补液而 6.5处理诱因及防治并发症对 于严重病例,尤需强调防治诱因, 稀释,给钠盐后离子交换,因此,在 补葡萄糖盐水的同时必须注意补 钾。一般认为血钾4 mmol/L属正 如严重感染、心脏病并发症等。本 症常见的并发症有:①休克、心力 竭、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深部血 栓、脑血管意外等;②脑水肿;③ 急性肾功能衰竭;④严重感染,如 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⑤弥 常范围,但酸中毒时,机体不免有失 钾,故主张在开始使用胰岛素的同 进即补钾,初用可补氯化钾1 g/h; 如血钾3 mmol/L时,则提示失钾 严重,初用可补1.5~2.0g/h;但 5.5 mmol/L时,则应暂缓补钾,随 能力快干碳酸氢根,快速补碱后, 血pH上升,而脑脊液的pH尚为酸 散性血管内凝血;⑥严重呕吐或伴 性,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 磷酸甘油酸两者均加强血红蛋白与 有急性胃扩张等。必须根据具体病 情及早进行相应的处理。 6.6护理及监测 良好护理是抢 当尿量少(3 0 mL/h)而血钾≥J②回升的pH和保持低浓度2.3 访观察,待尿量增加,复查无高血 钾后再补。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 测血钾水平,如有条件最好用心电 监护,结合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 度。由于钾随糖、镁、磷等进入细 胞较慢,病情恢复后,仍需继续口 服补钾(3~6g/d)5~7d,方能 氧的亲和力,不利于氧释放向组织 供氧,有诱发或加重脑水肿的危 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重要环 节。应按时清洁口腔、皮肤,预防 险;③加重高渗和钠超负荷;④增 加低血钾发生率;⑤糖尿病酮症酸 褥疮和继发性感染。细致观察病情 变化,一般要求:①每1~2h记录 液体出入量及测血压、脉搏、呼吸 中毒纠正,酮酸再生碳酸氢盐时, 引起后期碱血症。目前明确认为, 和意识一次,每8 h测一次体温;② 每2 h测一次尿酮、尿糖及毛细血 管血血糖;③每4 h测一次血钾、 钠、氯、碳酸氢根和尿素氮;④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补碱并非 必要。补碱既不能使高血糖迅速降 低,也不能缓解酮症。在一定时间 纠正钾代谢紊乱。如加用碳酸氢钠 时,则钾进入细胞较快,每 1 00 1TimOl碳酸氢钠液中加入钾 13~20 mmol/L(1.0~1.5 g)。 有人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红细胞中2.3一二磷酸甘油酸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引起缺氧;为 内,通过胰岛素治疗抑制酮酸的产 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酸中毒自 然被纠正。因此,不主张常规补碱。 一院时应即查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 复查,直到血pH>7.0~7.1;⑤ 血磷、镁、钙入院后即刻检测,如 般认为pH>7.1者不必用碳酸 果降低,4 h后复查一次,然后每 8 h重复一次;⑥心电图入院后即 刻描记,血钾异常者应重复检查。 (未完待续) 氢盐,但pH<7一时,用与不用 碳酸氢盐治疗,其糖尿病酮症酸中 补充磷,须采用磷酸缓冲液,其中 含磷酸二氢钾0.4 g和磷酸氢二钾 毒恢复情况也无明显差别。明确的 致读者 本刊现有少量2006年全年及2007年1~8期存刊,欲购者可向编辑部汇款邮购,汇款地址:沈阳市和平区 北二马路92号《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编辑部收。邮编:110001。联系电话:(024)23257543。 本刊编辑部 ……~ …一…一一… 一~ 2007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