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肥学统学粮(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1年7月 第28器第4 Ju1.201l Vo1.28 No.4 合肥市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蒋燕蜀,赵良庆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肥230036) 摘要:通过对合肥市休闲农业现状的分析,针对合肥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从休闲农业竞争优势、竞争劣势、 潜在机会及外部威胁等方面对合肥市休闲农业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休闲农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2011)04-0092-0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fei JIANG Yan—han,ZHA0 Liang—qi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efei,the paper uses SWOT model toprobe into the issues of the leisure agricuhure in Hefei from its competitive edge,disadvantage,po— tential opportunity to external threats,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SWOT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 1休闲农业的兴起 得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可观。国家在“十二 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建议中进一步提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都市游客为主要 出,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目标,以休闲为目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 游 J,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 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_l 休闲农业 支持。 是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城乡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 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兴产业。古代文人墨 在世界休闲农业成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 客的郊游和田园休闲活动可认为是早期休闲农业的 程的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 雏形。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休 农村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我 闲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98年,国 国休闲农业大体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 家旅游局把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以“住农 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根据对全国19个省市区 家店、吃农家饭、于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为 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 口号。200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 1 175亿元,带动就业近28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 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业达267万人。E 3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模 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 式有:田园农业休闲模式、民俗风情休闲模式、农家 先后推出了农家乐、休闲农居、农业观光园、民俗旅 乐休闲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科 游村等多种活动方式,吸引了城市的大量游客,这使 普教育模式和回归自然休闲模式等七种模式。 随 收稿日期:2011—05—22 修回日期:2011—05—2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123ZD)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蒋燕品(1986一),男,安徽岳西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赵良庆(1956一),男,安徽肥 西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4期 蒋燕品,等:合肥市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93 着中国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 开发了剪纸、刺绣、油纸伞、折扇、手工秤等文化旅游 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有 商品以及茶干、中和祥糕点、米酒等系列美食旅游商 利于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 品的精包装,凸显了三河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为当 活环境,提高农业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休闲农 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注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2.1.3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 还具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缓解都市人的生活 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合肥市关于加 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 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旅游 时,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 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 理解和城乡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是城 平。围绕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 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合肥市的实践已经 挥省会城市的枢纽作用,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促进旅 证明,休闲农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新的增长点。 游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使之成为合肥市新的经济增 2合肥市休闲农业SW0T分析 长点。”2009年合肥市客运量15 O44万人,货运量 13 665万吨。_8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大、中、小 2.1竞争优势(S) 型旅馆、饭店俱全。2009年底,全市有二星级以上 2.1.1持有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8年,合肥市政 饭店46家,客房数7 645间,床位数12 795张,客房 府把旅游业作为合肥市的新兴支柱产业,把发展休 出租率62.9%。 I45。2010年合肥市三县农村基础设 闲农业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几年的努 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 力,合肥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路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提级延伸联网工程360公里, 头。先后建成了长丰县的草莓观光休闲农业园、丰 三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9%以上,完成21处农村 乐生态园、肥东县岱山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肥西县紫 饮水安全工程,解决l7.5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这 蓬山森林公园、三河古镇民族风俗旅游和包河区大 为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圩生态农业园区等一批多元风貌的观光休闲农业类 2.2竞争劣势(W) 型。根据2010年合肥市网公布数据显示,2010 2.2.1 发展历史较短,规模较小合肥市休闲农业 年合肥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 670万人次,实现旅游 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大圩乡2003年第一届葡萄节开 总收入247亿元,合肥市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总 始,至今只有8年的时间,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 量已超越南昌、太原,连续3年增幅居中部省会城市 市相比时问较短。同时,合肥市的休闲旅游景点分 第一。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合肥市的休闲农业发 布相对分散,规模相对较小,旅游目标定位不明确。 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为合 以“农家乐”为例,合肥市部分“农家乐”采取“一家 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以长丰 一户”的经营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规模小,经营者之 县的草莓观光休闲农业园为例,长丰县每年举办草 间互相效仿,缺乏自身的个性,没有反映出“农家 莓节活动,吸引了城市大量游客。自1992年起 扶 乐”以“农产、乡色、民情”为卖点的特色,没有将现 国外引进草莓新品种,现在种植面积已突破8 334 有的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 公顷,每公顷产30 000~45 000 kg,每公顷纯收入达 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到9 000~10 000元,草莓总产值已过10亿元,现已 2.2.2经营形式单一,层次较低 目前,合肥市休 成为长丰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l6 闲农业普遍都采取景点观光和农家乐的形式。景点 2.1.2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麦基-认为经济利益 观光主要包括观光农场和动植物园等。在休闲农业 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外在动机,社会和文化价值是其 的产业链上并没有进行延伸,许多地方只是将休闲 内在动机。 合肥市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 农业停留在一些采摘、观赏、休闲等活动上,并没有 蕴。以三河古镇为例,三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 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配套产 丰富,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三河古镇现已 业,如餐饮、娱乐、培训产业等。同时,也缺乏相应的 成立了三河庐剧艺术团、三河民俗艺术团、三河民乐 支持产业,如科研机构、种子公司、现代农业设施、金 队,培养了许多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常年在花戏楼 融、媒体、广告等产业。此外,合肥市休闲农业在旅 举办庐剧和民俗演出,使古镇民间文化活动有了展 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上,观念较落后,由于很多从事休 示载体;同时,收集了大量三河古碑石、古楹联、花灯 闲农业的经营业主只注重短期利益,并不注重人才 及民歌民谣进行展示;在口杯、羽毛扇等基础上,又 队伍的建设,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普遍不高,他们只是停留在提供住宿餐饮的低层次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25%。根据合肥市“十二五” 上,因而使得合肥休闲农业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 规划,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口将超过400万。 长期停留于吃农家饭、打麻将、唱歌等常规活动,缺 乏吸引游客的持久动力。_1()_ 由表2可知1999年合肥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5 8l2.86元,到2009年合肥市城镇居 2.2.3 管理水平落后,发展水平不足合肥市休闲 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 158.47元,在这 1年问,合肥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农业的经营管理还很薄弱,存在许多漏洞。一是休 1 345.61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34%。 闲农业的卫生状况较差,一些经营主体基本消毒设 了l1施缺乏,污水处理不当;二是休闲农业存在安全隐 患,部分经营主体消防设施缺乏;三是经营管理不到 位,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约束。_l 此 表2合肥市1999--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年 合肥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 8l2.86 6 389.26 6 8l7.o2 7 l44.72 7 784.05 8 610.34 9 683.67 l1 013.40 l3 426.47 15 590.59 17 l58.47 外,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许多地方有 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价 格不统一、涨幅不统一等问题也导致许多游客满意 度下降。 2.3潜在机会(0) 2.3.1 皖江城市带的兴起 2010年1月, l 2 2 2 2 2 2 2 2 2 2 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 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 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皖江城市带 啷 嘶唧懈 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1999~2009)。 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及人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机 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这将为合肥市休闲农业 遇,同时也是加快安徽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机遇。 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将会带动安徽经济的快速增长, 2.4外部威胁(T) 作为此次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城市之一的合肥将会 2.4.1 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兴起近年来,合肥市周 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休闲农业作为合肥市的一个新 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合肥市休闲农业带来了 兴产业,皖江城市带的兴起必将极大地促进合肥市 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南京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的建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水平的提高立,这会导致部分的旅游资源流向这些地区。以南 2.3.2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及人均收入 京市为例,南京现在是有名的旅游强市,现正在争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的不断 进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2010年,南京市实 增长以及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为合肥 现旅游总收入95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合肥市 15.7%,实现旅游创汇9.81亿美元,同比增长 辖区2003--2009年人口数如表1所示。 表1 合肥市辖区2003--2009年人口数 17.1%,接待入境旅游者l30.88万人次,同比增长 15.4%,接待国内旅游者6 366万人次,同比增长 时间/年 2003 2004 2005 合肥市辖区人口数/人 1 558 67l 1 635 2l3 l 753 132 1 879 530 15.3%。l】 这给合肥的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威 胁,特别是给合肥市刚刚起步的休闲农业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 , 2006 2007 2008 2009 2.4.2其他休闲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合肥市 1 983 930 2 034 871 2 085 774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他休闲产业也在迅 速发展。如动漫、工业旅游等休闲产业的旺盛。 2009年7月合肥市旅游局牵头策划了“首届动漫夏 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03--2009)。 令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受工业科技、呼 由表l可知2003年合肥市辖区人口1 558 671 吸农家气息、实践素质教育”。这对合肥市休闲产 人,到2009年合肥市辖区人口增加到2 085 774人, 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动漫、工业旅游 在这7年间,合肥市辖区总人口增加了527 103人, 等休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第4期 蒋燕品,等:合肥市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95 十分广阔。因此,动漫、工业旅游等休闲产业的发展 志关键在于是否有其行业标准供各国借鉴,国外休 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休闲农业的发展。 3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战略 闲农业的发展十分注重休闲农业用地、服务设施、文 化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格考核。所以应 积极地借鉴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以休闲 对休闲农业制定了详细完备 休闲农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不同的 农业的发展为例,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发展战 的法规法令,使其发展经营规范化、有序化、标准化、 略,不同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 制度化。因此,应制定有关休闲农业的法律法 此,合肥市发展休闲农业,应根据目前的状况和水 规,以确保合肥市休闲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合肥市休闲农业的良 性发展。 3.1产业化战略合肥市休闲农业规模小,数量 少,而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合 肥市休闲农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 路。具体措施如下:以合肥市游客作为主要旅游开 发对象,加强经营休闲农业的各利益主体的合作与 交流,避免各经营主体之问的恶意竞争,增强合肥市 休闲农业的整体竞争力,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经营 主体对其他业绩较差的经营主体进行兼并和收购, 重点打造肥西老母鸡等一批连锁经营企业,目的是 整合休闲旅游资源,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 于合肥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 3.2 品牌化战略 由于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宣传力 度不够,影响力不足,所以发展以“绿色、休闲、参 与、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建立相 应的品牌。当前应重点培育古镇三河品牌,开辟古 镇水上游。重点打造丰乐生态园、大圩都市民生公 园、长风草莓采摘园等。同时,可以:通过培育三十岗 苗木品牌、肥西老母鸡品牌、紫蓬山体育品牌、环巢 湖品牌和淮军文化品牌等方式来提高合肥市休闲农 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市场化战略首先,应积 吸引导休闲农业 的正确发展,同时给予休闲农业更多的优惠,包 括减免所得税,放宽贷款的条件、免收土地出让金等 措施。其次,由于合肥市休闲农业的市场定位模糊, 所以应采取“三主三辅”方针,即以合肥市的游客为 主,境外游客为辅;以短途旅游为主,以长途旅游为 辅;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以低收入人群为辅。第 三,大力推广国际先进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 服务方式,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匀。在开放的市 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 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达到效率最大化目标。 最后,大力鼓励和支持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各种经 济成分在合肥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旅游 项目。 3.4标准化战略一个行业是否达到了成熟的标 休闲农业作为合肥市新兴产业,应该充分利用 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竞争优势,避免竞争劣势,抓住 发展机遇,把外部威胁变成发展动力,勇于创新,因 地制宜,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努力实施产业 化、品牌化、市场化和规范化战略,从而实现其快速、 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方卫,赖涪林,许庆,等.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M]. 上海.__E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0. [2]“十二五”期间“三农”研究课题组.“十二五”时期 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建议[J].经济要参, 2010(36):3-13. [3]灵通产业研究.2010年中国休闲农业业发展分析[DB/ OL].(2010—07—09)[2011—05—16].http://www.1tmic. conr/Article_38/20107910910709-1.htm1.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凋研小组.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问 题的研究报告[DB/OL].(2007~10—09)[2011_05— 01].http://www.err.gov.cn/Htm]/2007—10-9/2~2171— 2007—10—9_2224.htm1. f5]王永亮.我市去年旅游总收入达247亿[N].合肥日报, 2011—01-24f4 、 , , f6]愈宝强.长丰草莓总产值超10亿元[N].安徽市场报, 2010—04—20(2) f [7]Nancy G McGehee,Kim Kyungmi.Motivation for A 一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J].Jg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J 2004,43(2):161—170. [8]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统计年 鉴[M].北京:中国统讦出版社:2010. f9]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 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R].合肥: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10]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 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0(1):87-91. [1 1]孟志伟.合肥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23):5-8. [12]南京市.2010年南京旅游总收人突破950亿元[DB/ OL].(2011—01—31)[2011—05-23].http://www.jiangsu. gov.cn/lyz/lyxx/201 102/ ̄01 10209564945.htm1. [责任编校: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