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准备》读后感
声乐是演唱艺术的总称和概括,是人类几千年来通过人声来表达生活、情感、观念的一种高尚的行为方式。但对于声乐艺术表演者而言,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发挥演唱者的个人特色,还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从琼·道纳门女士的《完美的准备:歌剧咏叹调演唱试听指南》出发,总结了声乐演唱者们表演之前需要注意的心理准备、技巧准备和情感准备
引言
声乐艺术是一种悠久且特殊的直觉艺术,其发展历史非常漫长。无论是中国声乐还是西方声乐,从众多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可以看到,各种唱法都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那些被声乐家和声乐爱好者认同的唱法经过历史的检验才能流传下来。艺术创作和表演往往是精神层面的创作和享受过程,其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等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在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往往伴随着有趣的故事,这也让有共鸣的人拥有着共同的美好记忆。
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人生成功的秘诀,就是在机会来临时做好准备。但对于大多数声乐演唱者来说,在演唱之前想要做好每一个准备,其实是很困难的,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技术准备,或者是情感准备,都是非常需要一一锻炼的。基于这种情况下,琼·道纳门女士集合了自己多年歌剧指导的经验,写了这一本《完美的准备:歌剧咏叹调演唱试听指南》,为声乐演唱者们表演之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心理准备
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质是叙述歌手主观意识的调节功能。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声乐学习和歌唱中,心理因素是内在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歌唱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心理因素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由于心理因素影响着声乐学习的全过程,我们不仅要注重声乐技能的培养,而且要与声乐学习的培养和歌唱中心的心理素质紧密结合。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心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最为普遍和多样,两者都不容忽视。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每件事的关键。健康的声乐学习和歌唱心理是声乐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心理状态是由许多心理因素组成的,包括人的情感和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原因”。
声乐学习的关键是调整和协调人体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术和发声习惯更加科学合理。如果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的演唱标准只会大大降低。因此,对歌唱的研究和表现,不仅要注意人的声音器官的机制和功能,还要注意心理因素的培养和心理调节能力。我们知道声乐是音乐和语言结合的艺术。它也是组合语言的基本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甚至和声、质感等。歌手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情绪
歌手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的声音和演唱。它包括情绪的变化,如快乐、愤怒、悲伤等。成熟的歌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中产生一种外在的表现。它是歌手在艺术二次创作过程中心理体验的变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情感。
(二)性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个性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幸福、愤怒和悲伤,前两种属于外向型,后两种属于内向型。外向的表演者思想开放,愿意表达自己,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所以不容易产生“怯场”的心态。内向的表演者缺乏自信,不善于表达自己,表演欲望低,容易怯场。因此,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把每一个课堂看作一种表演或竞争,坐在观众或评委的下面,想象一下在场的心理感受。表演和竞争是歌唱课的感觉,这使得它在心理上变得容易。
(三)意识
人类心理在客观物质世界中的反映是情感、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和潜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潜意识控制的训练。当帕瓦罗蒂的老师阿里·戈帕拉教他如何使用自己的技能时,他有意识地试图让帕瓦罗蒂处于一种自然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的发声已经成为帕瓦罗蒂潜意识控制下的一种自然行为,这是值得学习的。
唱歌不仅是生理的,也是生理的。任何声乐作品都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表演者的演唱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娱乐的过程。不同的心理控制能力使声乐的表现有所不同。心理调节要求表演者控制情绪、想象、感觉、知觉等心理因素,以达到最佳效果。心理控制到位,乐器演奏到位,音质优良。但如果心理控制有误,在舞台上演奏时,情绪往往紧张,而且有走调和低沉的声音。因此,声乐学习和表演中的心理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二、技术准备
从不同的角度看,声乐技巧有不同的概念。从语言的角度看,声乐技法是指语言与声音的结合。从声乐的基本情况来看,声乐技法是指提高声乐表演质量的各种有效手段。从
声乐艺术的具体情况来看,声乐技法包括一些方面。例如,声乐技能的获得,如发音的实际情况和语言的清晰度,严重影响了声乐表演的质量。不同类型的音乐需要不同的声乐技巧。例如,在一个声乐艺术展上使用的声音,像花腔的女高音,不同于普通的女高音。为了提高声乐表演的质量,歌手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选择不同的声乐艺术,提高声乐表演的质量。尽最大努力,歌手的声乐艺术形象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声乐技巧可以帮助歌手塑造自己的声乐艺术形象,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歌曲。由于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声乐教师都非常重视声乐技能的学习。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它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上述基本声乐技巧是指呼吸、演唱姿势、自然发声和基本发声的调整。这些基本的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的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声乐练习中,要加强基本声乐技能的练习。同时,应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制定声乐技能课程,为今后声乐艺术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技巧主要有:
(一)正确的身体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流畅辩论的关键。这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姿势,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和最好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姿势是声乐训练的基础。双脚分开,肩膀放松而平,颈部、胸椎和腰部被推成一条垂直线:全身重心位于脚上,身体重心稍微向前,腹部稍微闭合,眼睛前方平。闭上眼睛,撇嘴,扬起眉毛都是坏习惯。给人的视觉不连贯,所以表演者必须小心,并认真克服他们。
(二)歌唱呼吸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的小技巧
吸入后有一个暂时的停顿,这是吸入后和呼气前的一个自然的暂时的停顿。这种停顿会导致吸入和呼出两种力量之间的对抗,在呼出时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两种力量。它不仅能保持呼吸的深度,而且在唱歌时能使呼吸均匀、平稳、持久。仔细地说,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入保持状态。吸气唱歌只是一种感觉。事实上,在唱歌的过程中没有人可以呼吸,但是利用这种感觉可以达到保持呼吸的目的。这种状态不仅能保证体位和呼吸的平衡,而且能保持深呼吸和平稳。在唱歌的过程中,呼吸越不充分,就越有必要保持这种呼吸状态。这就是很多老师让学生下来做相应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做无声运动,吸入后,轻轻触摸舌尖,放下前牙,发出“丝”声。呼气时间越长越好。它需要均匀、平稳和缓慢的呼吸。让“丝”声的强度相同。你呼出的声音越强越弱,你呼出的声音越慢。很长一段时间,你越是意识到呼吸和呼吸之间的对立,呼吸就需要有意识的控制。或者用一碗水沿着碗的边缘吹。要求不能将水吹出,且在换气之前不能停,但水的波纹又要保持基本一致。此外,传统的声乐也有吹蜡烛练习呼吸的方法。在你面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你吹灭蜡烛时,把它吹灭。蜡烛火焰应向一个方向缓慢吹动,火焰应稳定,摆动范围不应过大。在这些练习之后,如果你感到背部和腹部疼痛,当你呼气时,你会发现正确的对抗感或控制感。
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的呼吸不足和窒息现象,不仅与呼吸状态不能维持有关,而且与呼吸不能放松有关。歌唱中的呼吸需要控制,以保持呼吸的流畅和持久。但如果过度控制呼吸,会导致呼吸器官和肌肉僵硬。因此,呼吸不能顺畅持久。如何不僵硬地呼吸?最好的方法是放松和叹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让学生在上课前叹息的原因。事实上,他们寻求叹息的感觉。这里的松弛是从演唱僵硬的角度来看的。看是一种叹息的感觉,不是把所有的空气都吐出。叹气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他们能做到,而且更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通过保持积极和令人兴奋的呼吸,我们不应该忽视这首歌的感觉,这样,呼吸不仅深,而且自然、
放松、顺畅。在这种叹息状态下唱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断呼吸声,否则会失去与呼吸的联系,呼吸困难。也就是说,这首歌中既有叹息状态,又有呼吸状态,要求他们能屏住呼吸,使之放松,但不能完全放松呼吸肌肉。
三、情感准备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会向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声乐表演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中个体情感的表达对引导理性的艺术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声乐表演的创作不是刚性的、灵活的。声乐作品的意境的氛围是有限的,但声乐表演者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情感,赋予声乐作品以新的生命,可以引导理性的艺术想象,在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准确而生动的效果,是保证声乐表演质量的基础。人格的情感表达可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演奏者的想象、个人情感和声乐表现的融合、演唱和声乐动作上都会有明显的情感特征,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这一保障。个性化的情感与声乐表演的结合,可以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使观众感受到世界的感受。声乐表演中个体情感的整合,可以使观众耳目一新,有不同的听觉体验。个性化的情感使观众的情感绽放。通过技巧的结合,观众可以获得个人的情感体验,使作品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在表演声乐的过程中,通过展现个性化的情感,可以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要创造个性化的艺术,我们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思想。声乐表演是音乐的演绎和情感的呈现。将把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对声乐表现个性的效果也有影响,选择不同的个性情感的表现,会呈现出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需要结合自己的表演,能在情感的表达上体现出自身的特点,这是真正的声乐表演,充分体现了它的魅力。歌手要使情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在演唱过程中赋予演唱者魅力,通过传递个人情感,使人感受不同的表演。
(一)演唱时的音色要运用到位
声乐演唱注重唱情,需要将声乐演唱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呈现,并且以情感为主线,塑造、丰满声乐演唱作品内涵的思想情感,使声乐演唱作品内在元素进行立体化。在声乐演唱中,声乐演唱者通过自身的动作、表情以及音色等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声乐演唱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呈现,并且通过这些元素,能够赋予声乐演唱作品情感,依靠于审美想象,实现音乐作品的完美呈现。其中,音色是整个声乐演唱情感表达的重点元素,美妙的音色,能够为整个声乐演唱模式加分,呈现独具—格的声乐演唱模式。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是可进行调整与控制的,声乐演唱者以情感为主线,根据声乐演唱作品思想情感,以音色传递、呈现情感,营造听众的盛宴。同时,在歌唱抒情题材作品时,需要根据声乐演唱作品风格,尽可能的运用甜美、清晰的音色进行演唱作品,并且根据作品的情感变化,调整音色的变化,实现音色与情感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演唱《黄河怨》中,该作品情感基调是哀伤的,声乐演唱者歌唱中,需注重音色的调整,并且注重旋律的变化,进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
同时在演唱过程中,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对于突出作品中的细腻情感同样帮助极大。歌者不仅需要具备优越的嗓音条件,还应当能够驾驭各种音色和力度。借助声音的强弱和收放等对比方式来展现歌曲作品的情感变化。不同的情绪意境和歌曲体裁需要使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例如,夜曲的演唱应当突出歌曲作品的朦胧感;摇篮曲的演唱应当突出歌曲作品的柔和性;圆舞曲的演唱应当要突出歌曲作品的华丽性。
(二)演唱时的表情、动作要自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突破﹐所服务的群体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会有些挑游羊的追求艺术的欣赏不只限于听觉上的感受﹐对视觉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独到。所以﹐演唱者的舞台表演就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运用尤为重要,在舞台表演中会为作品带来一些画面感。而且﹐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在演唱者身上完美的融合更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方法。视线的远近虚实变化要完全贴近作品和人物
与肢体动作相统一。
眼神与肢体动作的融合都是有章法的,步伐、手势、眼神在一举—动、一瞥一笑中都要做到位。演唱者在舞台上钏看是比赛的时候,其演唱要直击观众内心,让观众产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而不只限于听声音,那么演唱者的表演就会为演唱起到弥补和推波助澜的效果。
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音乐爱好者,拥有漂亮的嗓音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父母给予我们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更是声乐学习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呢﹐歌手提高演唱修养和平时课上课下的基本练习是必须要具备的。其实,声乐演唱不仅是歌者在舞台上声音和表演的体现,而且是歌者需要很多次的舞台实践和演唱体验才能达到的较高的艺术表现形式,更需要演唱者心灵上的感受和积累来达到舞台上的精彩呈现。这种源于内心的体验和积淀﹐就是我们演唱者要具备的修养。
结论
声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歌与声的结合最终要达到美好的效果,是需要声乐表演者不断积累的。《完美的准备:歌剧咏叹调演唱试听指南》一书,就从多个角度对声乐表演者在演唱前需要做的准备。本文从心理准备、技巧准备和情感准备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解读,希望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