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及对策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1.1 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机遇。各建筑工程企业都以承揽作为首要工作,进而往往忽略了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管理混乱以至于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必须要对工程管理给与足够重视,从思想上敲响警钟。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完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下,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 仍然存在政出多门、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沿用局部、封闭的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 既不利于实施公正、严格的质量监督,也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容易出现部门执法不力, 甚至导致出现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等, 从而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3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困难
近年来,我国以及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制定了许多相关管理制度, 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然而, 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 各单位并未对其认真贯彻落实,导致这些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难以发挥实际管理作用,这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
1.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详细指导性实施准则。有的建筑商为了谋取暴利,出现违法的施工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随处可见,,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大搞“人情工程”,违背了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5 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由于有些素质较低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为了减少建筑成本,获得最大利益,不惜选用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油毡的质量和品种,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
工,內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给业主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不仅影响了房屋的外观质量、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结构的安全。
1.6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众所周知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也很落后。此外,虽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胜任,但事实是许多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使建筑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1.7 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是跟风的盲目投资,结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工程事故埋下隐患。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2.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并对难点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写出应变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实施。
整个工程应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在施工前应作好各施工员、 班组长的层层技术交底,并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 互检、交接检,完工以后,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质监部门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必须坚持先检后用,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以避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
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作用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2.3加强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
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制约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制约关键点, 由此入手,发现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理由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2.4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 42%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因此,加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 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转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设计单位对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同时倡议设计质量监督站, 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力度,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结 语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 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目
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转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顾客和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形势面前,需要建筑企业严把质量关,提出积极应策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平.浅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J].2014(07)
[2]赵飞.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建筑工程与技术[J].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