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孟子仁政思想

孟子仁政思想

来源:九壹网
孟子仁政思想(第4组)

一、时代背景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像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像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

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节选自《大秦帝国》孙皓晖

二、孟子的思想

1.政治方面

第一,以民为本,爱民利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第二,反对,减轻刑罚。“暴其民甚,则身弑国灭;不甚,则身危国削。”“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侯皆曰可杀,勿听……如此,然后可以为父母。”

第三,轻徭薄赋,减少战争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 “轻赋敛”,认为夏商周三代的税收制度较合理,可以效仿。

第四,与民同乐,尊贤使能。“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民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2.经济方面

第一,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

第二,使民以时,发展农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第三,重视商业。“关市讥而不证”、“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

3.经济策略中的思想

第一,保护个体经济的发展。“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富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第二,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基于民为贵的观点,强调物尽其用,要让百姓合理地开发国土上的一切资源,而这些资源不能为一些有的人给垄断了。“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第三,农业经济的多样化。“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第四,经济活动中的生态平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第五,社会再分配问题。“孟子提出了在进行社会再分配时应首先救济的四类人,他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月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次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三、其他学派的经济观点 1.法家——商鞅

(1)废井田、开阡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这些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4)徕民——秦国的人口大战略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众兵强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

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无知军事;秦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于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 2.兵家——司马错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

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3.墨家——墨子

第一,生产--勤劳致富的思想

“国家富 ,财用足 ,百姓皆得暧衣饱食 ,便无宁忧 ”《墨子 ·七

患 》。在如何发展物质生产方面,墨子提出了三个重要措施:一者,进行合理的社会劳动分工。二者,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物质生产中的作用。三者,重视人才。在墨子看来,成功的物质生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应同等对待。

第二,分配--按劳分配的思想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以劳殿赏,量

功而分禄”

第三,交换--平等互利的思想

《墨经》中有所论述:“买无贵,说在反其价。刀籴相为价。刀轻则籴

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价宜则售,说在尽。尽也者,尽去其以不售也。其所以不售去,则售。价也宜不宜在欲不欲。”意思是说,商品价格是相对可变的,因为它受到货币币值和供求关系的制约。当货币升值或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货币贬值或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商品价格适宜,交易就会成功。

第四,消费--勤俭节约的思想

“节用论”,即主张节约开支,反对浪费。墨子的《节葬》、《非

乐》中的思想是节用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其目的也是为了节用。

4.杂家——吕不韦

第一,农本论与重农措施。吕不韦认为农业是社会财富之源,是人民衣食之本,“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因此他把农业定为本业,“务耕织者,以为本教”,而农业之外的工、商、技巧只能是末业了。

第二,后末论与利商。吕不韦以农业为本业,把工、商、技巧视为末业,但他并不一概反对工商技巧。他说:“无或作为浮巧,以荡上心 。可见要禁止的只是“淫巧”,而其他的百工技巧都属正当的行业,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他的原则是“先务于农”勿,“必务本而后末”匆,把工商摆在农业的后面。

第三,欲望论与薄赋敛。吕不韦认为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是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重要条件,而人们的生活需求则来自人们的欲望,欲望是人的生理机能“天使人有欲:,故弗得不求” 。统治者的责任是“因民之欲” ,鼓励人民“多欲”,而不是要求人民去欲、寡欲。

分工:

古兴强:资料收集、讲解。 张子辉:筛选、查找资料。 阮世豪:收集资料。 彭子可:制作PPT。 刘超:整理资料、写成文章。 伍睿:整理资料、写成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