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曾现虎周广法吴元伟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本文在搜集和整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和我国能源产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世界能源发展历程入手,进而描 述了我国能源的分布状况与不足,探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与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能源发展史 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问题与策略 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得以正常运作的食粮,它是人类赖以 热当量计算) 能源结构特点突出:一次能源生产中煤炭比重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必要动力 约为83.1%;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等(14.9%);而水、风电及核 源泉。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何种能源类型,及其能源生产和 能等新能源仅占3.8%。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合计约 消费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 3249.39百万吨标准煤,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而中 技术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要指标。社会的正常运转,能源 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生产结构基本一致,其中煤炭约占 供应不可有须臾的中断。 消费总量的71.9%;石油、天然气约占24.6%,由于我国油气进 l世界能源发展历程 口量大,国内油气产销差较大;而新能源的消费仅占3.5%。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开发利用的历程息息相关。从人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具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能源生产 类社会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可清晰的认识到,每一种新能源 与消费均已煤炭为主,这主要取决于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 的开发和利用,都卓有成效的促使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源 产煤国,我国能源消费量大,替代能源相对不足;二是能源消 技术的重大,都引起生产技术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看, 费量大于生产量,并且又继续扩大的趋势,据 ̄2012中国能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进化史。 发展报告》资料,2010年我国能源自给率约为91.36%,到2011 首先,人类先祖通过钻木取火为人类自主开发利用能源竖 年却下降了0.86%1三是能源供给缺口明显,主要为油气供求 起了第一座丰碑。人类社会完成从了利用自然火到人工火的历 严重不足,据(201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史性转变。逐渐进入以薪柴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直到l8世纪 2010年为54.8%,20l1年上升为56.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 之前,木柴等简单能源 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0年的I1.8%上升为2011年的24.3%,能源安全堪忧。四 蒸汽机的改良,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煤炭在世界 是与世界能源发展相比,我国能源产销结构严重滞后,仍以煤 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迅速上升,l9世纪下半叶,世界步入“煤炭 炭为主;五是新能源发展比较缓慢,产销比重长期较低。 时代”。到l9世纪2O年代,煤炭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 4对策 超过上6O%,“煤炭时代”到来。 (1)生产决定消费,必须积极促进能源生产结构的转变, l9世纪70年代,电力取代了蒸汽动力,煤炭消费比重开 尽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尤其要加大力度努力发展太阳 始下降,而石油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65年,世界石油消费量 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扩大其在我国能源产 首次超过煤炭占居首位,世界步入了“石油时代”。 消中的比重。 2003年5月,美国总统前助理、银行家梅齐・西蒙斯在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变能源需求指向。长期 “巴黎世界油气开采高峰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后石油时代” 以来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且以高能耗、高 的完整概念。 投入的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能源需求量大。通过产业结构 虽然世界到现在尚未就我们何时进入“后石油时代”的问 调整和升级,同时制定能源节约利用的产业,促进我国能 题达成共识。但是,面对世界油气资源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 源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逐年放缓,以及世界油价飙升等众多挑战,许多工业发达国家 (3)提高能源安全意识,坚持国内开发与国外引进“两手 以及中东、拉美等一些产油国,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和计划 抓”。近年来我国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连年 应对“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上升,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50%,并继续扩大,能源 2我国能源分布状况 安全问题突出。所以,一方面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 总体上讲,我国能源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但也很不均衡。例 度,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自给率;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多渠 如,我国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 道、多方面进口油气等能源资源,提高和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要分布在江河中上游的中国西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 (4)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导向和保障,国家应当在 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沉积盆地和我国沿海架。 更高的层面上制定和优化相关法规,更好的引导和支持 而中国主要的能源高消费地区则集中在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 能源产业高效快速的发展。 区。能源资源的赋存地区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着严重的区位不 协调,从而无形中了我国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成本和压力。 参考文献 3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结构与问题 【1】牛欢等.我国能源分布及其特点[J】.科技博览’2009(02). 2010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约为2796.94百万吨标准煤(电 【2】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l 一科教导刊r电子版.J・2013年第二期r中 一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