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辨析近义词的三个角度

辨析近义词的三个角度

来源:九壹网


辨析近义词的三个角度

在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基础上,还要学会辨析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一般可从词义(意义)、用法、色彩风格三个方面着手。

1、 词义方面有差别

词义上的差别:是指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等。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

②还是在二次战役(范围较小)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去切断敌人的逃路。 ..

①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范围最小)。 ..

另外,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

①但是,他仍然相信(词义较轻)人们是好的。 ..

②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词义较重) ..

的同志。

③苏维埃共和国是给他们指出道路的可信赖(词义最重)的灯塔。 ..

另外,“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3)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

例如:

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侧重在音域宽宏)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

②一声长长的嘹亮(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的鸣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

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侧重在声音响度大) ..

更长久。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有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已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已的错误言行

辩解。又如“沉思”与“深思”,“沉思”重在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深入”。

(4)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

例如:

① 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词(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三千多个。 .② 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词汇(表示集合概念)一定是贫乏..

的。

还有“书”、 “书籍”,“河”、“河流”,“树”、“树林“也属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要注意表意上的区别。

2.用法方面有不同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 适用对象不同

例如:

①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

②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 ..

③同志们用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秀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

例①“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例②“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例③“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2) 搭配关系不同

例如:

①“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 ..

②严格地说,这结古城不能称为真 正的城市。 ..

① 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

例①“严格”常与“制栽、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例②“严格”常驻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例③“严肃”多与“态度、作风、气氛“等词语搭配。

(3) 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例如:

①我国两千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 ..

②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 ..

③秘密被发现了,宪警们把这个地下印刷所全挖出来了。 ..

④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

⑤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 ..

⑥我们从窗口跳下去,落脚太重,被敌人发觉悟了。 ..

就词性上说,上例中的“发明”“发现”既可以作动词(如①③句),又可以作名词(如②④句);而“发觉”则只能作动词。就语法功能上说,“发现”“发觉”都可以有被动句式,如③⑥句;而“发明”则没有这种用法。

再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 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 色彩风格方面有不同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

① 小米加步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

②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的道路。 ..

③ “四人帮”宣扬张铁生,只能是鼓励青年当文肓。 ..

④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间,不关心其痛痒。 ..

⑤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

⑥ 他这个人啊,骄傲、自负、总是鼓吹自已。 ..

上例中的“鼓舞”是褒义词,如①句。“鼓励 ”是中性词,用于褒义,指激发、勉励,如②句;用于贬义,指纵容、唆使,如③句;今多用于褒义。“鼓动”也是中性词,用于褒义,指激发、动员,如④句;用于贬义,指怂恿,如“鼓动”,贬义用得较少。“鼓吹”本是中性词,可用于褒义,如“鼓吹”;如今则多用作贬义,如⑥句。例⑤的“鼓吹”则是贬义褒用。

(2) 语体风格不同

例如:

①于是出版社又来商量,说是很多读者要求重印。(侧重于口语) ..

②机构是可以组织的,条例大有商榷的余地。(侧重于书面语) ..

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商讨科学发展规划。(具有庄重色彩) ..

④为了全胡同的事,大家常常到一块儿商议。(用于较普通的场合) ..

⑤天刚刚黎明,他就起身走了。(文学用语) ..

⑥情报送到了,战斗大概在明天拂晓时进行。(军事用语) ..

此外,近义词之间还有时代和地域的差别,也应注意。近义词的上述诸方面的差别,经常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分开讲只是为了解说时清晰、方便,在实际运用中应全面综合地去辨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