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来源:九壹网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

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 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

现你的态度)。

〈3〉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4〉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

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

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6〉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

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7〉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

师指导生解答。

〈8〉 六、一文一诗活动:

〈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10〉 七、小结

〈11〉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八、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 (守时) 友人:过中不至 (无信) 对子骂父 (无礼)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主题:“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