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来源:九壹网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

B.速度 D.路程

2

C.加速度

t O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那么,在任1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 m/s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2

222

a =-6 m/s2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B.3 s末的速度为零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v v v v O t O t O t O t A B C D

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s

B.2s

C.3s

D.4s

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 A.第1 s末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v B.第1 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 C.前2 s物体的位移之和为零 D.第3 s末和第5 s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9.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 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0 1 2 3 4 5 6 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a1t1 2 B.

a2t2 2at + a2t2C.11

2

2a1t12 + a2t2D.

2(t1+t2)二、填空及实验题

11.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 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小之比为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平均速度的大

O t 2t 3t t v ,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12.如图所示,质点A从高为h的窗台上方H处自由下落。则

A H h A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 __________。

13.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

A.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B.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 C.秒表; D.打点计时器;

E.低压交流电源(50 Hz); F.低压直流电源; G.天平。

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 (填字母代号),实验是通过研究重锤做 运动来测量重锤下落加速度的。

1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A 5.0 B C D E 14.0 单位:cm

27.0 44.0 三、计算题

15.为了比较汽车的加速性能,请计算下列汽车的加速度。 (单位用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动力性 0~100 km/h 加速所需时间(s) 最高时速(km/h) 百公里耗油(L/100 km)

16.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再次返回坡底时速度大小为 6 m/s,设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则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运动的时间之 比多大?加速度之比多大?

17.一个屋檐距地面9 m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1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此时第2滴水离地的高度。(g = 10 m/s)

2

2

羚羊SC7130 基本型 14 170 4.8 奇瑞SQR7160 基本型 13.5 168 6.9 悦达QYZ6390 基本型 15 160 6 0 m/s 10 m/s 6 m/s 18.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加速度都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一个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是30 m/s,经过2.0 s、3.0 s、4.0 s,物体的位移分别是多大?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多长?各秒末的速度分别是多大?(g取10 m/s)

19.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 s,它的速度达到3 m/s;然后做匀速运动,经过6 s;再做匀减速运动,3 s后停止。求升降机上升的高度,并画出它的速度图象。

20.跳伞运动员从350 m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降,最初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以2 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求跳伞运动员自由下降的高度。

2

2

一、选择题 1.B 2.C

解析:只有C正确。你能把错误的选项都改正确了吗?改A:在任1秒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而物体速度增加2 m/s。改B:在任1秒内物体的初速度一定跟前1秒的末速度相等。改D:在任1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4 m/s。

3.C

解析:规定初速度v0方向为正,则a =C正确。

4.AC

解析:以v0方向为正,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6 m/s。

2

vv-v0-10-10x22

==m/s=-10 m/s,v== 0, tt2t停下所需时间 t' =3 s内的位移x =

v-v00-12=s = 2 s a-6v+v0t' = 12 m 212

at将3 s代入,求得x = 9 m是错2∴若不经判断分析,而直接选用公式 x = v0t+误的。

5.ACD

解析:此题情景中,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到零后,又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3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A、C、D正确。

6.A

解析:竖直上抛运动,虽然速度方向有改变,但加速度大小、方向始终未改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应是一条直线。A正确。

7.B

解析:如果刹车的时间为t,刹车距离为s;在这段时间内后车匀速行驶的距离为2s。前车刹车结束时,两车距离为s;后车刹车距离也为s,只有两车相距为2s以上才能不相撞。

8.D

解析:由速度-时间图象中,曲线与横轴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所以在前2 s内物体的位移一直在增大。到第2 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第1 s末、第3 s末、第5 s末物体所处的位置相同。

9.D

解析:汽车通过两根电线杆的平均速度v=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5 m/s。D正确。

此题也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来解,但计算起来用平均速度公式更容易些。 10.D

1212a1t1a2t22a1t12 + a2t2x22解析:v===

t1t22(t1+t2)tv+vd50=m/s = 10 m/s,又v=01,所以t52∴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及实验题

11.2 : 1;1 : 2;1 : 1;1 : 1

解析:运用平均速度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可解。 12.

2(h+H)2H- gg2hgt2解析:根据h =,得到t =

g22(h+H)2H- gg所求时间t =

注意,公式t =

2h必须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运用。 g13.ADE;自由落体 14.4.0 m/s;1.1 m/s

解析:x1 = AB = 5.0 cm; x2 = AC-AB = 9.0 cm。

2

x3 = AD-AC = 13.0 cm; x4 = AE-AD = 17.0 cm。

Δx= x2-x1 = x3-x2 = x4-x3 = 4. 0 cm

x2

= 4.0 m/s 2TAEBD由vc =或vc =

2T4Ta =

得vc = 1.1 m/s 三、计算题

15.解析:1.98 m/s;2.06 m/s;1.85 m/s a羚 =

v10022

=m/s = 1.98 m/s t13.6142

2

2

a奇=a悦=

v10022

= m/s = 2.06 m/s t23.613.5v10022

=m/s = 1.85 m/s t33.615

16.解析:

325; 59v0+vt 2由平均速度v平均 =

上行和下滑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v平上= 5 m/s v平下= 3 m/s

由于上行和下滑阶段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 时间之比

t上3= t下5a上25 =

a下9加速度之比

17.解析:5 m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

4 3 2 1 H=9 m h43∶h32∶h21 = 1∶3∶5 h21 =

5H= 5 m

1+3+518.解析:40 m,45 m,40 m;40 m,45 m,50 m;10 m/s向上,0 m/s,10 m/s向下。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

初速度30 m/s的上抛过程,与末速度30 m/s的自由落体过程对称。

第1 s 30 m/s

第6 s 25 m 30 m/s

第3 s 10 m/s 第2 s 20 m/s 0 m/s

第4 s 10 m/s 第5 s 15 m 20 m/s

5 m

此题还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19.解析:27 m

升降机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v/(m·s) -11H = S梯形 =(6+12)×3 m = 27 m

2

20.解析:59 m

3 0 3

9 12 t/

设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1,做减速运动的高度为h2。

h1 + h2 = 350 m

2自由下落:2gh1 = v1 2减速下落:-2ah2= v22-v1

联解三式得h1 = 59 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