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四章 第3节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第四章 第3节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来源:九壹网


第3节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用实验轨迹求解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1

某一点的坐标x和y,由公式:x=v0t和y=gt2,可得v0=x

2

g。 2y

三、实验器材(以斜槽法为例)

斜槽(带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重锤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部分器材用途]

重锤线 三角板

四、实验步骤

1.按实验原理图甲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水平。

2.以水平槽末端端口上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轴。

3.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就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方法,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

4.将白纸从木板上取下,从O点开始连接画出的若干点描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

五、数据处理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1)原理: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则当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后,轨迹上各点的坐标具有y=ax2的关系,且同一轨迹上a是一个特定的值。

(2)验证方法 方法一:代入法

用刻度尺测量几个点的x、y坐标,分别代入y=ax2中求出常数a,看计算得到的a值

画出竖直方向的y轴 画出水平方向的x轴

在误差范围内是否为一常数。

方法二:图像法

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y坐标值分别计算出对应y值的x2值,在y-x2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即为a值。

2.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平抛轨迹完整(即含有抛出点)

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离原点的水平位移x及竖直位移y,就可求出初速度v0。1

因x=v0t,y=gt2,故v0=x

2

g。 2y

(2)平抛轨迹残缺(即无抛出点)

如图所示,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使A、B间及B、C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A、B间与B、C间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

则Δh=hBC-hAB=gt2 所以t= 所以初速度 xv0=t=x

g

hBC-hABhBC-hAB

, g

六、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节成水平状态,导致初速度不水平。 2.坐标原点不够精确等。 七、注意事项

1.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

2.固定木板时,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固定时要用重锤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为此,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挡板。

4.要在斜槽上适当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木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5.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6.计算小球的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稍远一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和计算。

[基础考法]

1.(2017·浙江4月选考)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

(1)图1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____。

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

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D.y轴的方向根据重锤线确定

(2)图2是利用图1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 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 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

(3)图3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解析:(1)由题干中确定小球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及实验原理知,坐标原点应选小球的上端,所以选B。

实验过程中,斜槽轨道不一定光滑,只要能够保证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即使轨道粗糙,摩擦力做功是相同的,离开斜槽末端的速度就是一样的,所以A错误;记录点应适当多一些,能够保证描点所得的轨迹更平滑,选项B正确;描点时与平滑曲线偏差过大的点需舍去,选项C错误;y轴必须是竖直方向,即用重锤线确定,即选项D正确。

(2)由题图可知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才会造成斜抛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3)插入瓶中的另一根吸管的管口处压强等于大气压,要低于液面使两根吸管管口的压强差保持不变,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流流速不因瓶内水面下降而减小,可保证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稳定的细水柱,所以选B。

答案:(1)B BD (2)C (3)B

2.用平抛仪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1)以下哪些操作可能引起实验误差________(多选)。 A.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锤线 C.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D.每次从轨道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2)某同学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 m/s(取g=9.8 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是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小球不能做平抛运动,会引起实验误差,故A正确;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锤线,会引起实验误差,故B正确;斜槽不光滑对实验没有影响,只要让小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保证初速度相等即可,故C、D错误。

(2)在竖直方向上,根据Δy=L=gT2,解得T= 代入数据得:

v0=2×9.8×1.25×102 m/s=0.70 m/s。 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vyb=

3L3

=gL, 2T2

v02+vyb2

L2L,则初速度为:v0=gT=2gL,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vb= =

9-

0.72+×9.8×1.25×102 m/s≈0.88 m/s。

4

答案:(1)AB (2)2gL 0.70 0.88

3.(2018·武汉常青一中模拟)一个同学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Δx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x=0.4 m。又量出它们之

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2 m,h2=0.3 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g取10 m/s2)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 (2)物体经过B点时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 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的高度为________ m处。

解析:(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2-h1=gT2,解得:T=

h2-h1Δx

=0.1 s,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0=gT=4 m/s。(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得B点竖直分速度 h1+h2

vyB==2.5 m/s。

2T

vyB22.52

(3)抛出点离B点的竖直高度hB== m=0.312 5 m,故抛出点离A点竖直的

2g2×10高度为hA=hB-h1=0.112 5 m,即抛出点在A点上方的高度为0.112 5 m处。

答案:(1)4 (2)2.5 (3)0.112 5

4.(2019·山东临沂联考)如图为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 cm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的时间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照相机的闪光频

率为________ Hz;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小球在B点的速率是________ m/s(可用根号表示)。

解析: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从A到B和从B到C水平方向的位移相同,所以经历的时间相等。

在竖直方向上有:Δh=gT2,其中Δh=10 cm,代入求得: T=0.1 s,

1

因此闪光频率为:f=T=10 Hz

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有:s=v0t,选AB段:其中s=5l=25 cm,t=T=0.1 s,代入解得:v0=2.5 m/s

小球在B点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12×5×102vy= m/s=3 m/s

2×0.1所以小球在B点的速率为: vB=

v02+vy2=

2.52+32 m/s=

61 2

61

m/s。 2

答案:等于 10 2.5

5.(2019·安徽萧城中学质检)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发现原来的实验方法不容易确定平抛小球在运动中的准确位置。于是,如图所示,在实验中用了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

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动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样高度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将木板再向后移动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同样高度滑下,再得到痕迹C。A、B间距离y1,A、C间距离y2。若测得木板后移距离x=10 cm,测得y1=6.0 cm,y2=16.0 cm。

(1)根据以上物理量导出测量小球初速度公式v0=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小球初速度值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9.8 m/s2)

解析:(1)由平抛物体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可以知道:A到B和B到C的时间相同,设为T,因此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Δh=(y2-y1)-y1=gT2

x

水平方向小球做匀速运动,故有:v0=

T解得:v0=x

g

y2-2y1

g

=1.6 m/s。

y2-2y1

(2)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知:v0=x 答案:(1)x

g

(2)1.6 m/s

y2-2y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