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王献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行草书的新典范。他主张把行书和草书结合起来,以区别于章草古法。王献之用“草纵之致”的笔势写行书,使笔势的连属流贯于字与字之间,笔势一泻直下,形成“字段”、“字组”。常常用实笔来写虚笔的映带牵连,以弥合字间的距离,使行气贯通,唐人将这种写法称作是“创草破正”,并把这种新的样式叫作“破体”。
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独特,结构随笔势而生,有若风行雨散,润色花开,颇为风流。他的传世行草代表作品为《十二月帖》。此外,其著名书迹还有《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地黄汤帖》《鹅群帖》《授衣帖》《中秋帖》《鸭头丸帖》等。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破体书法被后人誉为“破体书之祖”。他的书法艺术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