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宇道跨线桥工程方案研究
摘要:天津市正不断完善天津市总体规划和区域交通规划,天钢·柳林地区正是天津市新一轮开发的核心地区,环宇道跨线桥作为该地区的交通要道,对于完善路网,发挥整体功能,有效解决区域交通与快速路相衔接,为海河综合开发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线桥;非机动车和行人;跨越快速路
Abstract: tianjin i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general plan and tianjin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ay LiuLin area of tianjin steel · is the cor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area, huanyu way as the region of deck traffic artery, perfect for road network, use of whole function,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connected expresswa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r the haihe river provide a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Keywords: deck bridge; The motor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Expressway acros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环宇道跨线桥工程范围起点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富民路~丰民路交叉口西侧,沿六纬路延长线由西向东,上跨昆仑快速路后,与环宇道相衔接,终点处位于环宇道~月牙河南路交叉口西侧,工程全长为617.7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
工程建设条件
2.1道路现状及规划
1)昆仑路
现状:区域内现状昆仑快速路设置了2.0m的分隔带,两侧布置了双向六车道的快速车道,快速车道两侧设置了辅道,通过隔离栏进行主、辅分隔。
规划:昆仑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由于海津大桥远期改造引起昆仑路远期断面的调整,改造方案中的昆仑路断面仍保留2m的分隔带,红线宽72m。
2)六纬路延长线
环宇道跨线桥西接六纬路延长线。六纬路延长线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位于昆仑路西侧。规划路段红线40m。交叉口规划红线50m。
3)利福道
环宇道跨线桥,自西向东接入利福道。利福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位于昆仑路的东侧,现已实施月牙河南路以东段,规划路段红线40m,交叉口规划红线55m。
4)月牙河南路
位于环宇道跨线桥工程终点(南北向),规划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20m。
2.2交叉口现状
环宇道与昆仑路相交,现状交叉口西南象限处建有一公交始发站和加气站;交叉口东侧现状有一便道,接入月牙河南路和利福道交口;南侧在昆仑路上现有钢结构人行天桥一座,人行天桥中墩布设在快速路的分隔带上。
环宇道(利福道)与月牙河南路交口东侧,有南北向河流月牙河,已建跨越月牙河桥。
2.3区域路网规划
天钢·柳林副中心西侧为南北向的昆仑快速路,东西向道路中,本区域由南向北依次为大沽南路、台儿庄南路、海河东路、环宇道、娄山道、津塘路,其中大沽南路与昆仑路为部分互通立交,台儿庄南路、海河东路下穿昆仑路,津塘路与昆仑路现状为津昆互通立交。
大沽南路与台儿庄南路间距300m,台儿庄南路与海河东路间距370m,海河东路与环宇道间距750m,环宇道与规划娄山道间距650m,规划娄山道与津塘路间距600m,路网间距较均匀。
昆仑路与津塘路相交,设置了全互通立交,昆仑路上跨津塘路。与大沽南路相交,亦设置了立交。津塘路与大沽南路间净距约为1.3km。环宇道距大沽南路净距约0.4km,距津塘路净距约0.9km。
2.4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现状六纬路延长线与昆仑路交口,交通流以昆仑路右转入六纬路延长线
和六纬路延长线右转入昆仑路两个方向为主。经现场观察,认为昆仑路上经常发生车辆拥堵,六纬路延长线上车流较为畅通。西南象限设有公交始发站和加气站,车辆以公交车和出租车居多。
工程总体方案
3.1立交规模论证
昆仑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六纬路延长线、环宇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昆仑路与津塘路相交,设置了全互通立交,昆仑路上跨津塘路,与大沽南路相交亦设置了立交。环宇道距大沽南路净距约0.4km,距津塘路净距约0.9km。
按现行规范,干道计算行车速度80km/h的互通式立交之间最小净距为1000m,相距只有800m的两个立交应设置集散车道连接所有立交匝道,还应进行昆仑路统一出入口改造布置。工程量大,工程效益小,还需对现行立交匝道和出入口进行改造,影响现状交通。
从立交间距上论证,该节点设置互通立交是不合适的。
经实地交通调查,六纬路延长线上交通流主要服务道路两侧小区、公交站和加气站。昆仑路-六纬路延长线和六纬路延长线-昆仑路的右转交通量,均比较小。由于交叉口为丁字路口,且昆仑路以东的环宇道尚未竣工通车,东西向直行交通需通过其他道路绕行,如北侧的娄山道。
昆仑路以东的地块建设和道路施工正在进行中,不久此处的主要矛盾便是穿越昆仑路的东西向沟通问题,左、右转问题为次要矛盾。设置东西直行通道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右转交通可直接接入快速路辅道,左转通过现行路网绕行。
无论是从立交与出入口的布置位置以及间距,还是从实际解决车流量与路网沟通问题,在环宇道-昆仑路节点增设互通立交是不适宜的,跨线桥形式为推荐方案。
3.2非机动车和行人跨越快速路方案
六纬路延长线和环宇道作为城市主干路,其道路规划横断面布置分别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昆仑快速路连续流的分隔,为方便行人穿越快速路,在相交节点的南侧修建了人行天桥,供行人通行和非机动车推行。
方案一:根据规划,结合节点现状和区域发展,在建设初期,非机动车和行人利用现有的人行天桥通行,随着两侧区域的开发,非机动车、行人跨越需
求的增加,在环宇道跨线桥北侧与现状天桥对称的位置增设人行天桥一座,供非机动车推行和行人通行。
方案一有效地利用了现状的人行天桥,节约了投资。但增加了行人及非机动车绕行距离,同时两座人行天桥在跨线桥的两侧,对沿线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方案二:桥梁主跨拓宽,增设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道,推行的非机动车推行和行人过交叉口后横跨辅道,与地面非机动车和行人系统相衔接。具体布置如下:
图1方案二
方案二虽然增加了部分投资,但从总体看,整个节点为一座桥,对节点景观无影响,同时通过梯道与地面系统相衔接,也是一般城市天桥系统常用的方法,非机动车和行人直接便捷的通过交叉口,无绕行。但需局部增拓规划红线。
方案三: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同时跨越昆仑路,直接加宽跨线桥宽度,减小跨线桥纵坡至2.5%。
方案三跨线桥纵坡减小,从而增加桥梁长度,增加投资。落地点接近月牙河南路交叉口,行车安全存在隐患。另非机动车和行人上下桥时与辅道机动车上下桥产生冲突,对交通安全有影响;桥宽增加,需拓宽整个工程范围内的规划红线。
结合环宇道跨线桥节点具体情况,通过综合方案比较,最终将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
3.3工程总体方案比较
环宇道跨线桥接坡及跨线桥处道路规划红线宽50m,结合路段标准横断面布置及规划要求,跨线桥净宽采用23m,布置三来三去六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标准横断面布置为:3.0m(人行道)+9.5m(车行道)+25.0m(分隔带)+9.5m(车行道)+3.0m(人行道);桥梁结构断面布置为0.5m(栏杆)+23.0m(车行道)+0.5m(防撞栏杆)。
总体布置方案一:起点位于富民路~丰民路交叉口西侧,由西向东,上跨昆仑路后,终点位于环宇道~月牙河南路交叉口西侧,上跨昆仑路处为降低粱高,节约投资,利用昆仑路2.0m宽的分隔带设墩,采用两跨35m的跨径,跨线桥桥梁结构总长为340m。
总体布置方案二:工程范围同方案一,上跨昆仑路处分隔带不设墩,采用大跨径一跨直接跨越昆仑路。
总体布置方案一造价低,梁高较低,施工简单方便,对地面交通影响小,由于不需要搭设支架,施工时对桥下净空要求小,可以缩短桥长,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施工方法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小;可以采用外包装解决桥梁景观问题;后期经营养护方便,费用低。
结合环境、景观、跨线桥施工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等诸方面因素,将总体布置方案一即利用昆仑路分隔带设墩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结语
随着天津市天钢•柳林地区的发展以及海河综合开发的大力推进,环宇道与六纬路延长线东西直行和转向的交通需求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作为该地区的交通要道,六纬路延长线——环宇道的东西沟通,对于完善路网,发挥整体功能,有效解决海河两岸区域内的交通与快速路相衔接,有效贯通海河北岸的沿河交通,为海河综合开发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