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修课(航模课) 教学计划:
1、什么叫做航空模型?学习航空模型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基础知识。
2、模型飞机的组成和常用术语
3、纸飞机制作:空气动力学简单讲解,纸飞机制作方法,试飞纸飞机。
4、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
升力和阻力、平飞、爬升、滑翔、力矩平衡和调整手段 5、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
6、手掷直线距离科目:三种飞行方式和模型调整 7、手掷直线距离科目:投掷技巧和投掷实验 8、单翼滑翔机
飞行效果:1、高度大于2层楼           2、远度大于20米           3、缓缓滑翔降落 9、直升机
飞行效果:1、高度大于4层楼
2、可进行竖直上飞和斜向上飞
第一次课简案:《航模基础知识》 1.模型飞机:(1)机身
(2)机翼:主翼,副翼,襟翼,尾翼(水平尾翼                      和垂直尾翼)              (3)起落装置
(4)动力系统:油动,电动,橡皮筋等              (5)控制系统:线控,遥控等 2.飞机总体结构的认识 3.航模技术常用术语
翼展,机身全长,重心,翼型,翼弦,展弦比,翼载,推重比
4.飞机为什么能飞?为什么会飞?
伯努利定律实验:流体速度越大,压力越小                 流体速度越小,压力越大 5.航模的分类
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的原理讲解
第二次课简案:《纸飞机制作》 1.制作流程:
空机安装:使用KT板载出飞机的外型    在需要折的地方贴上纤维胶带,用裁纸刀切开KT板    利用胶带,折出纸飞机角度,根据图纸尺寸,确定纸飞机形状    使用热熔胶将碳棒固定在纸飞机机翼上,固定住纸飞机形状,加固机身
在碳杆上贴一层胶带,再次加固,看一下整体的形状 在碳片一侧涂上胶水,粘在机翼两侧,加固机身    在机身折开处打上热熔胶加固定型,并开出副翼    副翼用碳杆加固,注意碳杆埋在副翼之中。
电子设备安装:在副翼安装舵脚位置贴上纤维胶带,切一小口    插上舵脚,注意正反    打上热熔胶固定,根据舵脚,画出舵机位置    用裁纸刀切出舵机方孔,装入舵机    调节副翼与舵机的连接    量出电机位置,通过木杆连接到碳杆上    用热熔胶固定电机位置,用棉线与502加固    接上电机连接线与电调    装上电池,调节平衡,然后试飞 2.试飞活动
第三次课简案:《飞行调整》 1.什么是航空模型?
重于空气,有尺寸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
2.航空模型活动包括哪些? 制作,放飞,比赛 3.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 (1)升力和阻力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不对称的翼型,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
升力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升力与飞行速度平方成正比,升力与翼型有关,升力与迎角有关。 (2)平飞
维持平飞的条件:升力=重力,拉力=阻力 (3)爬升
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拉力=阻力+重力向后的分力                     升力=重力的另一分力 (4)滑翔
稳定滑翔的条件:阻力=重力向前的分力                 升力=重力的另一分力 (5)力矩平衡和调整手段
贯穿模型前后的叫纵轴,绕纵轴转动的是模型的滚动
贯穿模型上下的叫主轴,绕主轴转动的是模型的方向偏转 贯穿模型左右的叫横轴,绕横轴转动的是模型的俯仰 调整模型涉及四种力矩:机翼的升力力矩,水平尾翼的升力力矩,发动机的拉力力矩,动力系统的反作用力矩
第四次课简案:《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 一.检查校飞
检查的内容:模型的几何尺寸和重心位置
检查方法:目测法(从三视图的三个方向观察模型的任何尺寸是否准确)
正视方向主要看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相等;机翼是否扭曲   侧视方向主要看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安装和它们的安装角差,拉力线上下倾角
俯视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无偏斜,拉力线左右倾角情况 二.手掷试飞
目的:观察和调整滑翔性能 方法:
右手执机身,高举过头,模型保持平飞,机头向前飞对风向倾10度左右,沿机身方向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型浸入滑翔飞行状态。 不正常的飞行姿态:
1.波状飞行:滑翔轨迹起伏如波浪
调整方法:(1)推杆;(2)重心前移;(3)减小机翼安装角;(4)加大水平尾翼安装角    2.俯冲:模型大角度下冲
调整方法:(1)拉杆;(2)重心后移;(3)加大机翼安装角;(4)减小水平尾翼安装角
3.急转下冲:模型向左(向右)急转弯下冲
调整方法:(1)向转弯反向扳方向调整片;(2)修正机翼扭曲:加温定型,收缩定型,型架定型
第五次课简案:《手掷直线距离科目:三种飞行方式和模型调整》
一、三种飞行方式
本科目是在限定宽度条件下比赛往返手掷飞行距离。决定成绩的因素有三个:a、投掷技术;b、模型的滑翔性能;c、模型的直线飞行性能。飞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提高5一10米以上。   第一种方式成绩较低,但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后两种方式飞行距离远,但放飞、调整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因为(a)方向偏差和飞行距离成正比,增大飞行距离后模型飞出边线机率增加(飞出边线后成绩无效);(b)前冲特别是爬升前冲容易使模型失速下冲或改变航向飞出边线。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了解更多的飞行调整知识,提高体能,熟练地掌握投掷技巧。
二、模型的调整
1、滑翔性能。滑翔性能是飞出较大直线距离的基础。调整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模型表面要保持光滑,零部件采用流线形(也括配重),前后缘打磨为圆形,翼面平整不要扭曲等,减小阻力可以增大升阻比,即可以增大滑翔比。第二点是调整到有利迎角。迎角由升降调整片来控制。不同迎角模型的升阻比不同,有利迎角升阻比最大,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最远。正常滑翔后,还需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
2、模型的配重。许多人有一种印象,似乎模型越重越飞不远。其实不然。模型的滑翔比和重量无关。另一方面,重量小模型的动能就小,克服阻力的能力就小,手掷距离反而小。轻飘飘的稻草扔不远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手掷直线距离项目的模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增大重量,以加大模型的动能。
3、机翼的刚性。手掷模型的初速较大,机翼承受弯曲力矩大,容易变形甚至颤振而影响飞行性能。为此,制作时要小心操作,不让翼面出现折痕。如刚性仍不足,就要适当加强。方法是在翼根和机身接合处抹胶水,也可在翼根部单面域双面贴加强务(如胶带纸)。
4、调整方法
a、理想的直线飞行是模型既没有方向不平衡力矩又没有横侧不平衡力矩,即垂直尾翼没有偏角(方向调整片中立位置),左右机翼完全对称(没有副翼作用)。这种情况不但阻力最小,而且能适应速度的变化。
b、实际上模型一般总是转弯的,原因不外乎机翼不对称(多数情况是机翼扭曲),产生了滚传力矩,或是垂直尾翼有偏角产生了方向力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以达到接近理想的直线飞行。我们把这种调整方法叫做“直接调整法”。
c、还有一种调整方法,例如由于机翼扭曲产生向左滚转的力矩,模型向左倾斜,升力向左的分力使模型左转弯。这种情况不直接纠正机翼的扭曲,而是给一点右舵,也可以使模型直飞。这种调整方法叫“间接调整法”。间接调整虽然也能实现直线飞行,但这种直线飞行是有缺陷的:一是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滑翔性能;二是难于适应速度的变化,不少模型前一段基本上能保持直线,后一段转弯偏航,其原因多半是间接调整造成的。因此,应尽量采用“直接调整法”,避免“间接调整法”。
第六次课简案:《手掷直线距离科目:投掷技巧和投掷实验》     模型调好之后,决定飞行成绩完全取决于投掷技巧了。好的技巧能充分发挥模型的飞行性能,甚至可以弥补模型的某些缺陷。所以,并不是一投了事,要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1、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抖动和划圆弧。
2、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飞行方式,不
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确无误。
3、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方式的出手角
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4、出手点和出手方向:如果模型是完全直线飞行的,在无风情况下,运动员应在起飞线的中点向正前方出手,这样成功率最高。但事实上转弯的模型占绝大多数,侧风放飞的情况也
占大多数。聪明的运动员善于利用出手点和出手方向的变化来修正由于侧风和模型转变引起的偏差。
例如右转弯模型如果在起飞线正中放飞就可能从右方飞出边线,如果又碰上左侧风,情况就更严重。假如换一个方法——出手点选在起飞线左侧,出手方向有意识左偏。这样前
半段模型可能在空中飞出左边线,而后半段可能绕回来在场内着陆,使成绩有效。
5、风与投掷时机: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另外也有有利的方面。例如顺风能增大
飞行距离;逆风则减小飞行距离,侧风有时加剧偏航,有时又减小偏航。风一般是阵性的,风速和风向在不断变化。要善于捕捉最佳出手时机。例如顺风时最好大风瞬间出手,逆风时在弱风瞬间出手。
第七次课简案:《单翼滑翔机》
飞行原理:1、螺旋桨推动空气,使空气推动机身向前飞           2、依靠风力对机翼的作用,将飞机托起来 飞行效果:1、高度大于2层楼高           2、远度大于20米           3、缓缓滑翔降落
结构:机身、机翼、尾翼、螺旋桨、橡皮筋、翼台 安装步骤:
步骤一:用定型片固定在机翼上,使机翼形状稳定 步骤二:将机翼安装在翼台上(注意要一次粘贴上,并且要对齐中分线) 步骤三:安装尾翼
步骤四:安装挂钩及橡皮筋 步骤五:粘贴加强胶带 试飞:
操作方法:1、顺时针旋转螺旋桨100圈
2、飞行前左手抓住螺旋桨,右手托住机身,使机身保持斜向上
3、先放左手,待螺旋桨旋转时,右手轻轻斜向上抛出飞机
4、飞行高度和距离若不够,对飞机进行检查
第八次课简案:《直升机》
飞行原理:螺旋桨推动空气,使得空气托起直升机飞起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论)
飞行效果:高度大于4层楼高,可进行竖直上飞和斜向上飞 直升机结构:螺旋桨、机身、橡皮筋、木杆、挂钩 安装步骤:
步骤一:安装螺旋桨
步骤二:安装机身;学习如何寻找物体的重心线 步骤三:安装挂钩
步骤四:安装橡皮筋;学会系橡皮筋及如何绕圈 步骤五:检查 试飞: 操作方法:
1、顺时针旋转螺旋桨(解释什么是顺时针) 2、旋转大约100圈
3、试飞前在左手抓住螺旋桨,右手托住木杆底部
4、放手时,左手先放,待螺旋桨旋转起来时,右手轻轻放开(切勿向上推)
5、飞行高度若不够,检查橡皮筋光滑度和圈数 6、若直升机飞行时机身斜倒,请调整机身的粘贴处 7、完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