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 47 enlargement and upgrading of a country’S economy,have been more satisfied by tertiary industry than by primary industry and second indust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community the dominating demands of human society are stepping up in the order of physiological demand,security demand,public relations demand,respect demand and self—realization demand in the pyramid of Demand Level theory proposed by Maslow.Nowadays,the basic physiological demand satisfied by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has been essential human rights and the lowest requirement social security.The high—level demands,the objectives modern people pursuing,can only be satisfied by intercommunion,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economy.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which make up a country’S industrial system with the functions of production,marketing,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have been taken up by the service industries with the progress of network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R&D service,modern distribution service and marketing service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supporting industries.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rvice content in their strategy,structure and rivalry.Inner enterprises services include production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and financial control,etc.,and external enterprises services include market development,enterprise image designs,products value—added services,and finance services,etc.The service factors have already been reintegrated into the enterprise’S value chain. Key words:service economy;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Diamond Model 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6O ,或指服务业的就业者在 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 的一种经济状态_1]。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背景 下,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部f-i。2003年,全球服务业产值已占全球GDP 的67 以上。另据2005年统计①,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71.3 ,欧元区国家总体为 78.2 ,日本为69.6 ,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7O 左右。由此可见,世 界经济已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5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为4O.2 ④,不仅 低于2003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48.5 的平均水平口]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 息化的潮流中,大力发展研究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服务经济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 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要素条 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等一组基本因素与辅助因素决定的,各种因素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国企业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当前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不断突 破和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深化为主要特 征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服务业化 ]。一国的国家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服务经济 ①数据来源:IMF欧洲统计数据库,ECB国家数据库。 ②从增长速度来看,1978—2005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 ,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但“十 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低于GDP增长速度,甚至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参见裴长洪、何德 旭、高培勇等编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一)》,详见中宏数据库http://www.macrochina.CO1TI.cn,2007—04--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7卷 领域,构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各传统要素正逐渐被服务经济要素所改造与更新。因此,我们有 必要对波特“钻石模型”_4_ 神 ∞的各要素赋予服务经济时代的新内涵①。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 为基本的分析框架,探讨服务经济条件下“钻石模型”中各要素的新内涵,以明确服务经济与国家竞 争优势的关系。 一、要素条件 波特指出,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与 人口数量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创造发展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与以知识经 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高级要素在国家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加强。可以说,当前一个国 家的国家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知识能力、信息化、网络化、金融服务、交通物 流、文化传播等服务领域,传统的资源禀赋作用逐渐淡化。服务业的发展决定了一国能否拥有在当 今世界具有竞争优势的要素条件。 体现传统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在新经济条件下被服务业所改造和替代(见表1)。 经济增长的四要素中,劳动力由传统经济中依靠人口数量增长转变为新经济条件下通过教育、培训 服务获得人力资本的累积;传统经济中来源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供应在新经济中更多地表现为一 个国家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融资服务水平;土地与自然资源要素的优势也从单纯的国土面积转 变为相关产业(如房地产服务业)对其附加价值的开发和增值;企业家才能由传统经济中主要通过 经营经验获得转变为主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服务获得 5j】∞ 。 表1 传统经济和服务经济中各要素条件的优势体现与来源 注:本表系笔者根据“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分归纳而成。 服务经济的发展又为国家竞争优势增添了新的要素条件。知识的开发、传播与应用成为新经 济条件下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②,现代通讯与互联网技术加快了知识传递与信息沟通的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钻石模型”被不断更新,如芮明杰以人力资源、知识创新、企业计划为要素重新构建了产业竞争力 模型(参见芮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68—73页);郑吉昌和夏晴探讨了经济 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参见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载《国际贸易 问题))2004年第12期,第15—18、23页)。 ②由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新经济属于收益递增型经济。参见谭清美、李宗植《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研究》,载 《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第4期,第37—38、6O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 49 速度。一国研究开发能力的来源也由传统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经验的长期积累过渡到新经济条 件下通过企业内与企业外的部门,以产业服务、企业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形式展开,从而得以超 越发展。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业更多地与交通工具的改进、通路建设的信息控制相结合;现代市场网 络也由传统经济中的人际渠道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综上所述,目前国家竞争优势的各 项要素条件已经和服务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密切结合,服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各种生产要素的 体现方式与来源渠道,在不断将各生产要素服务业化的同时形成了新的要素条件。 二、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指一国国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满足国内需求是一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波特 认为,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本国市场对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 则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二是市场上产品消费者需求层次高的国家,有利于产业发展壮大和技 术升级;三是若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则有利于发展未来可成为主导产业的前瞻性产业。即一国需 求的变动及其培育可以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将带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 壮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 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j1 弘。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需求:一类是沿生物谱系 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求或生理需求;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 或需求,称为高级需求。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低级需求的满足依赖人对 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即物资资料的生产。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主要依靠第一产业;部分生理需求 和安全需求的满足依靠第二产业;高级需求的满足更多地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服务业的发 展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需求也向纵深发展。人类需求的演进与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化,以及 人的发展①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协同性(见图1)。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需 求,马克思将满足需求的使用价值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形式。新经济条件下,物质的、生理的需 求在人类需求域中所占比重渐小,在一些国家,对人的一般物质生理需求的满足已成为社会保障的 最低要求,人受温饱的束缚基本已经解决。对传统商品的需求也日渐发生了改变,当前消费者消费 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多体现在商品所带来的舒适、满意和享受等方面,商品 的品牌、档次、售后服务、信誉等服务要素越来越多地附加在商品的价值之中,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 的重要考虑因素。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一方面有赖于社会、文化、情感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服务经 济的发展。医疗、信贷、保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服务性产业保障了人们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 感。娱乐、餐饮、旅游产业为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了场所和方式。传媒、文化、体育、游戏等服务行 业的发展适应了人们渴望交流、渴望被尊重的愿望,直接以满足人们社交与受尊重需求为目的。各 种服务性行业的开展有利于稳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实现人们在情感道德上的安全、以及受 尊敬的需求。服务经济的发展拓展了人们自我实现的舞台:首先,服务业拓展了经济体系,发达国 家中超过6O 的劳动力就职于服务行业。其次,许多服务行业以帮助实现自我为目的。体育运 动、文化艺术、科技教育服务的广泛发展拓宽了人类自我发展的维度。环境保护、家庭社会服务、心 ①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的发展 带来了挑战。参见陶正付、郗春梅《全球化视野中人的发展问题探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第135— 138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7卷 理服务、法律服务等行业成为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经济力量。 Y J ‘ 人 类 z:社会经济的发展方 // 需自我: 现需求求 景尊重队 懦求 的 、. 进 方 安 :需求 向 富// ,j/ 演 社j !需求 生 需 第 , 第 第 .r 一 业 业 业 x: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图1 人类经济结构、需求层次与自我发展演进的协同性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已逐渐从物质需求占主导转变为服务、舒适与精神的需求占 主导的非物质形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物质需求的附加值。这与目前世界经济整体服务 业化以及人的自我完善不断深入的状况相适应。经济的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的,在世界经济 中占竞争优势的产业必然是生产满足人类主要需求产品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 求日益向高于生理和物质的更高层次发展,而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更有赖于服务经济的发展。在新 经济条件下,一国民众对服务业的规模、结构、水平和是否具有前瞻性的需求,已成为影响一国服务 业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目前,国际产业竞争的主流格局日益服务业化,农业、 制造业逐渐沦为“夕阳产业”,而信息服务、知识服务_7 、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体验经济、休 闲经济、传媒服务、影视服务、网络服务、娱乐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日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这正 是人类低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结果。 三、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和相关产业 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 性的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而迅速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投入,使其不断与上、下游产业合 作,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第 四次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广泛表现为以服务业为支撑。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传统产业最 有力的支持性产业④,各服务产业正全面变革传统产业的面貌与发展态势。从1994年《中国统计 年鉴》首次引入的以服务业两级分类为基础的产业部门服务业的分类图(见图2)中可知,现代服务 业正逐渐改造着传统产业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中,硬技术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条 ①图中X轴代表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Y轴代表了人类需求层次的演进方向;Z轴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满足 “温饱”的社会经济中,主导产业从农业/畜牧业(第一产业)向工业/建筑业(第二产业)过渡,人们基本可以满足生理需求; “小康”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从工业/建筑业向服务产业(第三产业)过渡,基本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求,经济生活有了一定保 障;“富足”是指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服务业成为其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多数人将社交、受尊重与自我 实现作为主要需求。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最终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②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参见Riddle,D.Service-Led Growth: TheRole of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转引自郑吉昌《服务经济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 51 件下发展的主要支撑,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形成,并产生了新兴的服务产业领域,如信息网络服务业。 软技术服务产业则密切结合在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成为产业升级和形成一国产业国际竞争 力的保证条件。 图2基于关联产业部门的服务业分类图① 信息通讯服务、交通服务、产品售前售后增值服务等各个支持性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 撑。信息、传媒、网络等服务产业以出版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为载体,有效地满足 了个人获取资讯、进行交际的愿望,也大大提高了产业服务和商业服务的水平。科研开发日渐成为 产业、企业内部的部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这些新兴产业的 发展都与知识、信息服务的可共享性和可复制性密切相关。区别于传统经济中产品的排他性,知 识、信息服务的新经济则表现为网络性和共享性。产业价值链由点到点的线形传递升级到点到面 的立体网络传递。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线性的、单一的维度发展为以乘方计算的普 遍联系,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到来和扩张最有力的加速器。因此,信息、知识、科技等服务产业 的扩张能力天生就比工业经济强,从而改变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模式,也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不 断涌现和传统产业的改革。以研究性服务业(如研发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如融资服务、物流服务) 和消费性服务业(如商品流通与市场化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传统产业更新发展的动 力,也日渐成为主要的产业领域,形成体现一国竞争能力的相关与支持产业体系。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生产和服务上:生产性优势包括生产规模、成本控制能力等,而服 务性优势包括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采购进货和市场通路等。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 地体现在服务上②:一是体现在企业内部服务上,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①本图以饶友玲、张伯伟编著的《国际服务贸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1页)中的分析为基础,并根据 本文需要作了必要的改动。硬技术服务产业与农业、制造业各部门密切相关,成为第一、第二产业的有力支持,可以归纳 为“生产性服务业”;软技术服务产业则更多地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相互作用,提供经济发展的体力、智力与人文环境,可以 归纳为“消费性服务业”与“社会文化产业”。硬技术服务产业与软技术服务产业分别包含实线箭头所指的产业,并对虚线 箭头所指的产业形成支持。 ②史亚召和张仲义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企业流程三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内部服务链的基本模型,并以此向外部价值链拓 展。参见史亚召、张仲义《谈企业内部服务链驱动外部价值链》,载《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7期,第8O一81,7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7卷 等;二是体现在企业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各项服务上,包括市场开发、物流管理、通融资金等;三是体 现在企业产品的附加服务上①,包括对产品的包装、品牌、广告、文化定位等的价值附加。后两者可 以通称为外部服务。 波特也非常重视服务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他指出,服务性的活动广泛存在于每一 家企业的价值链中②(见图3)。顺畅的任务、信息、产品流,有效的物资、人员和资金配置,市场、技 术与管理等企业要素已成为企业组织的关键变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渗透着服务要素,并与企 业战略密切结合。波特认为,企业服务的快速成长有三种趋势,分别是:(1)对服务的需要持续增 加,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2)传统上由内部实现的服务活动逐渐分割给专业的服务企业;(3)公共 服务民营化。更为显著的是,企业开始将原本分离的服务与商品合二为一,随商品出售,即商品中 的服务要素越来越成为商品的主要内涵。 公司的基础建没 金融服务、会汁、法律服务、冲突调节服务、管理顾问 理赔顾问、保健服务、临时工、就业中介、教育培训 和约研究、订做软件、设计服务、 校准服务、产品测试服务 市场凋研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发展 采购 估价服务 电讯顾问 边 工程服务 大楼清洁维护 运输服务 际 健康服务 废弃物处理 运输服务信用 咨讯处理 广告 直销 息票处理 资料库 安装测试服务 利 仓储服务 设备维修 保安服务 工业洗衣服务 润 维修及检验 内部的后勤补给 作业 外部的后勤补给市场营销活动 服务 图3企业价值链中的工两服务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是服务导向的战略。首先,服务性行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的主体,加强市 场服务成为企业最主要的盈利点。这体现在服务要素对商品市场价值的提升上。当前消费者更多 享用的是商品带来的体验,商品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和公众认可。企业战略也日渐集中在如何为消 费者带来这方面的满足,如全球汽车产业60 的价值来自服务业。其次,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成为 企业优化组织与管理、协调生产与销售、保持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体现在企业内部服务在 经营管理、创新设计与降低成本上的突出作用,如内部的教育、培训与组织化学习成为企业团队适 应环境、增强凝聚力的主要途径。现代竞争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生产优势的竞争,而是产业 服务和产品服务的竞争。企业战略也必须切合这一需求条件的变化,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企业成 ①服务的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贮存性构成了商品差别化与竞争优势的源泉。参见张凤忠《创造服务优势》,东 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O一14页。 ②企业要获得边际利润需要各项服务内容的支持,包括企业基础建设、人力资源、技术发展与采购等各环节,这些环节通过 与其平行的各项服务内容实现,在实现这些服务的过程中,又需要下部的各服务环节。参见[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 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 53 长的生命线。企业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的水平及其衔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 五、服务经济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为各国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新经济 环境中,服务经济在改变世界经济的结构、提高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将波特提出的国家竞 争优势理论的“钻石模型”[413 ¨ 服务业化(见图4),模型中的传统要素逐渐被服务经济和知识经 济的新要素所替代或改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国竞争优势的新体系。国家竞争优势的各个方面 已经和服务经济密切结合起来,体现国家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也被全面服务业化,服务业发展的深 度、广度及其结构已经成为一国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图4基于服务经济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④ 1.服务要素成为一国获得与提高“要素条件”的主要途径。服务经济改变了传统要素的来源渠 道与表现形式,提高了传统要素的附加价值,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源泉。 而人力资本来自于教育、培训服务对人力资源的深化;知识资本的积累也直接来源于教育、网络、 R&D等服务经济形态的发展。新经济条件下一国占主导作用的各种要素条件,多数取决于服务 业的发展水平。 2.一国的“需求条件”向具有前瞻性的服务需求方向发展。较高层次的需求规模、结构和发展 水平代表了该国经济与社会需求发展的方向。对非物质的需求,包括舒适、满足与精神追求,以及 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主要诉求,而非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多依 赖于服务经济的发展。一国对服务产品的规模、层次以及是否具有前瞻性的需求,已成为推动经济 优化升级、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3.波特模型中的“相关和支持产业”要素也迅速被服务业产业与部门所替代。研究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成为支持国民经济运行的推进系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成长的 主要源泉。硬技术服务产业改造了传统经济的状态,成为现代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撑;软技术服务产 业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与新经济部门的出现。 4.新经济条件下,波特模型中的“企业战略与业内竞争”更进一步体现在内、外部服务的竞争战 ①方框所示为服务经济中体现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要素”;椭圆所示为服务经济中体现国家竞争优势的“辅助要素”,代表 了服务经济时代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的环境与条件。在新构建的服务经济“钻石模型”中,实线代表“主要要素”之间的联 系,虚线代表“主要要素”与“辅助要素”之间的联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7卷 略选择上。企业功能也更多地从“提供商品”向“提供商品的服务价值”与“提供服务”的方向转变。 在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培训服务,资本深化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在生产性服 务业对加工生产的支持,品牌服务、市场推广对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过程中,都体现出服务对企业内 部经营管理的推动。 波特认为,可以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影响竞争优势,而产业基本的、具有竞争优势的 环境是其前提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即世界经济的服务业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 临的主要环境。以加强人际交流与知识传递为目的的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于人类健康与环境改善的 生物技术为龙头的第四次产业的方兴未艾,为我国服务产业的结构升级与全面推进提供了机 遇。服务经济的全面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又为我国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 业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发展与融入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网络经济、体 验经济与休闲经济等服务经济业态是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并用较大的篇 幅具体安排了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方向和 重点L8l】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最主要内容,这将有助于实 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提升产业结构与保持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具有 重要意义。我国应切实利用世界经济全面服务业化的趋势与机遇,促进服务经济对传统要素的改 造与更新,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与措施,利用我国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以 及在新经济中的“后发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为主 体的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利用服务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促进我国早日进入“服务经济”时 代,形成并保持我国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建.西方服务经济理论回溯I-J].财贸经济,2004,(10):80—81,73.I-Li Jian.A Review of Western Service Economics Theoriesl'J].Finance&Trade Economic,2004,(10):80~81,73.] [2]李朝鲜.理论的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Li Chaoxian.Theory& Quantification:Research o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2006.]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Porter,M.Competitive Strategy I-M].Trans.Chen Xiaoyue.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Co.,Ltd.,2005.]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Porter,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Trans.Li Mingxuan,Qiu Rumei.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Co., Ltd.,2005.] [5]邓于君.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研究I-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Deng Yujun.Research on Internal Structure Evolution Trend of Service Industry[M].Guangzhou: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6.] [6][美]A.H.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Maslow,A.H.Human’S Potential and Valuel,M].Trans.Lin Fang.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Co.,Ltd.,1987.] [7]申静.知识型服务业的服务创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Shen Jing.The Research on Knowledge Service Industry and Service Innovationl,M].Be ̄ng:Beijing Library Press,2006.] [8]江小娟,裴长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Jiang Xiaojuan,Pei Changhong.IFTE Report o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ⅢI-M].Beijing:Social Sciences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