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725606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3.16
(21)申请号 202021787279.X(22)申请日 2020.08.24
(73)专利权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41
号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宫译淳 谷哲飞 胡刚 董印国 
苏东波 彭玉宾 朱建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703
代理人 孟大帅(51)Int.Cl.
H01R 4/28(2006.01)H01R 13/66(2006.01)H01R 13/717(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另一端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的另一端固定有动触头;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杠,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通过增加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导线夹压接状态及紧密程度的实时感知。
CN 212725606 UCN 21272560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2),另一端固定有滑轨(3);
所述滑轨(3)上安装有滑块(4),驱动电机(5)固定在所述滑块(4)上;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6)的一端,所述丝杠(6)的另一端固定有动触头(7);
所述固定架(1)的中部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丝杠(6)螺纹连接;所述动触头(7)包括第一顶板(71)和第二顶板(72),所述第一顶板(71)固定连接所述丝杠(6),所述第一顶板(71)和第二顶板(72)之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9);
还包括单片机控制器(10),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9)、驱动电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与所述动触头(7)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导线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上的电流互感器(11),所述电流互感器(11)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连接,用于感应接地线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开始模块和退运模块,所述开始模块和退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2
CN 212725606 U
说 明 书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导线夹由于为机械挂接,同时线路多在高处,具体挂接状态无法量化确定,存在非有效挂架导致的运维检修风险。由于接地线与具体需检修维护线路距离较远,不能及时观测及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导线夹无法有效挂接的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另一端固定有滑轨;
[0006]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滑块,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的一端,所述丝杠的另一端固定有动触头;[0007]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0008]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杠,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0009]还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0010]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导线槽。[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连接,用于感应接地线电流。[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开始模块和退运模块,所述开始模块和退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0018]1、导线夹的动触头头通过增加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导线夹压接状态及紧密程度的实时感知。[0019]2、通过导线夹中段增加驱动电机,实现导线夹下端的电力传动,避免靠传统机械
3
CN 212725606 U
说 明 书
2/3页
力咬合。[0020]3、通过在导线夹单片机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执行动触头、静触头的开合操作,实现操作的自动化,避免人力操作。[0021]4、通过单独设立控制装置、报警装置,用以远程遥控整体导线夹操作,可以实现远程导线夹的远程遥控及非正常状态的报警。[0022]5、本实用新型方案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充导线夹智能使用的优势。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接地线导线夹结构示意图;[0025]其中:1固定架;2静触头;3滑轨;4滑块;5驱动电机;6丝杠;7动触头;8支撑板;9压力传感器;10单片机控制器;11电流互感器;21导线槽;71第一顶板;72第二顶板。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7]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0028]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接地线导线夹,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2,另一端固定有滑轨3;所述滑轨3上安装有滑块4,驱动电机5固定在所述滑块4上;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6的一端,所述丝杠6的另一端固定有动触头7;所述固定架1的中部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丝杠6螺纹连接;所述动触头7包括第一顶板71和第二顶板72,所述第一顶板71固定连接所述丝杠6,所述第一顶板71和第二顶板72之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9;还包括单片机控制器10,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9、驱动电机5。所述静触头2与所述动触头7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导线槽21。还包括电流互感器11,所述电流互感器11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连接。[0029]还包括控制装置、无线通信模块、显示装置、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开始模块和退运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显示装置、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0030]工作原理如下:[0031]1、在接电线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点击开始模块的开始按钮,数据传输至单片机控制器10,单片机控制器10发送电信号至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向上进行运转,压力传感器9与导线先接触,在压接状态稳定后,将压力数据传输至单片机控制器10,由单片机控制器10将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转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后,显示装置显示挂接完毕状态及相应压接压力值,至此完成导线夹压接操作。
4
CN 212725606 U[0032]
说 明 书
3/3页
2、在准备拆除接地线时,通过控制装置点击退运模块的退运使用按钮,数据传输
至单片机控制器10,单片机控制器10发送电信号至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向下进行运转,压力传感器9与导线逐步接触,在压接状态接触,驱动电机5回至初始状态,将压力数据及电机状态数据传输至单片机控制器10,由单片机控制器10将信息转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后,显示装置显示非挂接状态及压接压力0值,至此完成导线夹退运操作。[0033]3、在极端特殊状态,如大风、外力破坏等原因,导致正常压接的导线夹脱落,而此时单机状态还在压接状态、压力传感器9的数值则由于无实物压接,压力值为零,单片机控制器10将压力传感器9的数值传至控制装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显示,待再开展导线夹退运操作,报警解除。
[0034]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5
CN 21272560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