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考向解读】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思维导图】

【复习指导】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说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下的产物,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题型,近几年多数是选择题,而且多数是材料式(图片、对联、文献资料等)的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考点内容分布上,主要集中考查列强入侵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相关内容,特别是对洋务运动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

从命题角度看,多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以能力立意为主,重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命题,进行中外纵横联系,分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视角理解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理解政治与经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

2、易错点分析:

(1)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2)民族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6)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7)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8)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0)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体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夕 解体过程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战争后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④甲午战争以后 解体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①出现了“织”与“耕”的分离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表现 ②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解体影响 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④但也带来了灾难。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背景 目的 概况 代表人物 内容 结局 失败原因 (根本)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影响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

面临内忧外患。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旗号:“自强”、“求富”。 :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创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典例分析】 “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答案】A 【迁移训练】

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

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答案】C

2.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

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放宽民间设厂 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甲午战争后放宽民间设厂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呈现的官府(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是宣告洋务运动失败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洋务企业的扩展不符,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行为,但在材料中体现的企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得出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故D项正确。 【答案】D

【特别提醒】

1、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角度

(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地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史观角度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2、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 3、洋务运动的特点

(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知识点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①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③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2)概况: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企业 概况 (3)主要特点: ①发展不均衡;(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体)

③发展艰难;(它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4)影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注意:近代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912-1919)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①辛亥的鼓舞; ·辛亥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经过辛亥,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②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 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掀起背景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其巨大。 (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初年,一战(1914-1918)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发展①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轻工业)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概况 ②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发展特点 ①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特征; 完整工业体系; ②一些部门中,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时间短暂,昙花一现; 影响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化,为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国民前期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6年)发展较快。 ①南京国民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原因 ②国民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措施。 (1935年实行的法币的实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结果 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因素 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的; 4、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

②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沦陷区); ③官僚资本的压榨(国统区)。 5、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萎缩。 (1)原因:(具体见书本)

①法币的影响;②外贸逆差影响;③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⑤繁重的捐税负担;⑥美国的经济侵略; (2)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典例分析】

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 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 D.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考点】初期和国民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国民的经济建设运动,没有集中力量围剿红军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迁移训练】

1.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

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考点】初期和国民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目中“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得出:并非因为一战、民族工业结构、双半社会的制约,故A.B.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得出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故D项正确。 【答案】D

2.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

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考点】初期和国民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C 【特别提醒】

1、从五个角度深度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个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辛亥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四个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