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刘氏故居
初春,我去访问刘氏故居,只见这座故居飞檐凌空,仿佛是一座湖中小岛,与闹嚷嚷的城市隔离开来,是那样的安静典雅。
走进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腊梅树,瞧,这棵腊梅树开着稀稀拉拉的黄黄的花儿,仿佛是许许多多的黄蝴蝶,站在树上。它的枝干是多么的苍劲有力,有些枝干,已经悄悄地翻过了围墙,好似要探出脑袋,看一看外面美丽的风景。
我们走进刘氏三兄弟的房子,只见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刘氏三兄弟的像。刘半农是哥哥,中国的文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刘天华是第二个孩子,是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北茂是最小的,是一位民族音乐大师。他们为近代中国的文学和语言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油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走进左侧的书房,那儿摆放着四张黑黑的木头桌,原来那是刘氏三兄弟的书房,也是教师,他们便在这里学习。这时,我仿佛看见,他们兄弟三人,在这里专心致志地看书,写字,学习的样子,是那样的投入,用心。
继续向里走,看见了一口老井,坐落在墙角,井边有一个石鼓墩,墩旁是个晒酱台。看着这些,我好像看到了他们兄弟三人在井边玩耍,时而抓蝴蝶,时而捉迷藏,时而跳方格,时而跳跳绳……我又仿佛看见,刘半农蹲在井口,双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井水里,倒影的蓝天白云,和时而飞来的小鸟。看见刘天化坐在石鼓墩上,创作《月夜》,刘天华用这动听的琴声告诉大家,自己爱音乐,爱每一首乐曲,他爱他的家乡,也爱这美丽的夜晚,和那皎洁的月亮……就这样,一首《月夜》,便这样诞生了。我又好像看见,刘北茂因父母不支持他,
他非常生气,便坐在晒酱台上崛气,不吃不喝,看出他那坚定的决心。
走出后院,我看见一片竹林,竹子苍劲而挺拔,枝干又细又长,它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向困难低下头,刘氏三兄弟不也是这种不屈不挠,顽强不屈的精神,与竹子一样。他们真是打造魅力城市,建设幸福江阴的创始人呀!他们真是永远也不会灭的火!我也要向刘氏三兄弟来学习,刘氏三兄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