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来源:九壹网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测试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1.2018年12月,在中国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图)”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2019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虎鎣”的精美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②“虎鎣”的雕工精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 ③“虎鎣”流离海外是清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 ④“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是官营手工业,故②错误。官营手工业的技术相当高超,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根据材料 “在中国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下图)”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可得出该文物是清被列强欺凌的写照。同时追回文物也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与民族的复兴。故①③④正确,所以C项正确。ABD皆含有②,故排除。

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

- 1 -

军事,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 秦朝开创了集权的 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形成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的是有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所以职责分配比较顺畅合理,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正确;据题干和所学,“开创集权制度”不是秦朝而是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表述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排除。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3.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欲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新春秋经学”的创立 A. 否定了先秦传统经学 B. 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 C. 冲击了汉代儒学独尊 D. 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重整人伦”“重正纲纪”“陈析义理”与宋明理学重视纲常名教、强调义理类似。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春秋经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儒学”,并没有否定先秦传统经学,排除;B项,“新春秋经学”是抓住《春秋》史经一体,因事明义的特色,利用释读中的灵活性重新解释《春秋》,提出春秋“不全守周典礼”,强调其“仁政”、“民本”的“王道”内容,由此可见它不是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排除;C项,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正统思想后,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冲击了汉代儒学独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 2 -

4.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 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 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 C. 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 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甲骨文中的“丁”,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体现了竹钉、木钉,这时期主要生产工具是竹、木等,因此体现了竹钉、木钉;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这时期已经出现金属,因此这时期的“钉”体现了其金属质地;说明“丁”字的演变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丁”字演变由甲骨文中的体现竹钉、木钉到篆书中体现“丁”字的金属质地的过程,无法体现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材料没有体现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丁”字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到书法艺术,故D选项错误。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4~1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反映第一次工业的市场需求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3 -

的【答案】B 【解析】

【详解】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次是14~15年同日本的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B正确;14~15年同日本的战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对资本输出的要求,A不符合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排除;通商口岸开放应该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是甲午战争后的列强侵略特点,不是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排除D。

6.《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该事件的意义是 A. 促成《中华临时约法》颁布 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 D. 推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封建思想仍旧残存于人们心中,故C项正确,D项错误。清帝退位与《中华临时约法》颁布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该事件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故B项错误。

7.随着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区群众运动的发展,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 A.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 B. 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C. 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D.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

- 4 -

【详解】A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的土地,时间不符,排除;“彻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B;根据材料 “随着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区群众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这一时期颁相关的批示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符合《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内容,故C项正确;D项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

8.学者武力指出,从中国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党。为此,我党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党”可知,发展重工业是当时我国的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制定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即实行“一五”计划,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但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工业,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次提出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

9.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党派斗争频繁尖锐,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 A. 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B. 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 C. 背离了维护民主制度的初衷 D. 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可知,陶片

- 5 -

放逐法背离了防止僭主统治和维护民主政体的初衷,沦为了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制衰落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而不是陶片放逐法导致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后期陶片放逐法的弊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后期,陶片放逐法背离了维护民主制度的初衷,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1500—1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答案】A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1500年~1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500年~10年”还不具备广阔殖民地,故 B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开始,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第一次工业开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与“1500年~10年”不符,故C项错误;数据从“20 到120”,已不是自然的“随需求波动”,而是持续暴涨,故D项错误。 点睛:“1500年---10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11.苏联解体后,以金琴科瓦列里教授为代表的大批科学家由于不想为帝国主义办事,放弃了西方国家的高薪聘请,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中国,他们和中国所有立志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一样,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这一局面的出现表明

A. “冷战”思维意识影响深远

- 6 -

B. 科学家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念 C. 中苏两国之间建立长期友谊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苏联解体后”“不想为帝国主义办事,放弃了西方国家的高薪聘请,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也形成了固定的“冷战”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这一思维意识一直影响到苏联解体后,故A项正确;B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D项错误。

12.下面是一幅关于中美贸易的漫画(作者:罗杰)。该漫画的寓意是

- 7 -

A. 美国力图打压中国经济发展 B. 中美贸易关系影响国际关系 C. 中美经贸发展需要合作共赢 D. 中美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漫画“八卦”图案、插着中美国旗的贸易之船可知,中美贸易相生相克、相辅相成,阴阳轮转,和谐共生才是出路,故C项正确。“美国力图打压中国经济发展”只是美国的意图,忽视了漫画揭示的中

美贸易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美贸易关系影响国际关系,没有体现中美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故BD两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发展到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宋代体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首先,宋代的体育开始商业化发展,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其次,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再次,宋代体育出现总结性的专著,如出现相扑专著《角力记》、捶丸专著《丸经》等。第四,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第五,宋代体育发展开始日渐规范化、制度化,如国家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材料二 英国有现代体育发源国的美誉。足球、拳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期间,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转变为理性的休闲运动;由单纯的娱乐运动发展到职业化商业化态势;由城乡同一的体育活动状态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的具备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的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体育首先诞生于英国,其主因是英国首先自发成为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工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共同塑造了英国现代社会,城市文明最终形成。城市文明赋予体育运动一系列现代特征。

——摘编自任《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

材料三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体育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是如何促进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意义。

【答案】(1)特征:商业化,平民化,重视经验总结,注重技巧和观赏性,规范化和制度化。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科技先进,社会氛围相对宽松。

(2)工业创造巨额财富,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提供物质基础,交通工具改善大区域间体育竞技开展成

- 8 -

为可能,也有利于大型体育活动的举办,城市化的发展为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工业促进科技发展,有利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改进。

(3)意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强身健体意识,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是特征,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来,第二小问是特征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2)根据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变为理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可以看出工业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并且有条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材料也可以看出工业促进了交通工具发展城市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都为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区域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其意义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西方近代和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体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要求学生结合工业对体育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当前体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像来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摘编自黎池《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阶段,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合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或“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

- 9 -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儒家欲以德治统一全国 秦二世而亡,汉反思法治,德治独尊地位奠定 存天理,去人欲,理学把德治引入禁欲主义的歧途 阐述: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剧烈动荡,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儒家德治思想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形势,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示例二主题:西汉儒家德治独尊地位的确立(或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阐述: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刑法过于严苛,人民痛苦不堪便进行反抗,成为其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汉朝取秦而代之,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被汉武帝接纳,并确立了德治这一方针;同时,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自此,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此后,儒家德治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析】

【详解】考生在提取观点要紧扣材料“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条件,要注意提炼的是表格中的“任选一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提取是不能偏离项,观点表述清楚。阐述时要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如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背景、学术下移、孔子的思想、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来分析。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国民成立后,百废待举,各方面建设都需款甚急,而与各派军阀的较量和对党的围剿,使其军费不断攀升。国民采用发行纸币和借贷等方法来筹措资金,结果却使外债偿付数额越来越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这种严重的财政困境迫使国民必须寻求一种稳定而有潜力的财源,盐税恰恰符合这种需要。盐税改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治理混乱的包商制度,减少盐税外流。二是收回盐税管控权,避免地方截留税收以充盈财政收入。三是进一步挖掘盐税中包含的税收潜力,改革税制,提升财税收入。在盐税改革后,“1934年,南京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20670万元。从1927年到1936年的盐税收入增长了十倍”。这为南京在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庞大军事开支提供了一定的财政后盾。

——摘编自《南京国民盐税整理与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盐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盐税改革的意义。

【答案】(1)南京国民成立后急需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国家盐政管理混乱;南京国民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 10 -

(2)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增加了国民的财政收入;为抗战提供了经济后盾。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各方面建设都需款甚急,而与各派军阀的较量和对党的围剿,使其军费不断攀升”“严重的财政困境迫使国民必须寻求一种稳定而有潜力的财源”“混乱的包商制度”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南京国民成立后加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说明。

(2)根据材料“改革税制,提升财税收入”“为南京在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庞大军事开支提供了一定的财政后盾”等盐税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增加财政收入等角度说明意义。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03年,美巴签订开凿和永久租让巴拿马运河区的不平等条约,运河归美国所有,每年运河总收入绝大部分为美国所得。1977年9月7日,美巴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从1990年起,运河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应由巴方提名(必须是巴拿马人)而由白宫任命。1983年,MA.诺列加少将任巴国防军司令后,要求美国提前归还运河区。为此,美多次想除掉诺列加,美巴关系更趋紧张。19年12月,美、巴在提名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问题上再生争端,关系急剧恶化。15日,巴拿马全国民众代表大会任命诺列加为首脑,授予绝对权力,并宣布巴、美处于战争状态。16日,一名美军军官在与巴士兵冲突中丧生,美国随即以此为借口入侵巴拿马(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推翻了诺列加,解散了巴拿马国防军,扶持巴拿马反对党领导人吉列尔莫·恩达拉宣誓就任巴拿马总统。美军悍然入侵巴拿马的消息受到国际的谴责。美国白宫、国会、国防部、等军政首脑几乎全体出动为这次入侵行动辩护,称美国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美在巴的利益和侨民安全,“符合国际法”。但军方承认,“正义事业行动”作战方案至少已酝酿了几个月,并经实战演习。

——摘编自《美国入侵巴拿马》

(1)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入侵巴拿马”这一事件

【答案】(1)原因:美国为保住在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推行霸权;巴拿马要求美国提前归还运河区触及美国利益;美军军官在与巴士兵冲突中丧生。

(2)评述:在侵巴作战中,美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陷入了被动,其侵略行径遭到了

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美国此次入侵巴拿马,使全世界人民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国虽然极力把自己装扮成主持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世界,但实际上却在推行强权政治,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

- 11 -

。【详解】(1)根据材料“美巴签订开凿和永久租让巴拿马运河区的不平等条约”“求美国提前归还运河区”“美军军官在与巴士兵冲突中丧生”可以从美国、巴拿马两方面以及战争的导火索入手即可作答。 (2)根据材料“美军悍然入侵巴拿马的消息受到国际的谴责”“作战方案至少已酝酿了几个月,并经实战演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治和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即可。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谭鑫培,生于1847年4月,父亲谭志道,演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咸丰年间,他随父来到天津,后入京东金奎班习武生。他练功勤奋刻苦,白天黑夜,从不间断,练就一身好功夫。四年业满出科后,仍回天津随父卖艺。18年到京东加入跑码头的“粥班”,在“粥班”演出期间,仍然坚持勤学苦练,毫不放松。“粥班”的演出生活,使谭鑫培得到更多的舞台实践,对后来的艺术发展有重要影响。1870年,他回京入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仍演武生,对程长庚的艺术很专心学习,又拜老生“三杰”之一的余三胜为师。谭鑫培表演艺术的精进,受到了程长庚的重视。光绪八年(1882年)后,谭鑫培渐以演老生戏著名。谭鑫培由于出色的表演艺术,自创新声,独成一派,人称“谭腔”,与同时代的四喜班的孙菊仙、春台班的汪桂芬鼎足而立,被称为“老生后三杰”,或“后三鼎甲”。

谭鑫培是继程长庚之后在京剧老生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在丰富和发展京剧剧目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他不仅继承了前辈老生演员的一些拿手好戏,还通过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京剧老生的传统剧目。

(1)根据材料,概括谭鑫培在京剧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谭鑫培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原因: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个人的勤学苦练;“粥班”跑码头的舞台实践,拓宽了戏路,使艺术根基更加深厚;程长庚、余三胜等京剧名家的指导与培育。

(2)评价:谭鑫培是一位继往开来、自成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在京剧老生行中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丰富和促进了京剧剧目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从材料中的“从小就跟父亲学艺”“他练功勤奋刻苦”“加入跑码头的‘粥班’”“对程长庚的艺术很专心学习,又拜老生‘三杰’之一的余三胜为师”等信息分析。

(2)结合材料“谭鑫培由于出色的表演艺术,自创新声,独成一派”“在丰富和发展京剧剧目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和所学知识,从谭鑫培个人发展与京剧发展等角度评价。

- 12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13 -

- 1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