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腊八粥 公开课教学设计

腊八粥 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写的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北京的春节》的时候已经初步对腊八粥有了一个了解,都知道北京人有熬腊八粥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2. 板书课题:腊八粥(设疑:从题目中你想知道什么?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二、 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理解字词。

3.检查自学效果,随机指导。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

提示:“腻”字容易写错,注意“贝”的上方是“二”,最右边的斜勾不要加撇;“褐”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左右结构的字“腻、搅、稠、肿、褐、脏”要注意结构,要写美观;“粥”两边的“弓”和“米”要写窄点,三部件要写均匀。(教学用书)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通过个别抽读,小组互读等方法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出示:沸腾 沸藤 肿胀 种账 惊异 惊导 浪漫 浪慢(学生辨认错别字)

解释词语。搅和:混合;掺杂。

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

三、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作者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并在文中做批注(课文主要写了腊八粥的选材、做法以及味道,以及八儿等粥和喝粥这些事。“等粥”和“喝粥”是主要写的。)

(2)交流谈论:课文哪部分是写粥的选材、做法和味道的,哪部分又是写等粥和喝粥的?其中等粥部分又包括哪些场景?请同学们在文中做标注。(指导学生用摘录法来概括,第1自然段写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第2-19 自然段写“等粥”和“喝粥”;其中“等粥”部分又包括“盼粥、分粥、看粥、猜粥”)

(3)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等粥:(盼粥 - 分粥 -看粥 - 猜粥 )

2.过渡:作者只要写了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哪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思考题一)

四、细读课文,品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 ,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味道?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点拨:出示句子交流讨论:

(1)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腊八粥的味道是“甜甜的腻腻的”所有的人都喜欢腊八粥,从“小孩子”、“大

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阶段的人。(教学用书)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作者从几方面描写腊八粥的?运用到哪些修辞手法?(从选材、做法、味道三方面描写腊八粥;从“叹气样儿”看出运用到拟人修辞手法)

(3)品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出腊八粥的美味以及自己喜爱之情。

(4)仿照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引导学生从选材、做法、味道、外观等方面来写)

第二课时

一 、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主要内容及详略及好处

二、品读感悟,感悟作者如何详写等粥这个主要部分的内容

主线问题:作者如何详写等粥这个主要部分的,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边想象八儿的馋相。(主线问题)

1. 品读2-8自然段部分

2.相机点拨: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

A.属于什么描写?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属于神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示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B.练习说话:喜得快要发疯了。

怒得 _______________ 。 愁得 ____________。

(2)“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A.运用什么描写。说明八儿当时的心理怎样?(“进进出出”动作描写,迫不及待想喝到粥,眼睛都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句属于什么描写?体会八儿怎样的心情?(语言描写,体会八儿娇憨的情态和急切的心情),(教学用书)

(4)“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八儿为什么要这么说?从“那”字体会到了什么?(八儿所说的饿并不是真的饿,而是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体会八儿借“那”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意味)(教学用书)

(5)接着联系下文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教学用书)

3.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边读边体会八儿的心理活动。(兴奋、好奇、急切)(教学用书)

4.八儿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品读腊八粥描写的句子

(因为他看到腊八粥心情非常的兴奋、好奇、急切的想喝到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粥的句子体会八儿心理:“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嚷的东西。”)(教学用书)

5.小结:作者在写盼粥中,抓住八儿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更能体会八儿馋样儿)

6.八儿是怎么分粥的呢?以读代讲9-12自然段分粥部分。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体会八儿可爱、天真、聪慧的孩子天性。)

(1)“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不吃甜的,……一共八碗,是吗?”(读出贪吃 ,打着“善解人意”幌子语气)

(2)“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体会八儿狡黠天真,读出贪心不足的语气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7.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和“看粥”这一部分。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八儿猜想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画下来。想象八儿垂涎欲滴的样子。

(2)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他看到的粥又是怎样的?找

出他所看见腊八粥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

例:花生仁脱了它的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了一圈。(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拓展像这样细腻地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还有哪些?找、读、谈感受(拟人化手法的作用是:)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3)品读八儿猜想的粥和见到的粥的句子,为什么他所猜想的和亲眼见的是一样的?(八儿所猜想的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这种想象更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

8.过渡:八儿从盼粥-分粥-看粥是多么的迫不及待,看到这么美味的粥,垂延三尺,他的心情是多么兴奋、急切。现在他喝到粥的吗?这粥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学习最后一部分“喝粥”。

(1)指名学生读18-19自然段。

(2)出示句子: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3)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喝粥的过程,而是喝粥的结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彷佛看到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结尾更有余味,显示作者的匠心独运。)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这两事。其中“等粥”部分是详细写,“喝粥”部分是略写。等粥的部分又分为盼粥、分粥、看粥、猜粥。作者注意抓住了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把八儿的馋样儿显示出来。作者是将传统节日美食腾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板书设计

2.腊八粥

盼粥----迫不及待

分粥----苦苦等待 详略得当

等粥(详) 猜粥----奇妙 重点突出

看粥----惊异

喝粥 (略)

作业设计

一、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内容,详细写了___________,简略写了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二、《腊八粥》是 (作者)写的一篇______ (体裁),他通过小孩子八儿的视角,写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的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三、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令人垂延欲滴,在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自己喜欢的食物。

四、请阅读课文片段,试着回答问题。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

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

眼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

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

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搅和”的“和”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暖和 B.和气 C.和面 D.和风细雨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这句话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来八儿盼粥的__________的心情。

(2)请你照上面的句子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那我饿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儿并不是真的饿了。

B.八儿真的饿了。

C.“那”字写出了八儿无计可施的心态,借“那”字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意味。

D.这句话写出了八儿的天真和孩子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