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安全搭设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方法:
1、脚手架构件的质量标准
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焊接钢管,搭设前应对扣件和钢管仔细挑选,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发现有断痕、脆裂、裂纹螺栓孔大、变形、滑丝的不合格扣件禁止使用,脚手管有严重锈蚀、弯裂、凹陷、 壁薄或裂纹的不得使用。  2、脚手架的选型: (1)、B~D间脚手架
B~D间脚手架为满堂承重架,脚手架生根于每层平台上。最下一层承重架生根在基坑内基槽土上,并在脚手管根部垫木方。
外操作架第一层生根在基坑内基槽土上,待第一层混凝土板施工完成, 强度达到100%后, 操作架由已施工完的混凝土平台上向外侧挑出,与平台内部满堂架连接牢固并加斜撑加固。在横向上每隔四跨加剪刀撑,加强整体稳定性。如图所示:
在外侧增加斜撑做行人步道,斜撑纵向的间距为1200mm。挑沿的脚手管与板下脚手架的所有相交节点都用脚手扣进行固定连接,挑沿外挑长度为1500mm,行人步道宽度为1000mm。搭设方法如图所示: 脚手架的选型: 柱脚手架:立杆距柱边500mm,短边2根、长边3根,步距1200mm;
梁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mm,步距1500mm;纵梁小横杆间距600mm;采用内外双排脚手架。 立杆验算如下:
根据施工经验及现有图纸,最大梁为煤斗梁高为3000mm,其他梁高为700-1400㎜,荷载:
脚手架的斜撑每隔4跨加一道,加强整体稳定性上部浇筑混凝土步道序号 荷载项目 1 2 3 木胶合板自重 新浇砼自重 钢筋总重 3米高梁 120N/㎡ 24×3=72000N/㎡ 0.1×3=3000N/㎡ 1.4米高梁 120N/㎡ 24×1.4=33600N/㎡ 0.1×1.4=1400N/㎡ 4 施工人员及其他活荷载 1000N/㎡ 1000N/㎡ 5 砼振捣荷载 2000N/㎡ 2000N/㎡ 总荷载 78120N/㎡ 38120N/㎡ 脚手架承载力极限由结构和部分稳定性,构件强度极限,结构体系等因素决定。做为框架梁承重脚手架决定其承载力的主要是立杆的强度和刚度,所以只进行立杆计算。立杆满足要求脚手架整体也满足要求。
脚手管步距取1.2米(脚手管选用Φ48×3.5) 两端视为铰接则计算长度为1.2米
脚手管性能参数:A=4.×10㎡   WX=5.08×10m3 [δ]=2.1×108Pa 回转半径:i=15.8㎜
长细比:L/ i =1200/15.8=75.9  λ<80
因此纵间弯曲系数:Φ=1.02-0.55×[(75.9+20)/100]=0.492 由δ=N/A≤ [δ]得:
N=ΦA[δ]=0.492×4.×10-4×2.1×108=5.05×104N(单杆) 按3000mm高梁计算:
每平方需立杆数为78120÷(5.05×104N)=1.55根/㎡
为安全起见 ,本承重架间距初步确定为3000mm梁下为600mm,为柱支模方便,立杆间距可做相应调整,调整后的立杆在杆顶加设1个扣件。 小横杆间距按@300设计 小横杆受力计算:
模板自重取0.12 KN/m2;
脚手管截面抵抗矩W=5.08×103mm2;
对于500*3000mm截面梁,模板自重0.849KN/m3;混凝土自重为20.58KN/ m3;混凝土振捣荷载1.6 KN/ m3;钢筋荷重0.54N/ m3;总荷重设计值23.569KN/ m3; 小横杆所受弯矩最大值M=0.125×23.569×0.82×0.3=0.724KN·m;
脚手管应力σ=M/W=0.724×106/5.08×103=142.5 N/mm2<[σ]=215 N/mm2; 满足要求。
按1400mm高梁计算:
每平方需立杆数为38120÷(5.05×104N)=0.75根/㎡
为安全起见 ,本承重架间距初步确定为1400mm梁下为1000mm,为柱支模方便,立杆间距可做相应调整,调整后的立杆在杆顶加设1个扣件。 小横杆间距按@600设计 小横杆受力计算:
模板自重取0.12 KN/m2;
脚手管截面抵抗矩W=5.08×103mm2;
对于500*1400mm截面梁,模板自重0.396KN/m;混凝土自重为9.604KN/m;混凝土振捣荷载1.6 KN/m;钢筋荷重0.25KN/m;总荷重设计值11.85KN/m;
小横杆所受弯矩最大值M=0.125×11.85×0.82×0.6=0.728KN·m;
脚手管应力σ=M/W=0.728×106/5.08×103=143 N/mm2<[σ]=215 N/mm2; 满足要求。
板脚手架:板下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双向1200mm,步距1200mm。 (2)、A列及固定端脚手架:横向共5排脚手架,其中柱外侧各1排,距柱500㎜,生根于夯实平整的回填土上。立杆纵向间距1000㎜,水平杆步距1500㎜,与梁脚手架连成整体。梁脚手架:梁底1排位于梁底,着力于已施工完的基础梁上,同样生根于夯实平整的回填土上。梁侧各1排,梁侧脚手架也必须通过斜撑着力到基础梁上(如下图)。纵梁小横杆间距600mm,
-4-6
mm
每层梁、柱施工完毕后脚手架都必须与施工完的梁柱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连接整体。 (3)、施工要求
1、立杆的间距、垂直度
立杆的间距选用1.0米,允许偏差±5cm,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2、 扫地杆设置
从垫板往上20cm处,设置扫地杆,扫地杆采用对接接长。扫地杆在端头与立杆交接处伸出扣件长度不少于10cm。
3、 横杆间距、平整度
横杆步距采用1.5米,用对接方法接长,一根横杆两端高差不能超过2cm,纵向水平杆全长平整度不能超过±10cm。
4、 立杆、横杆接头的详细做法
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的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柱接头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c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3、剪刀撑的搭设方法
在梁柱架体四面均必须要设置两道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在4 -7根之间,每道剪刀撑的宽度沿柱的宽度及长度设置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用3个扣件等距离布置,扣件扣在钢管端头处不小于10cm处剪刀撑下端一定要落地。
4、小横杆的设置
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部,端头处伸出长度不小于10cm,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cm,在双排架中,靠柱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50cm。
5、脚手板的防护栏杆
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3根小横杆上,要铺满,铺严密,在两侧设置180mm以上高踢脚板,操作层上部护身栏杆1.2米高,下部护身栏杆 0.6米高,踢脚板0.2米高。
脚手板端应搭接;脚手板之间不得有空隙。脚手板的端部用8#铁线绑扎牢固。 6、控制重点: (1)扣件紧固。
(2)根据规范规定及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斜拉撑。 (3)梁、板底立杆端部标高控制。
(4)接头交替布置,不得全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5)操作层外侧1.200m高度横向设置栏杆。 (6)确保立杆位置准确,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7) 封闭
用大眼安全网(平面)将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封闭起来,每一步操作架封闭一道。安全网固定牢固,安全网平面不得向外侧倾斜。基准面以上不高于3m处设首层网,操作层以下1m以内设平网一道;操作层面外侧的操作架外侧及下方兜挂立网。
(8)脚手架搭设完后,必须挂牌标明搭设班组、维护负责人、使用荷载、作业内容,并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脚手架搭设时注意事项
1. 主节点处,不同直径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2. 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 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向架子的内侧,螺栓朝上,直角扣件的开口不得朝下,以确保安全。
5. 上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6. 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脚手架垂直度,最大允许偏差50mm。
7. 脚手架搭设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作业,有不宜高空作业人员,严禁高空作业 五:脚手架拆除 1、拆除顺序
安全网     脚手板       小横杆      大横杆        立杆      剪力撑 2、拆除要求
2.1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严禁入内。
2.2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格按照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逐步逐层逐件的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3所有与混凝土柱或梁相连的脚手管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此脚手管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果高差大于2步则应增设与柱相连的脚手管进行临时加固。拆除脚手板或较长、较重、有两端连接的部件时,一定要两人或多人作业。拆除水平杆时,松开连接后,水平托下。拆除立杆时,应先把稳上端,再松开下连接点取下。
2.4脚手架若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要求设置与柱或梁相连的临时支撑,以防止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当脚手架拆除6m立杆时,应两人同时作业,防止钢管倾倒伤人事故的发生。
2.5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不得往下抛扔。交叉作业面时,要派专人监护,防止坠物伤人。
2.6拆除后的各构配件应分段往下顺放或采用吊车吊下,严禁随意抛扔。
2.7拆除过程听从专人指挥,尽量避免单人作业,多人作业时,应加强指挥,禁止不按顺序进行乱拆乱卸。
2.8参加拆除作业的人员,一律不准酒后操作。操作时不准说笑、打闹或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六、成品保护:
1.避免坠物,防止砸毁下部成品。
2、运输时注意保护成品,避免冲、撞、刮、蹭成品角、边、面。 3、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禁止拆卸架上部件和松动架上螺丝。 4、设立标志、防止机械运行中撞击脚手架。 七、质量保证措施:
1、保证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2、基础处理必须平整夯实,垫木铺放平稳,不得乱拆,不得悬空。 3、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4、大横梁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厘米。 5、小横梁伸出外立杆的距离不得少于10厘米。
6、剪刀撑,拉结杆(点)必须按要求施工不得乱拆。 八、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脚手架搭设
⑴全体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必须遵守公司和项目经理部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各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且全员签字。 (3)现场非司机人员,严禁操作机械、车辆,施工现场限速5Km/h。
(4) 架子工、司机、起重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特种工作业任务严禁无相应证件人员施工。
(5)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脚手架上施工,严禁穿硬塑料底鞋,防止滑落;随身工具、小型材料装入工具袋,防止坠物。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操作姿势,避免脚手管中心距手持部位过远,造成力矩过大,牵引引起人身重心失稳,导致坠落、坠物事故。
(6)脚手架必须稳固、牢靠,脚手架生根点必须稳固。严防有探头板,每块脚手板两端必须用铅丝绑紧在脚手架上。
(7)在基准面2m以上高度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脚手架内,下方应满布平网;四周最外侧应满布立网。
2脚手架拆除 (1)、拆除现场必须设可靠的安全警戒区域,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拆除作业区内。尤其要安排专人监护A列外空冷区域的施工情况。 (2)、严禁将拆除下的杆件和材料随便向地面抛掷,已运至地面的材料应及时运出拆除区域,以保持现场整洁。运出拆除区域后将材料及时码放整齐,严禁有乱扔乱放、杂乱无章等现象的发生。 (3)、工人不得单人拆除较重杆件和其它容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等不安全作业。 (4)、没有拆完的脚手架,每日工作结束时,要确保架子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5)、拆除脚手架时严禁随意抛掷扣件和工具,任何时候,不得往下倾倒垃圾。使用工具必须加安全绳或装在工具袋。严禁在架上嬉闹和在栏杆上休息,工人必须有防护用品,地面2m以上高度必须带安全带,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6)、拆除脚手板必须几人同时工作并互相配合,动作一致,以免发生事故。 (7)、拆除脚手架人员必须有架子工操作许可证。  (8)、遇有六级或以上大风、大雨天气,停止拆除脚手架。 (9)、脚手管拆除后立放时一定要方向一致,给第二道工序留有余地。 (10)、拆除时作业人员一定保证脚手管的倾倒作业半径,以防伤人。 (11)、拆除人员脚下必须放板,保证操作人员有稳定的作业场面。 (12)、拆除到柱子底部,应考虑脚手架的稳定性再行拆除。 (13)、夜间施工必须照明充足,避免施工人员在照明死角处作业。 (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建立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 。
(2)施工的在岗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持证上岗。 (3)施工场地周围设立围栏和安全通道,场地平整干净。
(4)对高处作业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警惕性,防止事故。
(5)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公司制定的“施工现场文明施
工管理制度”,争创文明工地。
(6)各层平台边缘设置安全围栏,孔洞处设置明显警示、设置围栏。
(7)脚手架搭设完后将未使用的扣件、螺母、垫板、插销等多余件及时回收存放,在
拆除时亦应及时捡收,不得乱扔乱放。
(8)脚手架拆除后所有材料应及时回收入库,分类存放。露天堆放时,场地应平整,排
水良好,下设支垫,并用苫布遮盖。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增强环保意识,在施工人员入场前进行环保教育。 2施工人员文明施工。
3保持现场整洁,施工期间保持现场不出现不必要的障碍物,及时从现场清除运走不再需要的设施及任何废料。
九.强制性条文
第6.2.2.1条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不应大于0.41且不应大于500mm。
第6.2.3.2条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米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第6.6.2.2条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第8.1.3.2条  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丝必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