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青年职工的尊老敬老教育

企业青年职工的尊老敬老教育

来源:九壹网
企业青年职工的尊老敬老教育

作者:张金英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3期

张金英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摘 要: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在企业全盘工作中虽然不是中心、不是大局,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大局工作。笔者从对退休人员的关注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在企业中青年职工对尊老敬老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精神赡养;青年职工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9-0136-02

收稿日期:2014-02-28

作者简介:张金英(1974-),女,山东郯城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国有企业有许多情况是“子承父业”。因此,离退休人员队伍的管理工作,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岗人员队伍及整个企业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离退休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强化“两个落脚点”。“一个中心”就是要突出抓好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赡养”,“两个落脚点”就是既要抓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和管理,又要抓好在职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敬老爱老工作,即加强对职工的家庭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一、正确看待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需求

人到老年,随着生理、心理的衰老,都会产生某种消极的情感,如寂寞、孤独等心理因素。制约老年人生活满意与否的因素很多,而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国外长寿学家胡夫兰德曾说过:“在一切对人的不利影响下,最能使人短命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些老年人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对待自己的正确态度。他们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因而从现实生活中退缩下去,不再按以前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了。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包括精神方面的需求,缺少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善的。对于物质保障,特别是经济供养,人们一直非常关注,甚至看成了老年社会保障的全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问题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相对而言,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的保障却一直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一个基础。老年人退休后,家庭便成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妥善处理好家庭各种关系,保持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儿女和晚辈,应该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地关怀他们,体贴他们,丰富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美国心理学家摩根曾对纽约的退休老人作过调查,凡是儿女或晚辈经常给予宽慰体贴,关系协调者,比那些很少得到宽慰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对身心健康颇有助益。由于心情舒畅,体内的代谢功能和神经调节处于良好的水平,因而能够延年益寿。同时,老年人往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有的老人的丰富学识有待进一步挖掘。鼓励老年人与年青人

接触和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的延承,又有利于吸取老一辈的精神财富,也有利于愉悦老人的精神。

二、加强在职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家庭道德教育

对在职职工的教育,看似与离退休工作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也是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年轻人在家庭观念上与以往大不相同,特别在对孝敬老人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二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年轻职工往往认为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可以了,往往只关注老人的物质性的表面生活,而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况了解不多或不予重视。特别是在我们水电施工企业,年轻人往往常年在外地工作,更会造成对老人精神生活关爱不足的情况。三是从人的基本道德来讲,虽然企业许多年轻职工的父母未必是本企业离退休职工,但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家庭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从多方面特别是精神赡养方面体贴关怀自己的父母,对青年职工人的人格和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将心比心,青年职工自己早晚也有做父母的时候,也有老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老人孝敬,对单位的老同志尊重,有助于他们自己对家庭第三代的教育,也有助于孙一辈在潜移默化中“从善如流”。

1. 要正确看待老同志的心理变化

一个人老了,但人的心灵可以永远保持青春状态,对友情仍旧有所追求。老年人遇到的烦恼不比年轻人少,只是不愿意讲出来而已,这就需要有朋友相伴。有人曾说过:“朋友是最好的良药。”倘若有了知心朋友,把烦恼说出来,自己就会轻许多。朋友可以分享快乐,也可以分享忧愁。研究表明:一个人得到帮助后,一般也乐于帮助别人。互助是一种美德。长期与朋友相处,可以使人长寿。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与朋友长期相处,知识更可以互补,感情更可以交流。

2. 要更加关注老同志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一种普遍强烈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外显的感情色彩虽然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 但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感情世界。一般来讲,老年人都渴望得到儿女亲人的关怀和照顾,能够享受儿孙绕膝承欢的天伦之乐。来自子女的嘘寒问暖和情感交流, 能使老人感受到精神慰藉和亲情的满足, 必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很多研究表明, 老年人最想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许多老年人对接受孩子的爱和情感更感兴趣, 也有许多老年人不愿为经济援助而冒伤害情感关系的危险”。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的强烈期盼和精神支柱。

3. 要注意做好间接方式的精神赡养

精神赡养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直接参与提供的精神赡养效果固然很好,但间接提供条件的精神赡养也很可贵。如老来夫妻不能拆。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冷落,夫妻之间的长相厮守和互相关心是晚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润滑剂。有不少家庭忽视了这个问题,人为地将老人分开过,有的是一个子女养一个老人,有的是将一个老人接到千里迢迢的异乡过日子,尽管原意是好的,是孝顺的,是想让老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一定的负作用。相依相伴几十载的老人,晚年却要过分居的日子,对他们的精神和情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如对注意独身老人的精神关爱,如帮助其找个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独身老人也会越来越多。老人既需要子女的亲情,也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情,对于丧偶老人找个伴,是对老人最大的精神安慰。让形单影只的老人成双成对,共同构筑他们自己的温馨港湾。同时,要善于帮助老人营造一个精神氛围和环境。几份报刊和几本好书,可能会使老人爱不释手,倍感温馨,外面的信息了解多了,老人的视野也就拓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的绿洲也就生机盎然了。很多老人除了一生从事的工作以外,几乎找不到别的兴趣和爱好,一到晚年失落感就格外沉重。

根据这个情况,动员帮助老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集邮集报、养鸟种花、绘画、书法等,为老人寻找一个新的精神支柱,不求出成果,但求过得怡然自得。

三、把尊老爱老做为企业青年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修养,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对全体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其中的家庭美德是指个人私生活和遵守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主要是指约束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它是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的主要精神支柱,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各种诱惑的不断增多,工作和事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青年职工尊重前辈、孝敬老人的教育和引导极为重要,既是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也是加强对青年职工家庭美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1. 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结合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会、青年团等组织的作用,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宣传和发扬老职工身上艰苦奋斗、奉献企业的光荣传统,鼓励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学习其精神、经验和技能。同时,通过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业务工作,主管单位和部门要尽职尽责,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要鼓励大家为老同志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

2. 加强对青年孝敬父母的再教育

要针对社会上在家庭道德中正面和反面的实际案例开展教育活动,也可以针对热播的家庭生活电视剧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大讨论,使大家在学习讨论中进一步梳理自身的思想认识,努力摒弃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观念。要了解和掌握青年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于青年职工来讲,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青年人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青年职工的家庭教育上升到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进而使其在企业中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讲,结合企业实际,有意识、有计划的将离退休职工管理与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既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也使企业职工的教育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爱老敬老,以老带小,使企业离退休老同志的夕阳生活更加温馨,使企业青年人心中的朝阳更加热烈而富有活力。

(责任编辑:王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