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气氛(fē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颁发(bān) 翘首(qiáo) 诘责(jié) 悄无声息(qiǎo) C.溃退(kuì) 教诲(huǐ) 滞留(zhì) 颔首低眉(hàn) D.轩昂(xuān) 解剖(pōu) 炽热(chì) 黯然失色(àn)
2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利,小涛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聪慧 拮据(jié) 与日俱增 手不释卷 B.愧怍 慰藉(jiè) 重峦叠嶂 莫名其妙 C.鄙薄 蓦然(mù) 粘轻怕重 眼花缭乱 D.热忱 魁梧(wú) 前瞻后顾 栩栩如生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盘虬 黄婉婷
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要我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
第 1 页 共 8 页
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茁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是静谧的日子。
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茁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砸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遑论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
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
第 2 页 共 8 页
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4 . 文章围绕“生命的盘虬”,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
5 . 文中写到“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这两样东西”指什么?你认为作者是“如何将这样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
6 .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7 . 文章两次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8 . 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面小 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需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而老妪锅里的茶蛋未见得就 比别人锅里的小。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 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 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 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我安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了咱们两毛钱。”
第 3 页 共 8 页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 德……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个老妪。袖着手,缩着 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你,”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 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 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 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 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选自《散文荟萃》 有删改
9 .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地招.徕.。
(2)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10 . “我”买老妪茶蛋是出于什么用意?(请用原文回答) 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我”又 是如何自我评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1 . 有人认为原文第(11)段不够简洁,作了如下修改:“老妪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 手,递给我皱巴巴的两毛钱。”你认为原文好,还是修改文段好呢?请简述理由。
第 4 页 共 8 页
12 . 情景想象:当我和儿子回到家,深有感触的我,会教育儿子明白什么道理?请以“我” 的口吻,对“儿子”讲述“我”得到的启迪。(不能照抄原文)
13 . 如果当时你拿着摄像机在场,准备拍下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送到重庆电视台“天天
630”栏目播出,你会选取哪个人物作为特写镜头?为了使画面震撼人心,你会融入自己的 哪些创意?请简要阐述自己的设想。(可从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对比手法运用等方面着手 设计创意)
三、对比阅读
阅读《爱莲说》和《闲情偶寄·桂》,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①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②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③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李渔《闲情偶寄·桂》)
(注释)①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解,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解。②次第:依次。③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
14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 (3)莫能如桂(_____)
( )(4)乃盈虚一定之理(_____) 15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5 页 共 8 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16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甲文中,作者描绘莲的生长环境来赞美君子______的品行;乙文中,作者由___的特点联想到盛极必衰的人生哲理。
17 . 甲、乙两文中,都流露出作者对“富贵者”的态度,请分析其异同。
四、句子默写
18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白杨礼赞》)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子优患,死于安乐》)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第 6 页 共 8 页
19 . 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变”字的妙处。 20 . 请你说说诗人借登楼所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
21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外表丑陋、食之奇苦的苦瓜营养价值丰富,是餐桌上的佳肴。______①:青苦瓜可去热解毒、明目清心;熟苦瓜可以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是治病良药,被誉为“药蔬之王”。苦瓜又有“君子菜”的雅称,同时与别的食物同炒同煮,______②。如用苦瓜烧鱼,鱼块绝不沾苦味。清代的屈大均对苦瓜的评价极为中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
七、名著阅读
22 . 海量阅读
儒勒·凡尔纳是 国的 (类别)小说家,他被公认为“ ”,《海底两万里》是他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 ,第三部是 。
八、综合性学习
23 . 2009年4月25日至29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的济南、青岛和曲阜成功举办。这届书博会营造了倡导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校想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名句: 主题语:
九、作文
24 . 请将“总想为你 ”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3)不得抄袭、仿写、套写。(4)不少于600字。(5)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5 .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月亮的故事》或《月亮下的故事》
第 7 页 共 8 页
(2)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予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读懂 (父亲、母亲、爷爷……)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文体不限。②字迹清楚工整,不少于600字。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