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银行学复习题(1)

银行学复习题(1)

来源:九壹网
银行学复习题(1)

一、 单项选择题

1.( A )确立了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 B.代理国库 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D.依法金融监管 2.按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性较小模式的是( D )。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日本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意大利银行 3.属于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 B )。

A.提高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 4. 以下各项中不是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 C )。 A.强制性 B.有偿性 C.自愿性 D.特殊性 5. 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 A )。

A.真实票据 B.国库券 C.银行承兑票据 D.央行票据

6.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之间关系正确的是(D )。(其中: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

A.GNP=GDP B.GDP=GNP+TR C.GNP=GDP+TR D.GNP=GDP+YF

7. 在下列货币工具中,由于(C )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A.公开市场操作 B.再贴现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窗口指导

8.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B )变量。 A.利率 B.消费 C.投资 D.收入 9.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了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C ),负债方则体现着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 B )。

A.流量 B.存量 C.渠道 D.来源

10.银行之所以成为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B )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1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C )。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12. 货币发行按性质可分为( C )和财政发行两种。 A.信用发行 B.准备发行 C.经济发行 D.垄断发行 13.( C )是货币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币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14.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中介变量是( B )。

A.收入 B.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 15.银行之所以成为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B )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16.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买卖证券操作目标主要是( C )。

A.货币市场利率 B.国债价格 C.基础货币 D.央行票据规模

17. 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C )。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18.利率作为货币的中介指标,以下( A )不是其特点。

A.不易将性效果与非性效果相混淆 B.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 C.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

D.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19.( C )是货币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币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20.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 B )变量。 A.利率 B.消费 C.投资 D.收入 21.最早的银行是( D )

A.阿姆斯特丹银行 B.威尼斯银行 C.米兰银行 D.英格兰银行 22. 货币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B )。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 C.抑制通货膨胀 D.抵御经济波动 2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 B ),目的在于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A.手续费限额 B.保证金限额 C.交易金限额 D.经纪人费用限额

二、判断且改错 1.

2.由于银行的性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银行与的关系上,所以各国银行对的性的差异不大。( 错 )

银行在法律许可限度内,直接向提供贷款或透支,这主要是向提供短期融资,是为了解决财政收支的暂时性不平衡。( 对 )

应改为:由于银行的性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银行与的关系上,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各国银行对的性也有较大差异。

3. 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为主。( 错 )

应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为主。

4. 货币经济发行,指银行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错 ) 应改为:货币经济发行,指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资金流量

5. 通过外币公开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之一,同时也是非常理想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当银行发行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错 )

应改为:通过外币公开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之一,虽然在总量上可以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目标,但存在其结构局限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全面,当银行发行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6. 由于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 错 )

应改为:由于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

7. 当银行发行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错 ) 应改为:当银行发行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8.流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存量则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 错 ) 应改为:存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流量则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

9.与货币工具紧密联系的是中介指标,它是银行通过货币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变量。( 错 )

应改为:与货币工具紧密联系的是操作指标,它是银行通过货币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变量。

10.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水平。( 错 ) 应改为: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而不应是利率水平。 11. 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的官方组织,不直接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 错 ) 应改为: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的半官方组织,不直接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

12. 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可影响货币供给量。例如,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从而流出基础货币,进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来扩大货币供应量。( 对 )

13. 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错 )

应改为: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最大规模,同时,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从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14. 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实施证券正回购、现券卖断与发行银行票据,都是回笼基础货币来调整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对 )

15.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主动权完全在银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银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工具。( 错 )

应改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银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银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工具。

16.在现代银行制度中,集中存款准备金对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保证银行支付的基本条 件。(对)

17.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银行的存款。( 错 )

应改为:在我国,银行的库存现金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有上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

18.银行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稳定货币币值这一基本原则或目标进行的。( 对 ) 19.货币的扩张总是由贷款总量的高增长来实现的,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扩张,而银行的资产规模并不受负债量的约束。( 对 ) 三、简答 1.如何认识银行的性质?

银行的性质是指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它是由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决定的。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金融机构:经营原则和经营目标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不经营一般金融机构的业务;拥有一般金融机构不具有的;与的关系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

(2)银行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宏观经济的工具: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运用货币工具,采取以间接为主的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保障金融稳健运行和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3)银行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负有重要的公共责任: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肩负着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 2.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

表中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货币当局的资产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2)国内资产,主要由银行对、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

其次,负债包括储备货币、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存款、对外负债、存款、对等基金、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和其他项目。 3.货币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工具有哪些功能? 五方面的功能:

(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逆风向行事”的货币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货币通过一般性货币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总量、经济规模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选择性货币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结构,经济结构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货币通过本外币协调,本币供给的控制,利率和汇率的适时适度调整等,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4. 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是:

(1)就其效果而言,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支付,这相当于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实际上都

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 (3)无论是证券买卖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是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其主要区别之处是: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银行的贷款尽管都是短期性的,但也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问题。因此,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动性。

(2)对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取问题,通过贷款业务,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入,只有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

(3)银行从事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以该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低,一般国家的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 5. 再贴现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再贴现最大的优点是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银行的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

缺点:(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银行货币的意向。

(2)当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意图的较大波动。

(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银行:银行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灵活性。

6.作为“银行的银行”,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 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集中存款准备金。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同时也便于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各国法律都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银行缴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银行利用这些存款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应对客户集中提现的危机,同时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贷款或再贴现,使之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

(2)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款。但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银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国家授权开展的特定的金融业务活动,为银行履行金融、经济和管理金融业的基本职责提供了稳定有效的途径。 7.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具有性,为什么?

银行的性问题,实质上是银行与之间的关系问题。银行应对保持一定的性,其性主要取决于银行的法律地位。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衡量,中国人民银行属于性较弱的银行,但其实际上的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从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的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而言,对地方和各级部门等,法律赋予银行完全的性。同时在货币操作、业务活动等方面,银行的性就更强一些。如果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性明显地呈逐步增强的趋势 四、论述题 1. 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银行货币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准备金。准备金是银行各种货币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导

致准备金的变动,再影响到中介指标;再贴现率的变动即通过昭示作用影响市场利率,也通过影响再贴现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储备。商业银行准备金越多,其增加贷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准备金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银根宽松,反之则意味市场银根紧缩。因此,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工具的效果,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不同的准备金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或货币乘数变动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因而,作为操作指标,综合考虑二者在内的基础货币比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准备金更为有利。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单纯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 2. 试运用所学原理分析2021年4万亿投资对我国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3. 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银行与早期的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的银行,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从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银行的货币发行又增加了集中货币发行作为银行行使职能的一个前提条件。

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银行和现代银行都是通过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现这一职能,但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及重要性在不同时期却有很大不同。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已上升为现代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从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银行与现代银行也有很大的差别,其涵盖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早期的银行行使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代理国库、代理债券以及根据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而在现代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展了,另一方面管理的责任日益突出了。

总之,现代银行的职能与早期银行的职能相比是大大地扩展了,银行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4. 试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发行银行债券的意义。

(1)我国发行银行债券的实践。银行债券是银行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我国从1993年开始发行银行债券,之后为吸收因外汇占款投放而增加的流动性,并进一步丰富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为银行票据,之后,银行票据不断发行。

(2)发行银行债券对银行实现货币目标进行货币操作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银行债券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发行银行债券是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发行的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通常是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过多,而银行不便采用其他工具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发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由直接转向间接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尤其是国债市场不发达,银行债券往往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发行银行债券的货币效应在于,直接减少了基础货币量,既实现了宏观目标,又具有市场化、灵活性的优势。

(3)发行银行债券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意义。从货币操作的角度看,银行采用价格(利率)招标方式能够发现真实市场价格、货币市场利率,采用数量招标方式能够以稳定的价格引导货币市场供求状况。通过发行银行债券,一方面可以了解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引导、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来了解货币量的供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