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黄莺
匆匆忙忙间,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昨天接到发言的通知,梳理了一下,正好找到以前一份教初三时整理的心得体会。工作十二年,我带了6届初三,接下来马上又要接初三了。于是,我重新整理和补充了一下这份资料,既是与大家分享,也是帮自己更快的进入初三的教学。
一、语文教师间的紧密合作
我们语文学科,一直是初中部的薄弱学科,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常常感到无形的压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个人遇到困惑时,集体的力量往往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这么几年来,我们几位语文老师合作的都比较紧密。像朱国华老师工作时间比我们长,又来自浔溪中学这样的大学校,教学上的经验自然比我们丰富。时不时的,我和陶老师经常向他请教,他也是会耐心的提点我们,把他的一些经验与我们分享。有的时候,我们三个人也会针对某一个语文题目,进行激烈的讨论。如王珍老师,虽然去了浔溪中学交流,但是我们遇到教学上的问题,还是会经常通过电话、微信进行讨论、交流。并且,王珍老师还会把她在浔溪中学得到了资料,课件、教案、试卷等等与我们分享。还有陶曙鸿老师,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前年,我们一起教初三,合作的非常好。
这几年,中考的语文题型一变再变,很多题型都是以前教初三时未曾遇到过的。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明确的方法,更没有充足的复习资料。面对这个情况,我和陶老师进行了分工。
我因为有的账号,又有充足的点数,所以负责电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对电子资料的搜集中,我觉得我们“名著导读”这一块做的是比较好的。从今年开始,名著导读考真实阅读,就是学生得对名著有非常详细的了解。说句实话,我们乡下的孩子,要让他们对这十几本名著,每本都很认真的读过,真的是很难做到的。说到底,还是得靠语文老师对名著进行整理,分析、训练,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能对里面的情节滚瓜烂熟。我搜集的这套名著资料,既有每本书每一章节的比较详细主要内容,也有对此书的一些评价,同时还有好几套不同类型的习题。在几轮的反复演练以后,到中考之前,我们对必考名著的情节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中等及中上的同学,很少有失分。
陶曙鸿老师,负责的是对近几年中考真题的研究和筛选。像近几年很热门的|“分层赋分”“非连续文本”“创新小作文”等等,我们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更没有经验可言,只能利用现有的中考真题。在这个方面,陶老师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分发给学生的练习,都是删选了很久的,像综合卷,一般是把2-3张试卷删选之后,手工剪切,拼贴成一份试卷;像专题训练,就更麻烦了,往往要把5-6张试卷上的这个题型剪切下来,才能合成一张试卷。
在这一年中,我俩切切实实做到了资料共享,毫无保留。
去年开始,我们语文换了部编版的新教材,为此,我和屠国锋老师也多次针对新的教材、新的作业本,展开过多次讨论。屠老师还上了公开课,共大家观摩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几位语文也从未停止过相互的探讨和学习。大到复习计划的安排、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到某一堂课的得失、某一道题目的答案,我们总会时不时的商量、讨论。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是同行们的帮助,才有了我们初中语文的进步。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近几年,我在写作和文言文这两个方面花了比较多的精力,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最后的收效,确实也是不错的。
1. 写作的先学后写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后头疼的。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每次老师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回去乱写一通,老师拿回来批得头昏眼花,水平没有丝毫提高。
因为是初三了,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来慢慢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想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先学后写。
我呢,整理了近三年浙江省的中考作文题,每次选取一种类型的题目,比如关于成长的、关于亲情的、关于人生感悟等等,然后再选择4-5篇这个作文题的优秀范文。这几篇范文也尽量是不同写作风格和特色的,有的是语言优美的,有的是结构巧妙的,有的是深情感人的、有的是含义隽永的。然后连作文题带范文,印在一张双面的8K纸上,分发给学生。在课堂上,我先和学生分析题目(因为近几年,湖州市考的都是命题作文),围绕这个题目有那些材料可以选择,写的时候怎样紧扣题目、突出中心等等。然后,带他们一起阅读这不同类型的范文,分析这些范文的可取之处,以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相似的风格进行仿写这个题目的作文。
针对初一初二的作文教学,从这届学生初一开始,我每周安排他们写一篇作文。字数故意要求得少一点,不少于300字,这样学生心理上会觉得比较轻松,没有逆反情绪。但其实,中上的学生每次交上来都会超过400字,有的甚至能达到七八百字,是完完整整的
大作文。每周的作文,虽然是周记的形式,但我都会布置题目,有时是半命题,有时是是全命题。对于一些生僻的题型,我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提示学生怎么写。在下一周,我也会抽10-15分钟的时间,对上周的作文进行点评。这样两年下来,这届学生的作文真的进步很大,几乎没有学生再怕写作文。
进过这样一番阅读、分析之后,学生仿写的作文确实要比以前自己闭门造车甚至胡编乱造写的作文要好得多。
接下来作文的批改。由于我们初中学生人数偏衫,学生的作文我几乎是每本都详批,每篇都详批的。有不少同学是面批的,边批边改,批好之后再回去重新修改。班里几个优秀的学生,往往改上两遍、甚至三遍。在中考前2-3个星期的时候,针对优秀和可能优秀的近十名学生,我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写作水平,分别布置了不同的作文题目,进行了考前的强化训练,从最后的中考成绩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2. 文言文的360度无死角复习
文言文的复习是我们时间花得最多、力气费得最大的一块内容。因为其他的板块都涉及到语文素养,要短时间快速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基础知识。把课内的文言字词句掌握好了,除了拿到前面的3分,对后面的古诗词鉴赏、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是极有帮助的。
在这里,还是要感谢陶曙鸿老师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为这届学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文言文基础,为我们初三的复习减轻了负担。
文言文的复习,我们一直很重视,开始得也比较早。在初三新课尚未结束的时候,我
们已经在慢慢穿插文言文的复习,这个阶段,我们采用的是学生自助复习的方式。利用晨读、课前2分钟来诵读文言文的课文和注解,然后让他们去组长处背诵课文和注解,老师在课堂上花5、6分钟的时间抽问一下。这个阶段,由于主要还是上新课或复习现代文,所以我们做的是比较粗略的,只是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
到文言文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做的非常细致的。从初一——初三,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我们用以手写的方式做成听写小练习,每节课让学生进行看词听写。为什么要手写呢?因为手写的话,我们选取这些文言字词的时候,可以更广、更细、更全面,基本上重要的字词我们都选进去了,无一遗漏。到第二轮复习的时候,我们手写的小练习开始简化,不再是一课一张,而是2-3课一张,把一些更为重要的字词或者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字词,再度进行巩固。这些手写稿,我都有存档,有需要的老师可以来借。
除了手写的小练习外,我还给学生们印了文言文原文,在原文上圈画出重要的字词句。这个环节,不再注重写,而是注重答。对于圈出的重点,先让学生自答自查,把不会的自己做上标记,填上正确答案。然后,两人一组,互问互答,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过关。到一册过关之后,我会重新发一张新的给他们,然后随机抽问。到中考之前,班里比较努力的几个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指哪儿答哪儿。
经过这样反复几轮的复习之后,我们的文言字词确实掌握得非常好。在南浔区第一次模拟考中,文言字词积累这个题,我们两个班的得分率是全区第一。
最后呢,我还要借此感谢一下陈小兰老师和蒋国英老师。这一年,我们印了很多很多的资料,给陈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有的时候我们忘了去拿,陈老师还会亲自把资料送到我们的办公桌上,真是非常的感激。还有蒋国英老师,她是我教的902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班风好、学风好,学生都很配合,这全靠班主任蒋老师管理的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