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决定兴师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决胜负。深具谋略的鲁国人士曹刿自告奋勇,请求随鲁庄公出战,并得到了庄公的允许。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在长勺(今山东菜芜)迎击齐军。两军列完阵,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能奏效。齐军疲惫,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建议鲁庄公实施反击。鲁国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
庄公急于追击,曹刿恐齐军佯败设伏,便察看齐军的车痕迹,又登车眺望齐军的战旗,发现辙乱旗靡,判明齐军的确战败,才建议庄公率军乘胜追击,最终将齐军逐出鲁国。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