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老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对学困生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我校学困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水涨船高,达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特制定实施办法。 一、辅导思想
我校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学年里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因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即学习上有困难的、或者不能达到自己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对于我校学困生生成的因素很多,并非时间长久,现在我们只能使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多些激励,少些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
1.厌学可能是形成学困生的首要因素之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少,且不科学、不合理。
2.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是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监管不利。
3.社会因素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特别是到大城市里面的那些“打工族”,一旦回来家乡就滥宣传,思想意
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4.学校方面或许是部分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校领导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方法,使他们自己放松要求。
5.其它智利因素就是我们的学生吃不了苦,经受不起磨难,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也不想叫别人帮忙,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三、帮扶具体措施
(一)加大校领导班子对学困生帮扶的执行力度
根据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提供的名单,再由教务处整理之后挂钩到学校领导班子头上,一个领导班子挂钩多个学困生,定期一个月至少找他们谈话一次并有记录,除此之外要随时观察学困生们的活动,尤其是在课外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硬件设施方面,多与上级领导取得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让学困生们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校园里面学习,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二)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多渠道、多层次的列出各班的学困生名单,切忌只凭自己所任科目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尽量与其他科任教师协商。每两个星期一次单独召集本班的学困生进行专题辅导并有记录,班级管理上多关心、体贴后进生,协调好学困生与优秀
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感觉到班级就是自己学习的家园。
1.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找乐趣。
2.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困生具有坚强的意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3.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4.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多一些宽容、少些责备,班主任要做到“四心”:诚心、爱心、细心、耐心。
(三)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每门科目的学困生是不一样的,任课教师要确定好自己所任科目的学困生。
2.教师要定期与自己所任科目的学困生交流,并有记录。 3.教师备课时要想到学困生,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4.课堂上老师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必须让他们有回答的机会,二是学生动手操作时也要想到学困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表扬,以树立信心,三是控制好学困生们的课堂纪律。
5.布置作业时,尽量使学困生“吃小灶”,从量上减少,而难易程度也要调整。
6.批改作业时,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要在学困生的作业本上做记号,帮助其找出原因,加以改正。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全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协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