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04L不锈钢激光-脉冲MAG复合焊电弧特性及焊缝成形分析

304L不锈钢激光-脉冲MAG复合焊电弧特性及焊缝成形分析

来源:九壹网
第3 7卷第7期 2 0 1 6年7月焊 接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ION Vo1.37 No.7 July 20 1 6 304 L不锈钢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电弧特性 及焊缝成形分析 杨 涛 , 何 双 , 陈 勇 , 田洪雷 , 陈 辉 (1.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摘61 ̄31;2.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266111) 要:针对SUS304L不锈钢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接过程激光与脉冲MAG电弧的过程参数匹配及优化控制问 题,系统研究了过程参数对电弧特性及焊缝成形尺寸的影响,获得了复合焊接过程的电弧特性及成形控制策略.结 果表明,激光的介入会使复合焊接过程稳定性加强,当脉冲MAG电弧处在电流基值时,较大的激光功率会吸引 MAG电弧而造成基值电压的波动,并且大功率激光会对脉冲MAG电弧具备一定的压缩作用,但在峰值阶段影响 幅度较小.焊缝形貌的几何尺寸与过程参数的耦合效应有着直接的关系,过程参数的匹配优化能够有效控制焊缝 成形尺寸. 关键词: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接;电弧特性;焊缝成形 中图分类号:TG 4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2016)07—0065—05 0 青 专 一起而不进行优化控制会严重影响焊接的稳定性及 焊接质量均一性 .激光与电弧的过程稳定性及耦 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是一种激光和MAG电 合机制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 I9 J,但是缺少统一的 弧相互复合的焊接方法,相对于单激光焊接或脉冲 认识.由于激光与电弧耦合增加了过程参量的数 焊接过程的复杂程度增加导致焊接过程机理分 MAG焊接,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激光一脉冲MAG复 量,合焊能够有效提高电弧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小激 析更加困难.针对激光与脉冲MAG电弧复合过程 光功率的损耗,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激光的 的参数优化控制,获得复合焊接过程的耦合机制及 研究过程参数对复合电弧特性及焊 高能束特点能够显著增加焊缝熔深¨ ;激光一MAG 成形控制策略, 复合焊热源热输入量大,能够有效提高金属润湿性, 缝成形尺寸的影响.改善焊缝成型,减少缺陷 ;复合焊的能量密度集 中,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 水平低 j.因此,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在制造业 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区电阻,降低场强,从而增加电弧的稳定性.但是, 试验采用I型坡口对接形式,背部带永久衬垫. 件和永久衬板均为SUS304L奥氏体不锈钢,填充焊 激光对电弧的吸引和压缩作用有利于减小弧柱 试验板材规格为150 mm×75 mm x 3.5 mm.焊接试 激光的加入以及焊接速度、保护气体等工艺条件的 丝为ER308,焊丝直径1.2 mm,母材及填充焊丝化  变化,都会使脉冲MAG焊的熔滴过渡形式、电弧形 学成分如表1所示.态发生明显的变化 j,简单的将激光及电弧复合在 如图1所示为自行设计的激光一脉冲MAG复合 表1 母材及填充材料的化学成份(质量分数,%)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ase metal and filler metal 1试验方法 收稿日期:2016—02—28 焊系统.系统包括:ABB机器人、脉冲MAG焊机、变 位机、采集及控制系统.采用德国IPG公司生产的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G12B01.13) 焊 接 学 报 第37卷 YLS-4000光纤激光器,焦距3 10 mm,最小光斑直径 0.3 mm,输出波长1.08 m,最大输出功率4.2 kW, 采用连续型激光输出模式. 采用Photron Fastcam SA4高速摄像机获取电弧 信息,采样频率为10 000帧/s.采用数据采集系统 同步采集电流、电压信号,从而获得电参数波形.试 验采用激光前置的复合方式,保护气体为Ar(95%) +CO,(5%),保护气体流量为30 L/rain. 图1 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系统 Fig.1 Schematic of laser-pulse MAG hybrid welding sys-tem 2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复合电弧特性 图2是激光对脉冲MAG电弧u.I随机分布的 影响.图2a可以看出当无激光作用时,传统脉冲 MAG电弧的u.I随机分布图波形凌乱,随机性分布 较大,焊接过程稳定性差.如图2b,当激光功率为 P=2.5 kW时,与传统脉冲MAG电弧焊相比,激 光一脉冲MAG复合电弧焊的u—I随机分布更加集 中.这说明激光的介人有利于加强复合电弧的稳定 性,使焊接过程更加稳定. 图3为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电弧焊接过程的 电参数波形.其中,焊接速度V =17 mm/s、离焦量 Af=0 mm、光丝间距d=2 mm.对比图3a,b可以看 出,当送丝速度由 =6.5 m/min增大到 =7.5 m/min时,电压信号在峰值开始时呈现一定的陡降 变化,这是由于送丝速度的增大会使焊接电流增加, 焊接电流增大导致电磁收缩力增强从而使熔滴能够 快速分离.如图3c,当激光功率加强到P=4 kW 时,与图3b相比电流波形未发生变化,而电压波形 50 45 40 35 娄30 幽25 脚20 l5 1O 5 0 电流//A (a)v=6.5 m/min;P=0 kW 50 45 40 35 堇30 H刍25 唧20 15 1O 5 0 电流 A (b)v=6.5 m/min;P=2.5 kW 图2 激光对脉冲MAG电弧U-I随机分布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laser beam on U-I random distribution of pulse MAG arc 在脉冲基值时发生了连续的波动,产生连续“凸台” 现象. 为了进一步研究激光功率较大时产生“凸台” 现象的原因,通过高速摄像拍摄了上述参数所对应 的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电弧动态形态,如图4所 示.与图3的参数波形相对应,由于复合焊各参数 条件下的脉冲MAG电弧均采用固定的脉冲频率, 因此电弧形态的变化周期均为6.8 ms.对比 图4a,b,c可以看出,当激光功率增大到P=4 kW 时,MAG电弧在基值电流时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朝向 激光侧的偏转.这说明脉冲MAG电弧处在电流基 值时,激光能量增强会增大对电弧的吸引作用并使 电弧发生偏转,电弧偏转促使电弧长度增大,从而导 致电压升高并产生波动,因此电压波形出现连续的 “凸台”现象.当电弧在峰值电流时具备较高的挺直 度,激光对大电流的MAG电弧吸引力不足以使电 弧发生偏转. 2.2焊缝成形过程分析 激光一脉冲MAG电弧复合焊的焊缝成形反映 了不同过程参数组合的复合热源作用效果.图5为 三种典型的激光一脉冲MAG电弧复合焊焊缝成形 第7期 杨 涛,等:304L不锈钢激光一脉冲MAG复合焊电弧特性及焊缝成形分析 of LaserApplications,2005,17(1):2—14. 69 离焦量af=0时,焊缝熔宽最大.负离焦会使能量 集中于熔池下方有利于熔深增加,但是过大的负离 焦会使激光在穿过熔池时能量逸散,反而会降低熔 透能力.因此,随着离焦量增大,焊缝熔深先增大后 [2j LeGuen E,Fabbro R,Carin M,et a1.Analysis of hybrid Nd:Yag laser-MAG arc welding processes[J].Optics&Laser Technology, 2011,43(7):1155—1166. 减小,当离焦量af=一2 mm时,焊缝熔深最大.如 图6e所示,随着光丝间距d的增大,焊缝的熔宽增 大,余高缓慢减小.焊缝熔深随着光丝间距的增大 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影响规律,特别是d=2 mm [3] Walz C,Seefeld T,Sepold G.Seam geometry and process stability during laser-MIG welding[J].LaserOpto,2001,33(2):64—7. [4]Zhang L J,Zhang J X,Gumenyuk A,et a1.Numeircal simulation of full penetration laser welding of thick steel plate with high power high brightness laser[J].Journal of Materilsa Processing Technol— 时,焊缝的熔深最大. 3 结 论 (1)激光的介入会使复合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加 强,当脉冲MAG电弧处于基值电流时,较大的激光 功率会使MAG电弧朝向激光侧发生偏转,导致基 值电压波动从而产生连续的“凸台”现象,但在峰值 阶段影响幅度较小. (2)激光一脉冲MAG电弧复合焊的焊缝成形 呈现三种特征形式.焊接速度过大会造成电弧作用 区与激光作用区相互的成形特征,激光功率的 增大不改变焊缝成形的形貌特征,但有利于焊缝熔 深的增加. (3)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焊缝熔深呈现线性增 大的规律,当离焦量af=一2 mm或光丝间距d=2 mm时,焊缝熔深最大;送丝速度为口 =7.5 m/min 时,焊缝余高达到最大.离焦量af=0时,焊缝熔宽 最大,当焊接速度 大于17 mm/s时,则熔宽迅速 变窄. 参考文献: [1]Bagger C,Olsen F O.Review of laser hybrid welding[J].Journal ogy,2014,214(8):1710—1720. [5] 陈彦宾,陈杰,李俐群,等.激光与电弧相互作用时的电弧 形态及焊缝特征[J].焊接学报.2003,24(1):56—6O. ChenYanbin,Chen Jie,Li LiQun,el a1.Properties of arc and weld in laser-TIG hybrid proces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e,2013,24(1):56—6O. [6]Campana G,Fortunato A,Ascari A,et a1.The influence of arc transfer mode in hybird laser-MIG welding[J].Journla of Materi- 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91(1):111—113. [7] Moradi M,Ghoreishi M,Frostevarg J,et a1.An investigation on stability of laser hybrid arc welding[J].Optics and Lasers in En— gineering,2013,51(4):481—487. [8] Albright C B,Bastman J,Lempert W.Low—power lasers assist arc welding[J].Welding Journal,2001,80(4):55—58. [9]刘黎明,王红阳,宋刚.能源节约型激光诱导电弧复合焊 技术及应用[J].焊接学报,2015,36(11):9—12. Liu Liming,Wang Hongyang,Song Gang.Energy-saving mode la— ser induced are hybrid weld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J]. Trnasactions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e,2015,36(11):9— 12 作者简介:杨涛,男,198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智能化制造方向工作.发表论文3O余篇. Email:889268@qq.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