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60092-353:2011
第三次出版 2011-02 第二次出版 1995-01 第一次修改单 2001-04
船舶电气设备
额定电压1kV 和3kV 单芯和多芯挤出绝缘非分相屏蔽电力电缆
目 录
1、范围和目的 2、规范和引用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4.1额定电压 4.2标记
4.2.1原始标识和电压标志 4.2.2连续性 4.2.3线芯识别 5、结构要求 5.1一般说明 5.1.1概述
5.1.2无铠装电缆(不包括1.8/3KV) 5.1.3铠装电缆 5.2导体 5.3绝缘 5.3.1材料 5.3.2绝缘要求 5.3.3绝缘厚度
5.4成缆(包括填充和粘结剂) 5.5内衬层 5.5.1一般要求 5.5.2内衬层厚度 5.6屏蔽 5.6.1结构 5.6.2屏蔽要求 5.7内护套 5.7.1材料
5.7.2内护套要求 5.7.3内护套厚度 5.8编织铠装 5.8.1一般要求 5.8.2编织丝径 5.8.3覆盖密度 5.8.4铠装要求 5.9外护套 5.9.1材料
5.9.2外护套要求 5.9.3外护套厚度 5.9.4护套颜色
6试验方法和要求
附录A额定电压0.6/1KV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 附录B多芯电缆线芯的识别 图B1 标志的排列 表1 绝缘厚度
表2 内衬层挤出厚度和假定直径 表3 接地线的要求
表4 适用于所有电缆的试验 表5 附加试验 无卤电缆的要求 表6 附加试验 低烟电缆的要求 表7附加试验 耐火电缆的要求 表8附加试验 具体表现
表A.1可供选择的增加的绝缘厚度0.6/1KV 表B.1标志的尺寸
船舶电气设备 第 353 部分:
额定电压1kV 和3kV 单芯和多芯挤出绝缘非分相屏蔽电力电缆
1.范围和目的
IEC60092标准本部分内容适用于固定敷设额定电压0.6/1(1.2)kV和1.8/3(3.6)kV挤出绝缘船用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的种类见 5.1节。除非在本标准中另有规定,电缆的结构和试验方法应符合IEC 60092-350 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目的:
规范电缆要求,当电缆按照IEC 60092-352 或IEC612-4标准安装敷设时能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电缆的制造要求和特性方面,就安全内容制定标准。 规定试验方法,检查电缆是否符合要求。 2. 规范引用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 IEC600 92 标准本部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力求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IEC 60038-2009 IEC标准电压
IEC 60050-461-2008 国际电工词汇.第461部分:电缆
IEC 60092-350 船舶电气设施--第350部分:船及近海用动力、控制和仪器仪表电缆的一般结构和试验方法
IEC 60092-351 船舶电气设施.第351部分:船载和海上成套动力装置、远程通讯及控制数据电缆用绝缘材料
IEC 60092-352 船用电气装置--第352部分: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IEC 60092-359 船用电气装置--第359部分:船用电力电缆和电信用电缆的铠装材料 IEC 60228-2004 绝缘电缆导体
IEC 60331-11-1999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集成电路.第11部分:试验装置--火焰温度至少为750°C的单柱火苗
IEC 60331-11-1999/AMD.1-2009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11部分:试验装置--火焰温度不低于750℃的单独供火
IEC 60331-1-2009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1部分: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总直径大于20mm电缆在温度不低于830℃冲击火焰下的试验方法
IEC 60331-21-1999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集成电路.第21部分:试验程序和要求--额定电压小于等于0.6/1.0KV的电缆.
IEC 60331-2-2009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部分: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总直径不大于20mm电缆在温度不低于830℃冲击火焰下的试验方法
IEC 60332-1-2-2004 火灾环境下的电缆和光缆试验--第1-2部分:垂直安装的单绝热电线电缆的垂直火苗蔓延试验--1kw预混合火焰用程序
IEC 60332-3-22-2000 火中电缆试验--第3-22:垂直安装的成组电线电缆的垂直火苗蔓延试验--A类
IEC 60332-3-22-2000/AMD.1-2008 火中电缆试验--第3-22:垂直安装的成组电线电缆的垂直火苗蔓延试验--A类
IEC 60445-2010 人机界面、标志和标识的基本原则和安全原则--设备端子、导线线端和导线的标识
IEC 60684-2-1997 绝缘软套管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
IEC 60684-2-1997/AMD.1-2003 绝缘软套管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
IEC 60754-1-1994 电缆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试验 第1部分:氢卤酸气体量的测定 IEC 60754-2-1991 电缆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试验 第2部分:通过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在取自电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酸度
IEC 60754-2-1991/AMD.1-1997 电缆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试验 第2部分:通过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在取自电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的气体的酸度
IEC 61034-1-2005 在给定条件下电缆燃烧烟浓度测量——第1部分:试验仪表 IEC 61034-2-2005 给定条件下电缆燃烧烟浓度的测量——第2部分:试验过程和要求 IEC 612-4 移动式和固定式海上设施--电气装置--第4部分:电缆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的定义见 IEC 60092—350或IEC 60050-461。 4、一般要求 4.1额定电压
本标准规定的电缆标准额定电压 U0/U(Um)如下:
U0/U(Um)=0.6/1(1.2)kV-1.8/3(3.6)kV r·m·s 其中:U0 是导体与地线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 是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m 是使用设备系统内“最高系统电压”的最高值(见IEC60038 标准第2.1条) 对于 0.6/1(1.2)kV 电缆,可采用的直流电压最高值为交流电压的1.5倍,对地电压不超过0.9KV。 4.2标记
4.2.1原始标识和电压标志
1 电缆应符合的IEC 60092 – 350中 4.1.2规定 2 额定电压和电缆结构 3 连续性 4 耐久性/易辨认 4.2.2连续性
厂名或商标和电压(kV)的标志应是连续的,任何一组标志的终点到下一组的起点的距离不应超过:
-----在护套的标志为 550mm。 ------其它场合下为 275mm。 4.2.3线芯识别 4.2.3.1一般说明
电缆线芯应提供合适的识别方法。 4.2.3.2 线芯颜色 应符合IEC60445规定。 4.2.3.3多芯电缆编号
根据附录B,以中心为1开始,对每根线芯进行编号。
5、结构要求 5.1一般说明 5.1.1概述
单芯或多芯船用电缆组成结构如下: 5.1.2无铠装电缆(不包括1.8/3KV) a)单芯无铠装无护套电缆
铜导体,参见5.2节
绝缘材料为5.3节中介绍的一种,采用单层绝缘,厚度适当加厚,相当于绝缘和护套联合起来的无铠装电缆,安装敷设于被充分保护的环境中。(厚度参见5.3.3节) b)无铠装单层或双层护套电缆 铜导体,参见5.2节 绝缘,参见5.3节
成缆(多芯电缆),参见5.4节
内衬层(可选,当有金属丝屏蔽或金属带屏蔽时,缆芯外必须有内衬层),参见5.5 屏蔽(可选),参见5.6节 内护套(可选),参见5.7节
外护套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参见5.9节 5.1.3有铠装电缆
a)单层铠装电缆,只有外护套 铜导体,参见5.2节 绝缘,参见5.3节
成缆(多芯电缆),参见5.4节
内衬层(可选,当有金属丝屏蔽或金属带屏蔽时,缆芯外必须有内衬层),参见5.5节
屏蔽(可选),参见5.6节 编织铠装,参见5.8节
外护套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参见5.9节 b)有铠装电缆,有内外护套 铜导体,参见5.2节
绝缘,参见5.3节
成缆(多芯电缆),参见5.4节
内衬层(可选,当有金属丝屏蔽或金属带屏蔽时,缆芯外必须有内衬层),参见5.5节
屏蔽(可选),参见5.6节 内护套,参见5.7节 编织铠装,参见5.8节
外护套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参见5.9节
注:如果外护套采用橡胶交联材料,内护套不建议使用(ST2或SHF1)。 c)有铠装电缆,只有内护套 铜导体,参见5.2节 绝缘,参见5.3节
成缆(多芯电缆),参见5.4节
内衬层(可选,当有金属丝屏蔽或金属带屏蔽时,缆芯外必须有内衬层),参见5.5节
屏蔽(可选),参见5.6节 内护套,参见5.7节 编织铠装,参见5.8节
注:电缆安装敷设于露天、潮湿场合、蓄电池仓、制冷房等场合会发生腐蚀,应该有一个外护套,如果没有,除非编织本身是耐腐蚀的。 5.2 导体
导体的材料、镀层、等级和形式应符合IEC 60092-350 第3 条的规定;额定电压1.8/3kV 的电缆只能用圆形紧压或非紧压绞合导体,最小截面积10mm2。允许在导体与绝缘之间采用隔离层。 5.3 绝缘 5.3.1材料
绝缘混合物及其名称符合IEC 60092-351规定。
------0.6/1(1.2KV)电缆:选用EPR,HEPR,XLPE,HF90或S95; ------1.8/3(3.6KV)电缆:只能用EPR,HEPR,XLPE.
绝缘系统由IEC 60092-350 a到d中所列出的一种绝缘混合物组成。 5.3.2绝缘要求
详见IEC 60092-350,4.3.2. 5.3.3绝缘厚度
绝缘厚度应按表1规定,满足IEC 60092-350,4.3.3要求。
对于单芯无铠装无护套电缆(参见5.1.2 a结构),总绝缘厚度应包括: a)表1的绝缘厚度tj
b)依照5.9.3 a估算的厚度,假定直径D=dL+2ti(IEC 60092-350,附录A)。总绝缘厚度满足IEC 60092-350,4.3.3要求。
表1 绝缘厚度
导体线芯 标称截面 mm2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0.6/1KV EPR S 95 mm 1.0 1.0 1.0 1.0 1.0 1.0 1.0 1.2 1.2 HEPR mm 0.7 0.7 0.7 0.7 0.7 0.7 0.7 0.9 0.9 XLPE HF90 mm 0.7 0.7 0.7 0.7 0.7 0.7 0.7 0.9 0.9 EPR mm - - - - - 1.8/3KV HEPR mm - - - - - XLPE mm - - - - - 2.2 2.2 2.2 2.2 2.2 2.2 2.4 2.4 2.4 2.4 2.4 2.4 2.6 2.8 2.8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2 2.4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2 2.4 1.4 1.4 1.6 1.6 1.8 2.0 2.2 2.4 2.6 2.8 2.8 1.0 1.1 1.1 1.2 1.4 1.6 1.7 1.8 2.0 2.2 2.4 1.0 1.1 1.1 1.2 1.4 1.6 1.7 1.8 2.0 2.2 2.4 注:在某些国家由于法律原因,绝缘厚度可以更换,数值在附录A 中给出。 5.4成缆(包括填充和粘结剂)
多芯电缆的缆芯应绞合而成,并按IEC 60092-350,4.5的要求,如有必要用填料填满或
加内衬层或内护层(在无铠装电缆下为外护层)。 5.5内衬层 5.5.1一般要求
内衬层(如存在)可以挤包或绕包。有关材料和性能应符合IEC 60092-350- 4.6.规定。 5.5.2内衬层厚度
挤出内衬层厚度的近似值在表 2 中规定:
表2 挤包内衬层厚度和假定外径
成缆线芯假定外径 > ≤ mm mm -- 25 25 35 35 45 45 60 60 80 80 -- 挤出内衬层厚度 近似值 mm 1.0 1.2 1.4 1.6 1.8 2.0 绕包的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假定成缆外径小于和等于40mm时,近似厚度为0.4mm;
大于40mm时,近似厚度为0.6mm。
注:假定直径的计算方法参见IEC 60092-350附录A和附录C。 5.6屏蔽 5.6.1结构 5.6.1.1一般要求
金属屏蔽层(如存在),应包覆在内衬层或内护套的上方,应由以下组成:即一种或多种带子、或编织、或金属线的同心层、或线及带子组合。 5.6.1.2金属/聚酯带(如铝塑带,铜塑带)
采用金属/聚酯屏蔽时,金属面与接地线呈电气接触,最小的重叠率为15%,确保电缆弯曲时被覆盖。静电屏蔽带可以为铝粘合聚酯,铝及聚酯的最小厚度为0.008mm及0.010mm;或为铜粘合聚酯,铜及聚酯的最小厚度为0.018mm及0.023mm。
当为铝塑屏蔽时,接地线由多根镀锡铜丝组成;当为铜塑屏蔽时,接地线可为裸铜丝或镀锡铜丝组成。接地线的最大电阻应符合表3。
表3 接地线的要求
线芯导体标称截面 mm 1 2接地线的最大电阻 Ω/km 28.3 1.5 2.5及以上 28.3 21.2 在屏蔽之后,应绕上一层厚度为0.023mm或0.05mm的聚酯带,重叠率为15%。 注:金属聚酯带屏蔽所采用的接地线不适合承载短路电流,也不能作为保护电源电路的接地导体。 5.6.1.3金属带
规定金属带的标称厚度至少为0.1mm。 5.6.1.4编织
规定编织丝的直径至少为0.2mm。 5.6.2屏蔽要求
屏蔽(如果有),应该设置在内衬层外面,可以一种金属丝编织屏蔽或用一种金属带绕包屏蔽(参见5.1.2节和5.1.3节)。 5.7内护套 5.7.1材料
内护套混合物及名称由IEC 60092-359所列出的一种混合物组成,不允许使用PVC和ST1。 5.7.2内护套要求
详见IEC60092-350,4.7.2。 5.7.3内护套厚度
根据假定直径确定内护套厚度,假定直径的计算方法参见IEC60092-350附录A和C。 公式为:
a)无铠装电缆,如5.1.2(b)结构 t1=0.025D+0.6mm,最小厚度为0.8mm
b)有铠装电缆,如5.1.3(b)、5.1.3(c)结构
t1=0.04D+0.8mm, 5.1.3(b)结构最小厚度为1.0mm;5.1.3(c)结构最小厚度为1.4mm。 D假定直径。
任一点的厚度,应符合IEC60092-350,4.7.3的规定。 5.8编织铠装 5.8.1一般要求
本标准只规定编织装铠,编织材料可以是铜丝、合金铜丝、铝合金丝和镀锌钢丝。
编织线的接头可采用焊接、扭接或编织接续的方式,但整个编织层不应焊接。编织层应平整。
铠装层可以替代整体金属屏蔽(见5.6节)。
注:在某些国家,因为法律原因,铠装层作为整体金属屏蔽是被禁止的。 5.8.2编织线直径
无论使用的何种金属,编织线标称直径应是: 编织层下假定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为0.2mm;
编织层下假定直径大于10mm,小于等于30mm,为0.3mm; 编织层下假定直径大于30mm,最小为0.4mm 5.8.3覆盖密度
编织层的覆盖密度应符合IEC60092-350,4.8.2规定。
注:如果用IEC60092-350,4.8.2规定的方法去评估覆盖密度,所述的平均直径就是编织铠装前假定直径加两倍的编织丝标称直径。 5.8.4铠装要求
包覆铠装层时,它既不能粘附内护套或内衬层,也不能粘附外护套。 5.9外护套 5.9.1材料
外护套混合物及名称由IEC 60092-359所列出的一种混合物组成,不允许使用PVC和ST1。 5.9.2外护套要求
详见IEC60092-350,4.9.2。 5.9.3外护套厚度
根据假定直径确定外护套厚度,假定直径的计算方法参见IEC 60092-350附录A和C。 公式为:
a)无铠装或有铠装单层护套,如5.1.2(a)和5.1.3(a)结构 t1=0.04D+0.8mm,最小厚度为1.0mm b)无铠装双层护套,如5.1.2(b)结构 t2=0.025D+0.9mm,最小厚度为1.0mm c)有铠装双层护套,如5.1.3(b)结构 t2=0.025D+0.6mm,最小厚度为0.8mm
D为假定直径。
任一点的厚度,应符合IEC60092-350,4.9.3的规定。 5.9.4外护套颜色
除非用户订货时另有规定,护套的颜色应为黑色和灰色。 6、试验方法和要求
根据表4到表8要求进行试验。
表4 适用于所有电缆的试验
试验 导体电阻测量 电压试验 护套电压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 导体检查 电缆检查 尺寸大小 --绝缘厚度 --非金属护套厚度(不包括内衬层) --外径 热性能 编织覆盖密度 最大额定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测试 浸水电容试验 4h高压试验 绝缘老化前后机械物理性能 护套老化前后机械物理性能 附加老化试验(相容性试验) 失重试验 高温试验 低温试验 铜线上镀层试验 镀锌试验 适用于所有种类电缆,除非另有说明 铠装电缆 试验类别 R R R R S T S T S T S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方法:IEC60092-350给出的条款 5.2.2 5.2.3 5.2.3.4 5.2.4 7.2.1 6.4 6.5 和8.1 6.6 和8.2 6.7 6.8 4.8.2 7.2.2 7.3 7.4 8.3 8.4 8.5 8.6 8.7 8.8 8.10 8.11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IEC 60228 - - - - - - - IEC 60092-351 IEC 60092- 359 IEC 60092-351 IEC 60092-351 IEC 60092-351 IEC 60092-359 IEC 60092-351 IEC 60092- 359 IEC 60092-359 IEC 60092-359 IEC 60092-359 HEPR,EPR,HF 90,S 95绝缘和SE1,SHF2护套 编织铠装电缆 ST2护套 ST2和SHF1护套 ST2,SHF1和SHF2护套 试验 热冲击试验 耐臭氧试验 浸油试验 热延伸试验 硬度 弹性模量 标记耐久试验 适用于所有种类电缆,除非另有说明 ST2和SHF1护套 绝缘和护套 SE1,SH和SHF2护套 HEPR绝缘 HEPR绝缘 试验类别 T T T T T T T 方法:IEC60092-350给出的条款 8.12 8.13 8.14.1 8.16.1 8.16.2 8.17 8.18 8.19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IEC 60092-359 IEC 60092-359 IEC 60332-1-2 IEC 60332-3-22 IEC 60092-351 IEC 60092-351 IEC60092-350,8.19 表5 附加试验 无卤电缆的要求
试验 酸性气体 PH和导电率 氟含量测试 试验类别 T T T 试验方法条款IEC60092-350 8.16.4 8.16.5 8.16.6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IEC 60754-1 IEC 60754-2 IEC 60754-2 6附加试验 低烟电缆要求
试验 烟密度试验,根据IEC 61034和IEC 61034-2 试验类别 T 试验方法条款IEC60092-350 8.16.3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透光率超过60%,试验结果则为满意 注:烟密度试验一般来说可应用于无卤电缆,如表5。 表7 耐火电缆要求
试验 耐火试验(电路的完整性) 试验类别 T 试验方法条款IEC60092-350 8.16.7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根据IEC60331要求,燃烧90min,电路仍正常。 注:该试验的装置详见IEC 60092-21的说明。 表8 附加试验的具体表现
试验 特殊低温试验 增强浸油试验 耐钻井液试验 试验类别 T T T 试验方法条款IEC60092-350 8.9 8.14.2 8.15 符合IEC60092-350要求,除非另有说明
附录A
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 0.6/1KV
注1:由于法律原因,在某些国家附录A可能会是规范的。 表A.1给出了额定电压0.6/1K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
表A.1额定电压0.6/1K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
额定电压0.6/1KV 硅橡胶,EPR 标称截面S/ 2mm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绝缘厚度tt/ mm 1.0 1.0 1.0 1.1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3 2.4 2.6 2.9 3.1 3.4 a bXLPE 标称截面S/ 2mm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绝缘厚度t/ mm 0.9 0.9 0.9 1.0 1.0 1.1 1.2 1.3 1.3 1.4 1.6 1.7 1.8 1.9 2.0 2.2 2.4 2.6 2.8 3.1 ca. 这些绝缘厚度近似值符合公式:t=0.1√S +0.9mm b. 如果橡胶表层挤包一层聚酰胺或类似材料,所有数值可以减少0.1mm c. 这些绝缘厚度近似值符合公式:t=0.09√S +0.8mm 注2:对于截面185mm2及以上的电缆,绝缘厚度适合3KV的电缆。如果电缆指定电压等级为3KV的时候,该电缆必须按照3KV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附录B
多芯电缆的线芯识别
B.1、识别
印字由沿线芯全长度以一定间隔重复出现的标志组成,每个标志包括: a) 阿拉伯数字的数码标志
b) 短划线:划在数码标志下面表示数字阅读方向。 B.2、标志的排列
两个连续的标志应总是彼此相互倒置。标志的排列如图B.1所示。
图B.1标志的排列
当数码标志由一个数字构成时,短划线就放在它的下面;
如果数码标志由两个数字构成时,则一个数字放在另一个数字下面,短划线放在个位数下面。
B.3 标志的间距和尺寸
标志的间距和尺寸在表B.1中给出: D=芯线的标称直径 e=标志的最小宽度 n=数字的最小高度
i=两个相邻数字间以及数字和短划线之间的近似距离 d=相邻标志间的最大距离
表B.1标志的尺寸
线芯的标称直径D/mm e1 n i D≤2.4 0.6mm 2.3mm 2mm 2.4 < D ≤5 1.2mm 3.2mm 3mm D>5 1.6mm 4.6mm 4mm 1.当数字是1时,其最小宽度等于本表格所给尺寸的1/2。 B.4印字标志的外观
d 50mm 50mm 50mm 印字应清晰,印字颜色与绝缘线芯的颜色应有明显的反差。多芯电缆中线芯所有标志采用同一种颜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