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九壹网
第7期 人才培养 123 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特征,构建了以计算机、软 件、通信等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嵌人式开发、无 线传感器网络、大数据分析基础、云计算基础、 RFID技术、物联网控制基础、物联导论、物联 网安全等系列课程为核心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 合作能力。 1.1.2校企联合培养,综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意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向全 校学生辐射,促进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信息交流 和互通,开阔了各专业学生对“互联网+”时代 背景下的专业认知,也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提供了 创新创业思路。 1.3 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和专业建设 制定青年教师3年培养计划,鼓励年轻教师 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可充分利用学校与 企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实 习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进一步融合。本课题组采 用“3+0.5+0.5”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基础学习, 半年毕业设计,半年深入培训机构和合作企业进 行实习培训和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 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学 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加对接业界需求,提升 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2 以学科竞赛为核心,全面促进大学生创 新创业能力提升 1-2_1建立导师制跨年级学习小组,有序推进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通过专业教师和各年级学生双选,建立导师 制跨年级学习小组,基于学科竞赛、科创活动、 导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的创 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 师的主导作用。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以项目为单 位,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交流和思考, 逐步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开发,课题组针对有潜 力的作品和团队进行激励和支持,培育更高质量 的创新创业项目。 1_2.2以学科竞赛为核心。开展多层次的基于 项目的探究式实践学习 学科竞赛使学生在任务和成绩的驱动下,实 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以质量为标准 的异步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意识、综合能力、创 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同时形成物 联网工程专业案例积累,促进实践教学成果向创 新创业项目的转化。 1.2.3建立学生物联网协会,促进学生自主创 新创业认知交流 课题组引导学生建立物联网协会,为学生提 供自主学习、管理和交流的平台,组织物联网创 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的 成长和新专业建设。 2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在国家“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推动下,学校及学院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机 制和评价体系。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学院 也加强了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 支持。课题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先进 教学理念,结合系部实际情况,开展理论创新和 实践创新讨论和尝试,将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全方位、深层次结合起来, 形成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能 力提升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闭环 和传承。具体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见图2。 2.1 理论创新 课题组深入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 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的集 成创新性特点,突破学科定势,探索从创新创业 层面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基于“政、 产、学、研、用”5个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借 鉴国际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先进理念,构建了 适合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 CDIO强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 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 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知识,积累工程实践 经验,提升各种工程能力。 在教学模式方面,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将混 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到实 践课程,结合其交叉学科优势,从教与学两个方 面率先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能力培 养活动,形成良好的闭环效应和良性循环,最大 限度地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 计算机教育 l24 Computer Education 2018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论创新 一验奄会 台存论 建藉曲 实莜箍 平藤椎 物联网专、l 人物联网专业实 混合 才培养模式 践教育休系 敦学 通达翻 转课堂 竞赛 驱动 新创业能力 所有系部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促进低年级学生提前参与高年级学 生的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创项 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不同年级学生之间通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创新 导师制跨年级师牛学习小组大学 f 成k导师【彳I 州糍 小主任1:作 科竞赛 大学 创新创业训练 科创琏金项H 教帅科研项目 - 圳 二^ 骡 一过互相帮助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成 果的转化和经验的传承。 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 4"1 i删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机制实施方案 闸碰丁大学芙下深化创新 刨、J 教育政革实施意 汁通 院级质艇T I 爵彗联甚 物联 l 氍系毕业 网劬 物燕 狂项口僻 办法 没 ‘键:娜规定 汁通院教帅教学质 物联网l 系青年一 撮评价实施细则 敦l 年培养计划 一2.2.2学科竞赛组织激发学生创 新能力 学校积极有序地组织各年级 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博创杯” 全国大学生嵌人式设计大赛、“挑 战杯”“Ti杯”大学生物联网竞赛、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保障 “Ican杯”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黑 “ 瓯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 演劲 大赛、“甲骨文”全国Java程序设 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 图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实践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带 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管理 动作用。 创新创业能力 l舒理制度} 项目管理能力 I 平价制度I 2.2.3专业培养与学生工作结合全方位促进创 1 程开发能力 I激励制度I 新创业意识的普及 自主学习能力 I考核制度I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调剂生源多的问题, 团队合作能力 l过程管控1 课题组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欠佳和对专业的兴 彳、 趣不足,是制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 实践教学环节 素。因此,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班主 实践课程 饺企联合培养 【毕业设 1 l 科创活动 任,通过交流沟通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主动学 校外毕业设计 I课程设 十 1 l学科竞赛1 习和创新创业意识,实现了学生工作和专业培养 合作企业实习 : I综合性实验I E >I科研项目1 的相互促进。 业八仪 训 I没计性实验I I大创项目l 2_2.4学科竞赛组织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工程开发培训 验证性实验 科创基金 企业参观实习 认知实习 实践调研 专业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核心主体 之一。应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和教师学科背 实践教学平台和制度保障 景,通过“传、帮、带”工作,引导教师转变传 统的教学理念,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专业 图3物联网实践课程体系 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结果表明,新进教师 课题组提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物联网工 成长迅速,均能够承担学科竞赛、科创项目 程专业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指导,并逐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 2.3 制度保障 过激励优秀创新成果促进物联网工程课堂教学案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 例,加强专业积累;同时,通过课程教!学,引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把创新创业教育 导、激励学生开发更高水平的创新作品。 融人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 2.2实践创新 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 2_2.1 建立导师制跨年级学习小组促进师生创 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各级和学校全面深化高 第7期 人才培养 125 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 践,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和保障力度。 学校就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兰州理工大学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方案》《兰州理工大 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学院 出台了《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关于院级“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办法》《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师教学质 量评价实施细则》,系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和考 核要求、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自上而下实现创新 创业教育制度保障。 2.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保障 依托学院物联网综合实验室演示系统、RFID 实验箱、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沙盘演示系统和嵌 入式实验室中的博创6410设备,结合学院其他 开放实验室,兰州市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兰州 市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合作的培训结构、实习 企业和大学科技园等校内外优势实践平台,为学 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实践场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 创业活动热情。 目前已建成8个物联网工程的实习基地:中 软国际卓越培训中心、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 司、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杰普软件科技 有限公司、达内IT培训集团、西安深蓝软件服 务外包学院、维多利亚加中教育集团以及甘肃万 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 立为兰州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优秀的人 才提供了扎实基础。 3 成果的刨新点 3.1 常态化导师制跨年级创新创业学习小组 促进教学相长 导师制跨年级创新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学科竞赛、科 创活动、导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开展常态化的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 主学习能力和知识传承。同时,学生将新方案、 新创意、新技术、新的开发平台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交流和展示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尤其是青年 教师较快成长,可见创新创业活动能够促进学生 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3.2 以竞赛为核心,打造学生多层次创新创 业学习 以科创竞赛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调研、分 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组建团队、申报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校科创基金、学科竞赛等创新活 动。学生基于调研和课程内容,自主选题、组建 团队、分工合作、设计实现和综合评价,解决了 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低等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 动、以质量为标准的异步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 模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 意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3.3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建设和学生 工作全方位结合 物联网技术面向应用的特征使其具有集成创 新强、学科交叉性强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如典型 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 溯源系统、智能物流和商业等,非常适合“互联 网+”环境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物联网工程 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专业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因 此充分利用实践环节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不断探 索、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 环节的质量,形成物联网工程专业案例积累,实 现专业建设良眭循环。 创新创业教育层次和质量的提升需要学生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题组鼓励青年教师 结合班主任工作推广本成果运用,并建立物联网 协会推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常态化和特色化。鼓励 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议和培 训,鼓励教师深入思考,创造性地开展“互联网 +”环境下适合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 4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4。1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本成果的渗透下,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 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2016届毕业生的签约 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7%,签约世界500强企业和 行业百强的人数增加15人次。 4.2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成果的推动下,以物联网背景下智能家 居、智能小车、无人机、智慧大棚、水质监测等 主要应用为主题,近3年来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 指导学生获得“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Ti杯” 大学生物联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 联网设计大赛、“甲骨文”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 计算机教育 l26 Computer Education 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9项。值得注意的 是,学生的获奖范围和参与学生已从三年级覆盖 全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竞 赛的意识得到激发。2016年上半年,学生报名 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人数已超70余人次,占比达 到物联网专业学生人数30%以上。 学生参与校级科创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项目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2016年物联 网工程专业学生申报科创基金25项,占学院总 申请量的49%,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13项,占学院总申请量的45%,立项5项占学院 立项总数62.5%,统计结果见图4。 4.3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已承担教学改 革4项,分别就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体系、 嵌入式课程创新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 堂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2016 年拟申报3项,重点就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物联 网工程专业建设深度融合进行探究。 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能力研讨会议、交流 和企业培训,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 强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资源多元化建设 甘青宁高校研讨会、高等院校“互联网+”微课 图4 2016年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统计 创新应用与开发技术培训、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 5 结语 用大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研讨会等会议,积 极参加了上海交大志盟嵌入式系统培训、TI奥尔 斯物联网创新实验培训等。 4.4 推动学院物联网协会的建立与建设 2015年我们指导学生成立物联网协会,制 订培训活动计划,系部教师担任指导教师。2016 年学院物联网协会承办了首届“蓝码志盟”物联 网创意设计大赛活动,带动机电、生物、石化、 生命科学、理学院等院系学生广泛参加。此外, 教师积极担任班主任工作,结合学生工作,普及 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推动各年级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以学科竞赛提高 培养。后期将以本赛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 创业活动特色,依托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 动,进一步辐射成果覆盖面。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能 够显著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 业竞争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 力,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 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下阶段,课题组将在总结 已有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创新创业能力培 养和专业建设新理念,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工程专 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进一步加强过程管 控,提出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并充分地借助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发展 机遇,使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联网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 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志东,陈小桥.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FY,电子类学科竞赛为例[J].实验技术管理,2016,33(2):14—16. [2】谢火木,翁挺,戴莉华.以科创竞赛“八化”带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7—30. [3]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s2):214—216. [4】薛建彬,马维俊,张玺君,等.基于创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2l(3):26—28. (编辑:孙怡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