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mí 语 tuí 废 xuān 传 全神guàn 注 zhòu 纹 kuī 视 bào 炸 大义lǐn 然 干 zào 烦 zào 因 sù sù 静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绷脸(běng) 一模一样(mú) B.矗立(chù) 水蹿上来(cuàn) C.逶迤(wēi) 弄巧成拙(zhuō) D.花蕾(lěi) 一哄而散(hòng)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筹莫展 技高一筹 B.排山倒海 排兵布阵 C.硕大无朋 高朋满座 D.斩钉截铁 斩草除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C.听了今天的讲座,使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D.群众差不多几乎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6.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B.读书是一次耕耘。你悉心浇水、耐心施肥,把思想的小幼苗培育成一块块智慧的小菜畦。
C.读书更是一次驰骋。读书人的思想跟随书籍穿越古今中外,驰骋历史疆场,寻求着“人生的真谛”。
D.这时,你收获着、喜悦着。 E.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
A.EACBD B.EABDC C.BDCEA D.BEDCA 7.采用排比写法补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 ; , 。 8.考考你的积累。
(1)草原的美景让人陶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 。这种境界, , , , 。” (2)古诗中有美景。春之美,美在那五彩缤纷的春色里,“等闲识得东风面, ”;夏之美,美在稻田里的齐声蛙鸣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之美,美在与友人相约尽享秋色,“待到重阳日, ”。
(3)诗文中有情意。《宿建德江》中“ ,江清月近人”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愁闷;《七律 长征》中“ , ”通过极致的夸张,表达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豪情;宋朝抗金名臣李纲也曾用“祖宗疆土, , 。”告诫我们要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
(4)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的两句是“ , 。” 9.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银杏
①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②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的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③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④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第3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文中第4自然段写了银杏长寿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下来。
(3)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这些引号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 B.着重强调 C.讽刺或否定 D.引用的部分
(4)文中第1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0.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哨卡
①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5000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③风雪中,伫立着一名浑身沾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他发现这个战士又黑又瘦,显得很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3000米的执
勤点上,前年调来的。” ④将军转过身,目光严厉地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的?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
⑤上校还是没吱声。哨兵持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此时,一名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⑥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的战士。突然,他把脚跟一靠,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战士,行了个军礼。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处 描写,作用是 。 (3)将军“目光严厉”是因为 ,将军“惊愕”是因为 。
(4)文章最后才点明上校和哨兵的关系,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文章中有许多人物,将军、上校、哨兵等,请你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作文。
幸福是你劳累时父母的陪伴,老师赞许的目光,同学有力的支持,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同学们,你心中的幸福是什么?请选择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写生动,不少于45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1.抄写句子,做到正确、工整、行款整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mí 谜 语 tuí 颓 废 xuān 宣 传 全神guàn 贯 注 zhòu 皱 纹 kuī 窥 视 bào 爆 炸 大义lǐn 凛 然 干 燥 zào 烦 躁 zào 因 素 sù sù 肃 静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谜 颓 宣 贯
皱 窥 爆 凛 燥 躁 素 肃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绷脸(běng) 一模一样(mú) B.矗立(chù) 水蹿上来(cuàn) C.逶迤(wēi) 弄巧成拙(zhuō) D.花蕾(lěi) 一哄而散(hòng)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水蹿上来”的“蹿”应读作“cuān”。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筹莫展 技高一筹 B.排山倒海 排兵布阵 C.硕大无朋 高朋满座 D.斩钉截铁 斩草除根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解答】A.不同,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故“筹”指筹划、计谋。技高一筹: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故“筹”指筹码,记数用具,这里是量词。 B.不同,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释义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很大,声势雄壮。故“排”指排开。排兵布阵:指排列队伍,摆列战斗阵势。亦引申指安排、布置事情。故“排”指排列、摆列。
C.不同,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巨大。故“朋”指比。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故“朋”指朋友。
D.相同,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释义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故“斩”指砍、切断。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故“斩”指砍、切断。 故选:D。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C.听了今天的讲座,使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D.群众差不多几乎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
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否定不当,删去“防止”或“不再”; C.有误,缺少主语,删去“听了”或“使”;
D.有误,语义重复,删去“差不多”或“几乎”。 故选:A。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B.读书是一次耕耘。你悉心浇水、耐心施肥,把思想的小幼苗培育成一块块智慧的小菜畦。
C.读书更是一次驰骋。读书人的思想跟随书籍穿越古今中外,驰骋历史疆场,寻求着“人生的真谛”。
D.这时,你收获着、喜悦着。 E.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
A.EACBD B.EABDC C.BDCEA D.BEDCA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可知谈论的话题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E句放在首位,排除C、D两项,然后运用比喻说没有书的人生会怎样,A句承接E句,“读书是”“读书更是”是递进关系,B句在C句前,先“浇水、施肥”才会有收获、喜悦,B、D句衔接紧密,排除A项。 故选: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给与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7.采用排比写法补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 坚持的可贵 ; 从低垂的稻穗中 , 我读出了谦虚的品质 。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解答】根据前面所给句子意思进行补充即可。 故答案为:
坚持的可贵。从低垂的稻穗中 我读出了谦虚的品质。 【点评】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8.考考你的积累。
(1)草原的美景让人陶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 又叫人舒服 , 既愿久立四望 ,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2)古诗中有美景。春之美,美在那五彩缤纷的春色里,“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之美,美在稻田里的齐声蛙鸣中,“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秋之美,美在与友人相约尽享秋色,“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
(3)诗文中有情意。《宿建德江》中“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愁闷;《七律 长征》中“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通过极致的夸张,表达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豪情;宋朝抗金名臣李纲也曾用“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 不可以尺寸与人 。”告诫我们要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
(4)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的两句是“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分析】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草原》。原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考查古诗文默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的《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的《七律 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句,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故答案为: (1)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万紫千红总是春 听取蛙声一片 还来就菊花; (3)野旷天低树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4)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9.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银杏
①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②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的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③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④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第3自然段画“_____”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和 列数字 ,这样写的好处是 具体说明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
(2)文中第4自然段写了银杏长寿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简要概括下来。 根系发达;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病虫害较少。
(3)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这些引号的作用是 A 。
A.特殊含义 B.着重强调 C.讽刺或否定 D.引用的部分
(4)文中第1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因为“大约”是约数,表示估计,而银杏的历史悠久,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引出说明对象“银杏”,接着介绍了银杏的特点,然后介绍了银杏生长缓慢和寿命很长,又介绍了银杏长寿的原因,最后指出银杏的价值。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从画线句子中的“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3000多岁”可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2)考查了概括段落或层意。根据“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
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组织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3)考查了引号的作用。银杏树被称为“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在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A。
(4)考查了品词析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语义和表达效果。“大约”是约数,表示估计,而银杏的历史悠久,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故答案为:
(1)举例子 列数字 具体说明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2)根系发达;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病虫害较少。 (3)A;
(4)不能删除。因为“大约”是约数,表示估计,而银杏的历史悠久,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0.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哨卡
①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5000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③风雪中,伫立着一名浑身沾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他发现这个战士又黑又瘦,显得很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3000米的执勤点上,前年调来的。” ④将军转过身,目光严厉地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的?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
⑤上校还是没吱声。哨兵持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此时,一名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⑥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的战士。突然,他把脚跟一靠,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战士,行了个军礼。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写的是在一个陡峭的雪峰顶上,一位将军和一位上校带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而他的弟弟忍受着狂风肆虐,没有一句怨言。
(2)文中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处 环境 描写,作用是 突出军人们
的坚强意志,为后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
(3)将军“目光严厉”是因为 看到又黑又瘦的士兵在风雪中执勤放哨 ,将军“惊愕”是因为 得知这个执勤的士兵原来是上校的亲弟弟 。
(4)文章最后才点明上校和哨兵的关系,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崇高境界,衬托了哨卡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文章中有许多人物,将军、上校、哨兵等,请你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将军到海拔最高的哨卡去考察这件事中的言谈举止可看出将军是一个不怕危险、关心战士的人。 【分析】这篇短文写的是在一个陡峭的雪峰顶上,一位司令和一位团长带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而他的弟弟忍受着狂风肆虐,没有一句怨言。表现了边防战士任劳任怨、不怕困难的精神。
【解答】(1)考查概括短文内容。这篇短文写的是在一个陡峭的雪峰顶上,一位将军和一位上校带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而他的弟弟忍受着狂风肆虐,没有一句怨言。表现了边防战士任劳任怨、不怕困难的精神。
(2)考查了对描写手法的掌握。画线的句子描写了风雪天气的景物,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等。结合全文可知,这里描写山中环境是为了突出军人们的坚强意志,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由句子“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可知,将军“目光严厉”是因为看到又黑又瘦的士兵在风雪中执勤放哨。②由句子“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可知,将军“更生气”是因为得知士兵长时间在这儿执勤。③由句子“他是团长的……弟弟……”可知,将军“惊愕”是因为得知这个执勤的士兵原来是上校的亲弟弟。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司令和团长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本篇小说在最后才点明站岗的士兵是团长的亲弟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崇高境界,衬托了哨卡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通读短文可知,从将军到海拔最高的哨卡去考察这件事中的言谈举止可看出将军是一个不怕危险、关心战士的人。 故答案为:
(1)这篇短文写的是在一个陡峭的雪峰顶上,一位将军和一位上校带领着一群军人顶风冒雪去慰问哨卡里的战士。这位团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而他的弟弟忍受着狂风肆虐,没有一句怨言。 (2)环境 突出军人们的坚强意志,为后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看到又黑又瘦的士兵在风雪中执勤放哨 得知这个执勤的士兵原来是上校的亲弟弟
(4)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崇高境界,衬托了哨卡战士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从将军到海拔最高的哨卡去考察这件事中的言谈举止可看出将军是一个不
怕危险、关心战士的人。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1.作文。
幸福是你劳累时父母的陪伴,老师赞许的目光,同学有力的支持,是你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同学们,你心中的幸福是什么?请选择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写生动,不少于450字。
【分析】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幸福”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幸福。幸福是对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现在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每天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关爱的话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验到幸福呢?选择一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去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你幸福的生活,无论怎样表达,都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表达自己最想说的。写作时要抓住“幸福”这个题眼,表现自己的幸福,通过典型的事例,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这就是幸福
幸福的种子总在不经意中播种,在它开花结果时,那种幸福的味道便会与你一路同行!那种感觉像冬日的阳光,更像香甜可口的糖果,暖暖的!甜甜的! 过春节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如果能在饺子里吃到硬币,那更是福上加福!因此,每到新年,我就把所有硬币都交给妈妈,而妈妈只包三四个,说:“包的少能吃到才叫有福气呢!” 今年过年,也是如此!早上一起床,我最期盼的可不是“收”红包!也不是吃饺子!而是饺子中的硬币!等啊,盼啊!一锅香喷喷的饺子终于好了!我心想:哈哈!今年硬币非我莫属啦!
开始吃饺子了!“一个,两个……七个。”看到老爸老妈都吃到了硬币,而我还没吃到,不禁生起气来!真是的,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吧!越想越生气,干脆不吃了!就在这时,妈妈递过一个饺子,说:“再吃一个,一定有硬币!”我不情愿、慢吞吞地咬了一小口!“啊!真的有硬币呀!”看着我笑,妈妈也笑了起来!我想:这是天意呀!硬币和我这么有缘真没办法!哈哈!此时我的心情真是“拨开乌云见太阳”!不吃饺子的念头立刻烟消云散!
还差一枚硬币没人吃到,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妈妈和爸爸的碗!这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妈妈把每个饺子都夹掉一块,发现没有硬币就自己吃掉,哦,我终于明白了……
此时,我被妈妈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突然觉得,饺子中吃到硬币有福气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饺子中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才是最真切、最宝贵的! 妈妈为我播种了幸福!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我必将像妈妈那样把幸福传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一生也伴着幸福同行!
【点评】这篇记叙文语言优美流畅,记叙了过年时吃饺子的一次经历,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的爱意。小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语言幽默而富有生活气息,是一篇好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