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较为明显,不仅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技能,还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需积极借鉴外国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我国高职实情,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使人才培养的对接,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服务社会能力。基于此,文章对现代学徒制的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前言:
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行会,是人类早期的职业教育形式。行会采用契约形式来规范和约束学徒与之间的关系,同时执行的考核制度非常严格。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新兴产业的诞生,社会逐渐开始需求高级技能、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而很少需求简单熟练的人才,学校分门别类的人资培养如何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教育学家及企业共同面对的话题,并因此而引发各种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模式就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主要集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工作环境于一体,在企业主导下完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概述
相较于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由其转变而来的。世界各国自从有手工业生产,本国特有的“学徒制”便逐渐形成。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各国学徒制分别显现出差异的文化特色,简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与传统学徒制完美融合的产物。基于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型专门、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的指导下通力协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带徒弟”的培训方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即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界定。 2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相关研究
由传统学徒制演变成现代学徒制,所以部分教育学家在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研究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差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十分广泛,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操作效果及实施效果上始终存在诸多问题。苗小兰(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认为,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对教育内容进行组织的,且都有“注重能力培养”、“严格的技术训练”等共同点。但是,在知识类型、学习结果的评估与学习方式方面各有各的优势。刘群(华东师大)等,对德国现代学徒制、英国与美国现代学徒制、日本现代学徒制与我国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各自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徐瑾劼,对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主要分析比较的内容有:实施动机、培训目标、课程特征、证书融通性、培训框架等。
3现代学徒制的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延续了其过程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体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据了主体地位,
确立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获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学生在学校期间,通常使用2+0.5+0.5或者2+1的模式完成学业,及1年企业顶岗实习及2年在校课程学习的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半年顶岗实习和半年专业实习及2年在校课程学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修满校内课程学分同时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获得毕业证书。此种模式集企业岗位与学校教育需求于一体,学生在毕业后就成为熟练工,并对初级岗位工作进行胜任。
但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发展的产物,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不但与过去的体育教育类的职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还与其他类别的高职教育有着很大不同,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性质,所以基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困境慢慢浮现出来。其中主要浮现出来的困境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模式改革内容相比,改革形势匮乏,教育思想-理念精神-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实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改革精髓全面呈现出来;其次,在模式中不够注重综合素质的价值,完全忽视了对复合式人才内在精神的培养,如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及思想教育等。再次,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不够深入,现阶段,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对合作办学协议进行了建立,但是合作形式也仅仅只限于劳动力供求,像校企共同治学办学、合作开发课程等深度合作形式还比较匮乏;最后,企业人才需求与校内课程不相适应,在学校教学模式中,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很难被全面呈现出来。
4现代学徒制的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4.1合作企业的支持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对与用人单位协作培养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问题是到哪里能找到容纳那么实习岗位的单位。此外,这些学生的工作经验几乎为“0”,去实习通常会让接收单位感到困扰,严重时还会带来诸多安全管理隐患。高等职业院校通常是为了学生实习而合作,很少考虑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事实上学校与企业双方互惠双赢的局面和机制并未形成。
4.2“”的认证与监管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即单位技术员工与培训教师的角色。的选拔、的认证及的监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可轻而易举地选拔出企业内的优秀技工,但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高技术水平的工人并不一定适合担当学生的培训。监管也是需要探究的问题,由企业人资部门负责管理,又接受学校的监督,但不能拿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管理、考核机制对进行衡量与评价。 4.3需提供相应的支持
不管是基于劳动机制探究培训与学徒制的开展与推进,还是基于教育机制探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搜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扶持性。不论哪方面的改革,均需要的宏观作为保证。 4.4强化校企协作,明确权责
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过程更加规范、更加合法的必要措施之一,是法律条例的订立。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有法可依,才有利于模式的大面积推广与良性循环。对校企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过程的完整流转,技能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才能迈向新的台阶。 4.5行会辅助协调
建议建立企业集团的联合发展基金会,建立各类企业集团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基金会可以为校企沟通服务,也可以作为中介调节机构,调整和处理校企之间的误会,在的引导下,保持校企关系的和谐发展,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以及较强实践技能的技能型专门、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带徒弟”,实际执行还需相关机制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子漩关于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0)。 [2]宋振国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1,29,(23),14-15。
[3]谢晓华王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4]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14(01):28-32.
[5]赵鹏飞.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6]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15(0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