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3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1.2008 雨情、水情和有关预报。 气象部门:负责山洪灾害防治区域内 暴雨和异常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按时向防 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 王心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 移、调度、保障等工作组。各村建立以 村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 御工作组,并成立以基千民兵为主体的应 急抢险队,每个村组均需根据本村地形及 人员分布情况确定若干名信号发送员。 职责范围: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 区域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制定、完 善山洪灾害防灾预案,落实山洪灾害防御 避灾躲灾的各项工作。 (2)掌握汛期气象形势、雨情、水 介绍了山洪灾害防灾预案编制原则,重点讨 论防灾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和防灾措施。 汛抗旱部门提供长期、中期、短期气象预 报和有关公报。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泥石流、滑坡 的监测 防治 预警等工作,并确保灾 害信息的上下畅通。在汛前将已查明的灾 害危险点、隐患点通知到各村及每一个 人,加强群测群防网络。 财政部门:债责及时筹集调度防灾资 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戗。 交通部门:负责汛期优先支援运送防 汛抢险物料,为紧急抢险及时提供所需车 辆等运输工具,并负责本系统所辖:[程设 施的防汛安全。 物资、商业、供销部门:负责提供 抢险物资供应和必要的储备。 山洪灾害;预案 山洪灾害防灾预案(简称“预案”) 是为预防Llj洪灾害,事先做好防、救、抗各 项工作准备的方案。山洪灾害和其它自然 灾害一样,既具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 性。由于山洪成灾速度快,受灾区大多为经 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口分散,交通、通讯 不便,预报、保护和救护难度大。山洪灾害 的防御多采用躲灾、避灾方法,房屋、公路 和铁路应尽量避开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成 灾暴雨发生时人应及时躲避。预案制定的 原则一般为: 情、险情、灾情等有关信息,根据汛情 需要发布相关预报、警报及汛情公报。 (3)组织检查汛前准备工作。包括 思想、组织、责任制、预案、工程 清 障、通讯报讯、防汛队伍、抢险物资等 落实情况,以及定期进行险工险段、泥石 流、滑坡等隐患的监测情况,动员、组 织群众安全转移避险。 (4)负责防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防灾资金的计划管理。 (5)负责统计上报灾害情况。 (6)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调配抢险 力量。 农林业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植 被、水土保持等有关内容的灾害防灾预 案,并报上级部f J备案。 广电部门:负责山洪灾害知识的宣传 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 灾害自救自测能力。 民政部门:负责灾民的安置和救济。 发生灾害后地方要立即进行抢护转 移,使群众尽快脱离险区,并安排好睨险 后的生活。各工农业生产部门组织灾区群 众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1)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落 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 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 制。 (2)反映各地山洪灾害的致灾原因 和致灾特点,对山洪灾害主要是采取预防 和避让措施,通过预案的实施,能切实保 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7)组织防灾通信和报警系统的建 设管理。 门:负责防汛治安管理和安全 保卫工作。制止破坏防洪工程的水文、通 信设施以及盗窃防汛物料的行为;维护水 利工程和通信设施安全。在紧急防汛期间 协助防汛抗旱部门组织撤离山洪灾害发生 区的群众。 (8)组织灾后检查。开展防灾减灾 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推广先进防灾减灾 科学技术。 (9)认真严格执行上级命令,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 LLl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 保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发展。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和督办山 洪灾害防灾减灾指挥部的重大决策,负责 中国人民及武装:负 有协助地方防汛抢险和营救群众的任务。 1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 组织机构:成立以辽宁省主要领导负责 的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指挥部,其日常办事 机构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与省防 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各级防汛 抗旱指挥部为间级防灾减灾的指 挥机构,负责人为各级主要负责人。 各级计划、财政、水利、国土、气象、 交通、广电、农业、林业、地矿、城 建、乡(镇)等部门要在统一领导 下,切实加强领导,履行各自职责,密 切配合,协同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区域的山洪灾 害防御工作。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 (镇)防汛指挥机构应设信息、监测、转 灾情紧急时 有执行重大防灾措施的使 命。 其他有关部门:均应根据防灾抢险的 需要积极提供有利条件,完成各自承担的 防灾抢险任务。 2防灾措施 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 则。 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 山洪灾害的预报和防治,完善山洪灾害防 御的预报系统,对可能导致重大山洪灾害 的水文情势、气象形势、地质现象等及时 组织专家会商或决策。 水文部门:负责山洪灾害防治区域内 降水、水位、径流等水文水情监测预报。 当防治区域内降雨、冰凌和河道、流量达 到一定标准,应及时向防汛抗旱部门提供 2.1制定防洪减灾的科学战略 山洪灾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问题。国 内外实践说明,减轻【IJ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去 控制自然界的山洪泛滥;另一方面则应渊 擎社会机能,建立科学实际的防灾预案以 适应山洪。 辽宁省是全国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份之一。现有防洪减灾能力比较薄弱,存 在许多问题。如防洪工程标准低,河道险 工险段多,清障难题多,病险水库还没有 得到全部处理,大量的山区防洪工程和设 施急待维修和提高等等。在自然气候条件 很难预测的情况下,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 产以及社会的稳定极易面临严重洪水威 胁。因此,进一步完善防灾预案建设及救 灾措施尤为重要,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 化的建设,为防洪减灾赢得了时间,争取 了主动,扩大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系统的建立将为提前预见山洪灾害的 发生,有效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重要支撑。充分 利用现有气象站网、水文站网、地质灾害 站网、通信系统及信息网络以及现有的预 警信息分析、加工处理、产品制作系统。 在此基础上,建立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 体化的防灾体系。 通过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山洪灾害危 险点的分布状况,对于规模大、危害严重 的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以专业队伍为主, 群众配合,派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门仪 器进行监测;一般灾点,以群众监测为 一余油饱和度值比较低;而储层物性较差的 义,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山 洪灾害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减轻山洪灾害 是全社会的事情,是全省人民、各行各业 的共同的事业。积新中国成立以来4O多年 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辽宁省形成了较 为科学的战胜山洪灾害的战略。那就是, 把防汛抗洪作为富邦、造福子孙后代 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全社会 的洪患意识,树立长期的抗灾思想,建立 科学实际的防灾预案。在山洪灾害防治区 应认真贯彻国家提出的“安全第一,常备 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 则,根据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实际情况,通 过建立科学的防灾预案,确保发生山洪时 乡镇、交通、工矿企业、商品粮基地和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2.2加强预防措施 腱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 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的退耕还林,一方 面将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对退耕还林 的地方应严格监管。防止发生一边退耕、一 边又在开垦坡度大干25。的地方用于耕作。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 宣传,提高人们对山洪的防治意识、对生态 系统的保护意识,改变人们落后的观念,号 召人们保护环境。加强河道的管理力度,控 制水土流失,严格禁止侵占行洪河道行为, 疏通洪水宣泄渠道。灾害多发区及重点灾 害区负责人要熟知隐患点的山洪灾害防灾 预案。结合辽宁省山洪灾害的实际情况,山 洪灾害的预防主要采取监测、避让、搬迂等 措施。 2.3建立山洪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戳 蔓轰麓 ≯ 主,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可将监测与 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由危险 点所在乡镇选派责任心强的村民通过技术 培训,成立监测组,制定岗位责任制,划 分责任区,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开展简 易监测,制定以人员和财产转移为主要内 容的防灾预案。从县到乡,层层签订责任 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责任 制,形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专业性较强 的站网式为先导,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体 系。 在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的同时, 重点加;虽站网式监测体系建设,利用相对 成熟的理论和基本可靠的预报判据,对重 要灾害危险点,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自动 化水平,基本实现监测数据的适时采集、 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和预报,最终建成基 本完善的山洪灾害防灾指挥系统。 2 4具体划分灾害范围,成立抢险 突击队 山洪灾害往往是始发干某一地点或部 位,迅速形成洪水、泥石流,袭击下游 沿线。在得到山洪灾害警报后,迅速组织 抢险突击队进行救灾。抢险突击队应以基 层民兵为主体,每个灾害点(村组)均 需根据本区域地形及人员分布情况确定若 干名信号发送员。调查本地区山洪灾害的 类型、特点,再进一步明确细化危险区、 警戒区和安全区的范围,调查“三区”范 围内的村组、人口。依据地形特点、山 5矿床成因 建立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是防 洪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非 工程措施。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气象卫生 的出现,测雨雷达的问世,以及高速计算 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项工 作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繁杂、重复的人工劳 动,而走向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无线通讯 为动脉,实现了遥感、遥测,雨情、水 情、工情以及洪水预报调度等连成一体的 现代化防洪信息网络。防洪信息网络现代 洪灾害类型、人口数量以及工程情况等, 标明危险区、警戒区向安全区转移的路 线,注明临时避灾的地点。划定成灾暴雨 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规定预警信 号和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转移路 线、转移人员安置办法和地点、转移安置 任务的分工,制定人员转移安置的原则和 纪律,转移后的生活安置、医疗等。 [1】罗锦华+广东省从化市古田铁矿地质特 石美 西癣 £矿.2005’9¨ [2]i李明高 ,谌后成。广东省连山县永和镇 铜锣塘铁矿基地质普查报告 2lo05,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