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上语文版必考文言文梳理

七上语文版必考文言文梳理

来源:九壹网


九二班七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梳理

一、《三峡》

1、 本文选自《水经注》,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2、 字词解释:

自:在 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 阙:通“缺”,断缺 自非:如果不是 曦:这里指太阳,早晨的阳光 襄:冲上,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达 虽:即使 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 不以:也没有这么 山献:山峰 漱:冲荡 良:确实,实在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潭水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这里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林寒涧肃: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连缀;引,延长 响:回声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句子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如此快。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从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

渲染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氛围,以及山高峡长的地形特点,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哀婉。

一、《观沧海》 1、 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选自乐府诗集,原是《步出厦门行》的第一章。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耸突兀;

海水多么动荡,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3、 结合诗句,谈谈虚实结合手法与本诗的运用及好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写 荡漾的海水和耸立的山岛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及周边的壮观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四句虚写。 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大海的浩荡无际。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场景。

好处:虚实结合,虚写内容对实写有效补充,丰富,更能表达海的磅礴气势,衬托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4、观字总领全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情的明月人格化,明月成为李白的化身,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远去,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关切、不舍之情。

3、“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悲哀。

三、《夜雨寄北》

1、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情和思念亲人之情。

3、诗中虚写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何当”一词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创设了一个与亲人团聚的欢乐情景,并巧妙地通过时间与空间往复回环,现况与未来的对比,情景交融,写出游人思归心切,又反衬出诗人当下郁闷、孤独、苦寂的心情。

4、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句景物描写,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

四、《望岳》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2、重点句子翻译: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造化:天地,大自然。钟:集中,聚集。割:划分,剖分。昏:傍晚,这里是“晦暗”。晓:天亮,这里是“明亮”。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子 赏析

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4、“ 阴阳割昏晓”中 “割” 字赏析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险峻陡峭的形象。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会当:定要。凌:登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无限怅惘的心情。

两个典故的赏析:

前一句长时间在外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闻笛赋”表示悼念。后一句引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作者回归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沉舟、病树 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比喻诗人自己。这两句诗的运用,使整首诗的格调为之高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境界,从这两

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虽遭遇不公,却依然豁达开朗的胸襟。

4、谈谈你对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理解。

译句: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表明诗人在朋友的鼓励下要振作精神,奋发有为,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

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既是惜别之意,也是宽慰之语,道出彼此情谊之深。这两句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又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伤情调,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七、《登飞来峰》

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家之一。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站的高才能看得远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

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告诉了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眼前的困难。

“浮云”在本诗指阻碍,困难或谗佞小人。

《木兰辞》

<一>、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南北朝时的北方民歌。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乐府诗中“双壁”

<二>、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斗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战士们的铠甲上。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3、“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出哪只是雄,那只是雌呢?

<三>、炼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飞”字的赏析

“飞”字既照应上文,反应当时战事紧迫,行军神速,又为下文木兰凯旋埋下伏笔。把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女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