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可能开展和发展方向
作者:程紫煜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
摘 要:在中国和,驻校社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必须有的职位,而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机构中,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社会环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协助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学校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因此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中国;发展方向         一、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在1906-1907年之间,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哈特福德三个城市分别出现,此时的学校社会工作于学校系统之外,由私人机构和市民自发的组织进行服务,服务的方向主要面对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
在这三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不相同,纽约的发展是因为两个救助儿之家的负责人认为社会工作者必须要与儿童在学校的老师之间进行沟通,同时派了专人走访儿童的家庭和学校。而波士顿最初是由妇女协会组织走访学校以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而在哈特福德是因为心理门诊的医生们觉得针对儿童的病情需要走访她们的教师。
从以上三个城市最初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中不难看出,学校社会工作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家庭和儿童,其中夹杂着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知识。
从三个城市发展社工之后的1913年纽约罗彻斯特教委成立走访教师协会,得到收益之后美联邦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购买这种走访教师的活动,规定走访教师的社区为这些走访教师提供工资,规模扩大之后美国走访教师联合会成立为其成员建立了一套标准和制度,在经济大萧条之后走访教师变成了一种更专业的提供精神关怀的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驻校社工。
二、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曾经出现过,在20世纪早期,青年教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会组织,帮助一些青年更好的进行个人生活等的自我调整,更好的适应社会。除此之外,中国还曾经成立过一些关爱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类似于儿童福利会、家庭行为指导所、儿童福利人员培训委员会等,直到2002年在上海浦东区社会发展局的支持下,国内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2004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编审会通过学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学校社会工作教材。
在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发展学校社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学生来讲,学生的社会生活主要地点在学校和家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全社会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关注,家校社三者联动的机制才能给学生营造出最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但是在我们这些联动的机制中间缺乏联结者,心理辅导老师、学生班主任、学生家长都无法精确的进行针对学生身体、精神、学习的联结,驻校社工在学校中也起到联结者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价值观等不断受到冲击,学生的问题已经不仅只存在于学习、交友中,性、经济、法律、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等问题交织。所以学生的需求多元化要求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多元化,单纯的心理辅导、作业辅导等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社工却可以在此领域发挥本专业的专业技巧,进行综合性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学校中的每位老师都各司其职,每位教师都空余不出来时间关心自己工作范围之外的地方,因此,学校需要有外界的力量帮助学校完成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联动。同时,社会工作者和这些多方面力量的配合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社会工作者擅长做资源的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量,而心理辅导老师擅长针对单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度的辅导和交流,二者并不互相,反而相辅相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学校其他已有教师与社会工作者的相关性也是如此相辅相成并不冲突。
三、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的服务内容         (一)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开展方向         1、学生
针对普通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可以开设的学校社会工作方向有:日常学习生活的减压小组、兴趣爱好的教育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增加新友谊的交友小组、学习至于放松的游戏、电影、音乐类型小组等;
针对偏差行为的学生,我们可以开设有关直面网瘾的小组、引导专业人士的针对解决毒瘾的小组或者辅导、针对偏差行为例如打架斗殴等的干预小组等。         2、学校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的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后回到家中也许还要面对家庭琐事和社会琐事等,针对教师我们社会工作者可以做的就是减压小组等。可以包括倾听小组、游戏、音乐、电影的放松小组。同时针对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培养方向,开展经验交流小组、新方法推广小组等学习型小组。同样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我们社工还可以整合资源,开展针对年轻教师的情感类小组,针对爱美教师的服装搭配、美容养颜类的经验分享小组;旅游小组、化妆小组、烹饪小组等小组都可以让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进行身心的放松,以更加好的姿态投入到对学生的教学中去。         3、总体性的服务方向
1)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发展性,教育性或者预防性服务 2)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救性,改善性服务 3)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         四、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持: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偏差行为:
行为偏差,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规范的行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节、教育方式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影响而形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前者通常指轻微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道德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后者则是指犯罪行为。         角色理论:
它强调人的行为的社会影响方面,而不是心理方面。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它试图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揭示其中规律的研究领域。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学习理论: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标签理论: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本质的,绝对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之所以存在时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成员用规范对某些其他社会成员加以制裁,人为地贴上标签的结果。
失范理论:失范就是人们在运用制度化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所出现的偏差行为。
亚文化理论:偏差行为所遵循的也是一种规范,只是这种规范是不同于主文化的亚文化。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与这种文化中,就会习得并自觉遵从这种亚文化。与这种亚文化接触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接触越深入就越容易习得并认同这种亚文化,尤其是这种群体中的新成员和下一代很容易受到这种亚文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生态系统理论等。         五、学校社会工作可行性的介入路径         1、和学校以及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大力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名词也逐步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来,但是目前的仅仅是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没有涉及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内容,所以我们社会工作者还是要争取到更多的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认可。
可以利用制度优势将学校社工纳入到学校成立制度中来,建立岗位编制、配合、进修、晋升制度等,鼓励学校社工的产生,给予社工保障。         2、学生和老师、家长的自主寻找
目前在社会中成立了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上海、等地也有很多成熟的社会工作运营机制,在这些地方的社会大众已经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认可,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寻找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学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进而对社会工作者产生重视,吸纳社会工作者进入到自己的学校中来,由下而上的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由此学校社工就可以开展面对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3、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形式发现存在困境的学生,通过主动介入的形式了解服务对象的困境根源,从而开展工作。         六、学校社会工作的整合和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首先可以整合的是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的三方联动,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或者是学生家庭解决困境,帮助教师和学校解决困境减轻压力,做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同时一定有机会进行家庭社会工作,因为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家庭问题的因素,所以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接入到家庭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同时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元,所以通过对家庭的介入还可以接入到社区、社会等与社会进行连接,帮助社会更好的运作。
经过以上过程的铺垫,学校社会工作就可以发展成由学生自己咨询的良好平稳运营状态。通过长时间的信任积累,最终我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会发展成类似于西方国家一样的普适性教育学科,像国内的马克思毛概一样成为必修的学科,辅助教育工作,从小开始学习如何自我、如何融入社会等,让每个人都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帮助社会健康的发展。         七、总结和分析
在学校社会工作的进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观,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切入方法最好使用小组工作方式。在学校中充分与学校的老师、家长进行互动,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境。作为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我们是学校的一份子,需要融入到学校中去,通过日常的互动,深入学校的日常运作,这也是了解学生生活环境的必须要做的一方面。
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中,要与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做好互动,再出现需要进行家庭治疗、社区治疗和社会组织介入的时候做好转介工作,与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来完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作者简介
程紫煜(1994—),性别:女,名族:汉,籍贯:辽宁,职务/职称:无,学历:研究生,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人文社科)。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