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凝练——兼论汉中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精神

《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凝练——兼论汉中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精神

来源:九壹网
2018年第7期 (总第17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7.20l8 Gener ̄.No.175 【文化视野】 《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凝练 ——兼论汉中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精神 李宜蓬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汉中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汉水汉中》 ·杰》、 ((地·勤为六集的题目,全面介绍了汉中的 纪录片以《源· 、 《山·魂》、 ((争·融》、《通·途》、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拍摄场景壮美宏大,主题鲜明深刻,内容丰富充实,社会反响非常 强烈。《汉水汉中》的主题选择和文化精神的提炼,是对汉中文化的深刻揭示,必将成为汉中文化建设和对外宣 传的崭新名片。 关键词:《汉水汉中》;城市形象;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8)07—0070—04 “蟠冢导漾,东流为汉。”【 Jl配汉水发源于汉 中宁强的蟠冢山,如一条玉带,蜿蜒盘旋,一路向 东,汇集千百条河流,最终注入滚滚长江 “语日 ‘天汉’,其称甚美。”【2 汉中得到汉水的滋养孕 ]育,如一位处女,美丽安静,淡定闲适,历经千百 年岁月,最终成就秦巴天府美誉。当前,汉中正在 紧锣密鼓地开展“三市”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区域 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挖掘汉 中的历史和文化,展现汉中的地理和风光,树立汉 中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三市”建设题中应有之 义。 “近年来,汉中市通过多种渠道,常态化进行 城市形象宣传’ 翻力争将汉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生态和资源禀赋、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推向陕西,推 向全国。2016年7月,在汉中撤地建市20年之际, 由汉中员会、汉中市、央视科教 频道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纪录片《汉水汉中》在 理·中国》策划人、《汉水汉中》专题片导演于波 在 汉水话汉中说心路》一文中有比较充分的 介绍。笔者反复观看此片,并结合对汉中历史文化 的理解,谈一下《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选择的 价值,进而阐发汉中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精神。 一、恢宏博大: (叙水汉中》主题的凝练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河流密布,汇成汉 江,以《汉水汉中》为题拍摄专题片,展现汉中形 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从汉中的山水人手。2015年 出版八集地理文化纪录片《汉水汉中》脚本,就是 这样的思路。该书由汉中市水利局和汉中市文联主 编,由汉中文化学者王蓬先生担任总撰稿,当时设 想纪录片分为八集,分别是《汉水溯源》 丐水黄 水石门》 (镰泉让 水南 ((傥 谷酉水》 ((牧马泾水》《水润京华》等,自西向 东,介绍汉中境内汉水流域的条条支流。汉中 魏增军、王建军为之作序: “《汉水汉中》 以汉水为切人点,力求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婉转的解 说,为广大观众讲述汉水与汉中之间一脉相承的历 史渊源和联系,讲述汉中优美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 历史文化,讲述汉中古水利设施的重要意义和改革 开放以来水利建设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讲述汉中多 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 事,讲述勤劳质朴的汉中人民为国家实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所做出的巨大牺牲。”闱 如此构想,立意 CCTV一10科教频道 理中国》栏目播出,其拍摄 场景壮美宏大,主题鲜明深刻,内容丰富充实,不 仅在汉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 注,成为汉中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的崭新名片。 《汉水汉中》节目组经过精心选择,以《源·流》 ((山· (争· ·途》从· ·灵》 为六集的题目,对于汉中地理、自然、历史、文化 的全面展现,成为树立和宣传汉中城市形象的最新 和最好的媒介。关于《’汉水汉中》的拍摄过程,尤 其是主线和主题的选定,电视台科教频道 收稿日期:2018—06—04 作者简介:李宜蓬(1972一),男,黑龙江肇东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团etAN GJING d,YUWEN 李宜蓬:《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凝练 不可谓不高,但是如此线性结构的处理方式,各章 节虽然清晰,却过于拘泥于汉水在汉中境内的走向 和分布,明显存在站位不高、亮点不突出的问题。 于波先生接到《汉水汉中》纪录片的拍摄任 务,就深感任务的艰巨, “我深知汉江上游所在的 秦岭、巴山地区,自然条件、历史演进、沧桑世事 非常纷繁复杂”,只有勇于接受挑战, “深入挖掘, 用心思考,把握主线,理出头绪,一定能够串联起 绚烂、清晰、富有感染力的篇章来”。[5]46从西安 乘车奔赴汉中,一路仰望巍峨的秦岭,于波先生产 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动: “要知道,这一座座高山都 曾经经过无数动荡,是四亿多年地球沧桑演变的见 证;不仅如此,每一座险山,每一道沟壑,还都留 有祖先的足迹,都镌刻着华夏历史的印记。如此景 象,先声夺人地给了我一个启示——这部作品,开 篇一定要气势磅礴,整体架构一定要宏大、厚重。”嘲47 只有亲身走过西汉高速公路,见识了秦岭的巍峨和 壮阔的人,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于波作为央视 秦岭巴山深处、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华夏大地最著 名的治水传奇,与汉江有着不解之缘。以下就从大 禹治水人手,通过探访汉水源头,将汉江地理上和 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现出来。大禹治水,始于汉江的 源头,唐代诗人胡曾《咏史诗·蟠冢》云: “夏禹 崩来一万秋,水从蟠冢至今流。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6J俐正是因为有了古往今来人 们兴修水利,才使得3 000里汉江造福两岸的百 姓。古代汉水上游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山河堰,现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一江清水送北京,汉水 源源不断地流向京津、华北,成为支撑中国生态改 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一条清流。 “不仅是汉 中人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的一条跳动 的血脉。”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嘲507汉中南北的 秦巴山地,山势雄伟,处于中国第二阶梯的核心区 域。汉中山峦叠嶂,平原弥望,风景秀美,物产丰 富。巍峨的秦岭挺起中国的脊梁,浩荡的汉江滋养 《赶乜理中国》的策划人,其对汉水汉中的感知,就 中华民族的血脉;春天的油菜花海令人心旷神怡, 为这部专题片定下了宏大厚重的格调。 秋天的桂树飘香又让人神清气爽——汉中,是中国 在具体确定纪录片结构的时候,于波先生认识 地理版图中心的一块宝地。 到“汉水汉中”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 “汉江,自 水汉中》第二集《山·魂》起笔不是从对秦 西向东,穿越秦岭、巴山,穿过汉江盆地滚滚东 巴山地的叙述开始,而是以阳春三月汉中盆地的春 流,它是勾连起这一方山川大地的魂。同样,《汉 茶和油菜的美景写起,看似闲笔,其实都是为下文 水汉中》这部纪录片,也应该以汉江为轴,为魂, 追溯秦巴的身世做铺垫: “地理学中被称作秦巴山 去架构和铺陈。”嘲帕但是线性结构明显过于简单, 地的这片山川,却有着非凡的自然身世,他的变 需要高屋建瓴,更宏观地把握汉中及汉水的文化特 迁,深刻地影响着中华大地的地理、气候和人类活 点。经过审慎思考,于波先生初步确定一集写水, 动。如今,穿行在崇山中、沟壑间,我们依然能寻 写汉江;一集写山,写秦岭、巴山;一集写路,写 找到地球漫长演变的踪迹,它们将还原出波澜壮阔 驰名天下的秦蜀古道的修建。 “再佐以汉中历史上 的自然进程。”【 0] 由此可见,电视片不仅要展示 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军事战例,便是整整四集的 现实的山水秀美,更要揭示山川的成因和地质演 内容。”[51鹕在科教频道阚兆江总监的提示下,又 变,从而使电视片具有历史的沧桑感。 增补了“人杰”“地灵”两部分内容,从而构成了 三、兵家必争:汉中历史地位的呈现 电视纪录片的完整结构,也形成了对汉中地理、历 史特征的全景式概括,完成了对汉中城市形象和文 秦岭和巴山,是汉中的天然屏障,使汉中成为 化精神的精彩提炼,成为专题片的点睛之笔。 个封闭的盆地。但是位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 间的地理位置,又使汉中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节 二、山高水长:汉中地理特点的概括 点。汉中沟通秦蜀,交通便捷。翻越秦岭的道路分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1728 别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翻越巴山的 汉水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 道路分别有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南北蜀道都 “江、淮、河、汉”四条大江并称,都是中国的母 在汉中交汇,由此,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几 亲河,当然,汉水最终汇人长江,成为长江的最大 个重要的时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汉中以 支流,但是其滋养的汉中盆地、南阳盆地和江汉平 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每吸引帝 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王将相的目光,成为争夺的一个据点。“汉中在历 《汉水汉中》第一集《源·流》开篇就从中华文 史上的沉浮升降确实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因 明与大江大河的相生相伴说起,然后说治水是中华 ‘战时战略地位急剧上升,楚汉战争、三国战争、 文明奏响了最初的华彩乐章,进而引出汉江发源于 抗日战争、‘三线建设’莫不如此。”同2 一BIANJIANGJINGJI YUWENHUA回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年第7期 “汉中开汉业。”[81 《汉水汉中》第三集 ((争·融》就以秦汉时期对汉中的争夺,展现汉中的 历史地位。先是刘邦封汉王,都南郑,在汉中封坛 拜将,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一统天 下,成就两汉400年伟业。然后是刘备与曹操争夺 汉中,定军山一战,黄忠打劈夏侯渊,乘胜占领阳 平关,随后在汉中自立汉中王,建立蜀汉政权。日 后诸葛亮屯兵汉中,出师北伐,成就一代名相的不 朽传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汉水汉中》 第四集《通· 则强调古人开山辟路、筚路蓝缕 的艰辛,成为先民伟大创造力的见证。古人在修建 道路的时候,摸索出来沿溪成路、岭横越垭、陡峻 盘旋、险绝而栈等开路筑路的原则和经验,最终成 功地跨越了高耸险峻的秦巴山区,实现了“栈道千 里,无所不通” 瑚的效果。 于波在创作手记中说,汉江是电视专题片的主 线,与每一集的主题都密切相连: “第一集《源· 流》,着眼于汉江,铺陈出自古至今人类与汉江相 生相伴的画卷;第二集《山· ,水因山而生,千 溪汇聚,汉江东流,又在千百万年中不断改造着秦 巴山地;第三集((争·融》,汉江浸润的汉中盆地, 让这片沃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加速了汉中融 人中华历史洪流的步伐;第四集《通·途))中,正 是汉江流域的条条溪河,为人类劈山筑路题咏了先 决条件。”【5J 50这样写来,虽然表面上不再是以汉 江作为结构全篇的线索,但是草蛇灰线,汉江对汉 中盆地的塑造和影响尽在其中,达到了“形散神不 散”的艺术境界。 四、人杰地灵:汉中人文价值的揭示 汉中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很多珍 禽异兽和地质奇观;汉中人民对自然的爱护,也使 得这里成为生物繁衍生息的家园。熊猫、朱鹘、金 丝猴以及羚牛,是著名的秦岭四宝,集中生活在汉 中洋县和佛坪境内。汉中是朱鹛的最后一片栖息 地,如今,这大自然的精灵,自由翱翔在汉中大 地。汉中是野生大熊猫活跃的区域,是棕色大熊猫 的唯一产地。秦岭金丝猴毛色金黄,是名副其实的 金丝猴,也是金丝猴中最漂亮的一支。《汉水汉 中》摄制组深入秦岭腹地,拍到了野生大熊猫的足 迹。朱鹛的稀有性,甚至更超过大熊猫。1981年最 后7只野生朱鹛在汉中洋县被发现,轰动世界。如 今,经过大规模的保护,野生朱鹛已经有2000多 只。《汉水汉牛 摄制组还赶赴黎坪,拍摄新近发 现的中华龙鳞石。龙鳞石纹路、曲线非常优美,为 科学家研究秦巴山地复杂的地理演变,增添了新的 r—] BIANJIANGJINGJI YUWENHUA The Bordel-Economy And Culture No.7.2O18 素材。 《汉水汉中》专题片第六集展现的是汉中历史 上的英雄人物。洋县龙亭镇是东汉蔡伦的封地,蔡 伦造纸,推动了文明进程,至今洋县蔡伦纸文化博 物馆还完整地保留着蔡侯纸的制作过程。西汉的张 骞出生于汉中城固,奉命出使,历时l3年,备极 艰辛,却“持汉节不失”“不辱君命”,成为“凿 空”西域的第一人,是丝绸之路的先行者。东汉的 李固,忠贞爱国,直言敢谏,与外戚势力殊死抗 争,最终以身殉国。南宋抗金,吴磷吴蚧兄弟在汉 中奋勇抗金,取得武休关大捷,稳定了南宋的西北 边疆。陆游从戎南郑,诗风大变,洋溢着渴望杀敌 立功的澎湃激情,成为其一生诗歌创作的高潮,感 召了无数后人。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在汉中办学, 使汉中成为抗战的文化重镇,救亡图存、发愤图强 的火种,也深植于汉中大地。 五、奋发图强:汉中文化精神的昭示 水汉中》电视片的突出之处,不仅在于对 汉中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全面展现, 更重要是揭示汉中的血脉和精神。在《源·流》中, 强调汉江的勃勃生机,指出其“不仅是汉中人的母 亲河,更 华民族复兴征程的—条跳动的血脉。”[1Ol” 在《山·魂》中,指出“秦岭、巴山、滔滔汉江, 历尽沧桑,底蕴厚重,情怀无限。世世代代,汉中 人的胸怀中,融人了山的精神,水的气韵。他们勇 于进取,百折不挠,他们用辛劳和智慧,为自然书 写出最富魅力的诗篇。”【-o】 《争·融》中指出: “秦的数百年,为汉中的历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面看来,那期间汉中战事频繁,喧嚣动荡。但与 许多华夏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正是无数的变局,促 成了不同区域间的往来沟通;正是无数的变局,为 这一方山川大地,注入鲜活的生机和持续的动力。” 0]站 【在《地·灵》中,专题片用诗一样的语言咏唱道: “期待着,期待着,春回大地的时刻终于来临。秦 岭和巴山张开胸怀,迎接着第一股暖湿空气的到来 ……在这绚烂的自然交响乐中,崇山是厚重的底蕴, 江河是流淌的旋律,生命是灵动的华彩。”【10]51《汉水 汉中》专题片的最后,对汉中的文化精神做出了如 下概括:“汉中人的血脉中,有山的硬朗,有水的 灵动。战火的洗礼,锻造出无畏的品格;自然的险 境,磨练出坚韧品质;祖先的荣光薪火相传,辉映 出千百年的峥嵘岁月;继往开来,新机遇、新挑 战,奏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为汉中人带来新的征 程,为汉中大地勾画出新的前景。” 5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中地处偏远的内地,又 被秦巴山地所阻,其地域性格自然有封闭保守的一 李宜蓬:《汉水汉中》纪录片的主题凝练 面。汉水蜿蜒曲折,却滚滚向前,通江达海;蜀道 翻山越岭,起伏跌宕,沟通南北,又赋予汉中人民 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走出汉中,弄潮长江, 挺立高山,是汉中人民永恒的追求。于波也总结 影响力,讲好汉中故事,传播汉中声音,提升文化 软实力。”[12】应该说, 做水汉中》就是讲好汉中 故事、传播汉中声音的一部精品力作。在未来的汉 中文化建设中,应该“邀请名人、名家、名编导, 深入挖掘整理汉中丰厚的文化资源,寻找文化力 量,传播文化价值,打造推出彰显汉中地域元素的 优秀文艺作品、影视剧作,以精品佳作引领汉中文 化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推动全民文化自觉 自信。”【 习“让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时代 的正能量,转化为推动‘三市’建设、同步小康的 强大精神力量。”【 】 我想《汉水汉中》已经做出 道:“无论是自然演变历程,还是人类社会的进 程,总在不断跳跃着这样几个关键词:阅尽坎坷、 历久弥新、矢志不渝、锻造辉煌……而这,不正是 汉中大地自古至今英才贤达的精神特质吗?不正是 当今386万汉 往开来的巨 冲动力吗?”【 】卯 古往今来,大量文人曾经用诗词歌赋描绘汉 中,赞美汉中, “汉中的历史底蕴和自然景观,激 荡起文人无穷的才思;文人的诗词题咏,也辉映了 汉中的山川大地。”【l】】刀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更 应该用新的载体,宣传汉中,推广汉中。就此汉中 了很好的示范,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专题 片展示大美汉中新形象,为汉中的经济、文化事业 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宣传王春丽说: “立足扩大汉中文化对外 参考文献: [1]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袁小锋.铸造文化精品引领精神文明——汉中从文化古地炼就汉水名城[N].华商报,2016—08—11. [4]汉中市水利局,汉中市文联.汉水汉中[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5. [5]于波.思汉水话汉中说心路——忆《汉水汉中》最初的创作[J].行游汉中,2016(7). [6]彭定求,等.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马强.文化汉中序[c],/汉中市档案馆.文化汉中.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8]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汉水汉中》解说词[J].行游汉中.2016(8). ’ [11]李宜蓬.历代文人咏汉中:文学类专业素质与创新教育讲演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2]王春丽.在“追赶超越”中彰显文化担当[N].陕西日报,2016—11-30. [13]魏增军.《汉魂汉脉》序[c],/汉中宣传部,等.汉魂汉脉.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 The Refined Theme of the Documentary¨Hanshui and Hanzhong¨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Spirit of Hanzhong U Yi—pe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Arts,Hanzhong 723001,Shaanxi,China) Abstract: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hina S geographic territory,Hanzhong has abundant ̄esources and good environment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The documentary”Hanshui and Hanzhong”has six episodes,entitled”Source‘Flow”,”Mountain。Soul”,”Competition。Harmony”,”Transport’Route”,” People‘Brilliance”and”Place‘Glory”,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Hanzhong S geographical location,nat— ural environmen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with magniifcent grand scenes,profound theme and rich content. Arousing very strong social repercussions,”Hanshui and Hanzhong”will become the new name card of Hanzhong culture and publicity by revealing the culture of Hanzhong with refining theme and culturl spiarit. Key Words:”Hanshui and Hanzhong”;City Image;Cultural Spiirt [责任编辑:常延廷] B/ANJIANGJINGJI YUWENHUA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