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陈利昌
2005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 统计学原理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评阅人 一、名词解释(计8分) 1、统计整理 2、抽样调查 3、平均指标 4、动态数列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现象进行调查研究。( )
2.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
3.异距数列是指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 )
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用复名数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 5.甲汽车制造厂2005年第四季度汽车产量对乙汽车制造厂同期产量的比率是比例相对指标。( )
6.在抽样调查中,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下的抽样平均误差。 7.我国2005年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80公斤,这一指标是相对指标。( )
8.华农大历年招生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 9.价格下降后,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买商品20%,则价格指数应为80%。( ) 10.在组距式分组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组数多组距就大,组数少组距就小。( )
三、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统计的三种含义是( )、( )和( )。
2、统计调查中,所要登记其具体特征的个体单位,称为( )。
3、调查表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当调查项目较少时,宜使用( );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宜使用( )。
4、对广州市民营企业设备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 5、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总体单位所组成的小范围总体,称为( )。 6、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它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 7、发展速度是指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与( )之比。根据比较时期的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 )发展速度 和( )发展速度。 8、统计调查误差有( )和( ),其中( )也称抽样误差。 9、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以( )作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 )作为同度量因素。
10、某地区的GDP,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年增长率(即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14%、15%,则2005年比2002年增长(即定基增长速度)为( )。
四、单项选择题(10分)
1、我校某教授月工资50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高等学校数 B、教学设备数 C、教师工资 D、教工人数 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已知5个水果商店西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求计算5个商店西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5、广州拟对占全市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6、一个班级学生上课出勤率属于( )
A、动态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7、零售商品物价上涨2%,零售商品销售量增长5%,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 ) A、3% B、8% C、10% D、7.1%
8、对400名大学生随机抽取19%(即n/N)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在概率0.9545(t=2)的条件下,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 A、4.0% B、4.13% C、9.18% D、8.26%
9、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
A、1倍B、2倍 C、3倍 D、4倍 10、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A、年距增长量÷最初发展水平 B、逐期增长量÷前期发展水平C、逐期增长量÷最初发展水平 D、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五、多项选择题(12分)
1、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
A、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B、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最小 C、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最大
D、如果每个变量值除以一个任意常数A,则平均数也除以这个常数A E、如果每个变量值都减去任意常数A,则平均数也减去这个常数A 2、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农业总产值 B、年出生人口数 C、年末人口数 D、年末存款余额 E、某商品库存量 3、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有( )
A、产品合格率 B、人均粮食产量 C、男、女人数之比 D、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之比 E、一、二产业增加值之比
4、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不可以互相对换位置的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5、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有( )。
A、全及总体标志的变动程度B、抽样单位数多少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抽样概率
的大小
6、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2004年产量是2003年的120%,这是(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六、简答题(注意:请从下面4个问题中任选2个回答。每小题5分,计10分)
1.统计调查的种类是如何划分的?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3.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与平均指数法编制总指数有何不同?
4.试指出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主要学派(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贡献)
七、 计算与分析题
(请注意:1、2两题为必答题,3、4、5可选做其中的两个题。10+10+5+5=30分) 1.某公司2000—2005年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单位成本(元) 1380 1300 1250 1200 1180 1160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公司产品单位成本逐期降低量、逐期降低率和平均每年递减率(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
2.已知:某市有三种产品的出口价格及其出口量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出口量 出口价(美元) 2004年 2005年 2004年 2005年 鸡肉 吨 60 85 100 120 白酒 箱 500 800 90 150 西装 套 600 650 110 110 要求:采用指数的因素分析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分析该市三种产品出口价格和出口量的变动对出口额的影响。(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某市进行一项职工家计调查,在全市10万户居民家庭中采用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一个容量为400户的样本,获得该样本家庭食品月消费853元,又根据历史资料,已知该市居民家庭每月食品消费的标准差是36.3元。试求该市居民食品月消费的抽样平均误差;并以95%(t=1.96)的可靠程度估计该市全部居民家庭月食品消费的置信区间(计算结果请保留一位小数)。
4.已知:我国近几年来轿车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5%,2005年产量已达277万辆,今后若按这个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试推算:(1)2010年将达到多少产量?(2)如果2010年轿车年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辆,则2005––2010年轿车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又应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5.某服装厂采取随机不重复抽样方法,对2006年6月份生产的10000件休闲装进行质量检查,结果在抽查的100件休闲服中有5件是不合格品,要求: (1)以99.73%的概率(t=3)推算全部产品合格率范围;(请保留一位小数) (2)该月生产的全部产品是否超过了规定的9%的不合格率(概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