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 ,安排了《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 《夸父追日》 为略读课文 ,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八》。《古诗两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写成的,想象丰富。《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6、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7、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8、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9、培养阅读能力。
10、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 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13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1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2、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3、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4、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5、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6、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7、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2.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3.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4.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5.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视频、音频。 2.教学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本单元教学可用12---13课时
29.《古诗两首》 3课时 30.《西门豹》 2课时
31.《女娲补天》 2课时 32.《夸父追日》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4课时 单元机动(作业指导) 1课时
14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累计课时:97——99教时
29.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4.改写其中一首古诗。 教学重点:
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改写其中一首古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乞巧)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141 教学调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 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四、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五、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嫦娥)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4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两首诗 2. 说诗意
143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二、 讲讲其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 编故事 给其中一首古诗编一个故事。 例《乞巧》 改 写《乞 巧》 七月初七的夜晚,天空格外的幽蓝,群星闪耀,因为今天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相隔一年,他们一家就要团聚了。牛郎带着孩子在银河这边焦急地等待着,这几分钟仿佛比这一年还要长。他们日夜思念的人来了,只见织女迫不及待地从银河那边飞奔过来,牛郎和孩子们也飞奔着过去迎接,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他们一家四口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牛郎和织女互相倾诉着这一年的辛苦与不易,孩子们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泪水早已在他们的脸颊上横溢…… 这时,在人间家家户户的姑娘都为即将展开的“得巧”大赛忙碌起来。她们要在这个感动的时间对着月亮穿手中的红丝,最先穿好的就叫“得巧”,她们都想得到“得巧”,也想为自己祈祷一份美满的姻缘。 大赛开始了,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姑娘。她站在事先搭好的彩楼上,对着月亮,默默地祈祷了一会儿,便开始穿针了,她的手是那么的灵巧,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五彩线一条接着一条被她穿进了九孔针中…… 今晚的“得巧”产生了,就是这位姑娘,她在一片欢呼声中接受了这个称号,其他的姑娘们都十分羡慕她,都恭喜她,她笑得那么甜,那么甜…… 我想在银河那边的织女肯定也会为她高兴,为她祝福的…… 四、 默写古诗。
14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板书设计: 29 古诗两首 嫦娥 室内 烛影深 室外 渐沉 乞巧 应 悔 “我” 心境相似 夜夜心 【教学反思】
14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累计课时:100——10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2. 掌握学习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为百姓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旗以及相关规定。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流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教学调整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 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
14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四、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14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设计: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30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教学反思】
14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课时累计:102——103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49
教学调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学设计 四、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
15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15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31、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教学反思】 课时累计:105课时
15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32 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3.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搜集深化故事的资料。2.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教学调整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 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 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 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
153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 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 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的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6、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四、复述课文 五、总结: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 拿着 提起 迈开 ↓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 奋力拼搏 【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 106——109
15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 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识字的能力。
3. 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难点
1.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 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课前准备
1.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教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155
教学调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第二、三教时 (习作指导、讲评)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三、编写故事,修改 四、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15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五、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六、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第三教时 一、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二、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15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三、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15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8单元 设计者:杨新跳 2014年5——6月
教学反思
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