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梅: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农梅 (石河子大学计财处,石河子832003) [摘要]家庭农场是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困难、缺乏资金、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匮乏等问题。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在支持家庭农场发 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并指出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进行私有化,实行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农地产权保护和管理 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 制度。明晰的产权有效降低了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使土地交易 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 和租赁市场非常活跃,推动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 家庭农场即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 2_2 有力的财政支持及金融支持体系 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 引导在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干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构建新 及支持往往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力保障。世界各国大多都 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建立了有效的补贴制度及金融支持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生产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已初见成效。截至2016年底,已 生活及扩大规模的资金支撑。 有家庭农场87.7万个,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达41A万户,并形 2.2.1 法国的财政支持。法国家庭农场经营具有规模化、 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如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吉林延边、安 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 徽郎溪等地。然而,由于特殊城乡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 通过制定财政、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支 的农业小规模经营、农地分散使用,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且农 持农业。农业补贴目前已成为其财政支农行之有效的措施。法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于家庭农场需求,阻碍了家庭农场健 国农业补贴涉及农户生产各个环节,金额巨大,且已成为法国 康发展。受土地制度、人员素质、农场用工、法律和生产集 家庭农场和农户生产收入主要来源。近年来,法国由价格 群等方面影响,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探索阶段。家庭 补贴方式转变为直补,即通过银行将由价格因素造成的损失直 农场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实践多年,且比较成熟和完善,以发达国 接划到农户账户上。其次,加大了对生产环节的补贴比重, 家家庭农场为鉴,对推动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极其有益。 补贴金额与农场规模相关,58%的中型家庭农场每年可获得3 万欧元的补贴,而大型家庭农场每年可获得5~l0万欧元的 2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典型经验 补贴。同时,法国还采取发放脱离农业的终身补贴等措施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是国外较多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农业 来鼓励老年农场主放弃耕作,促进农场合并,形成大规模家庭 生产组织形式之一。因各国国情、农业资源不尽相同,家庭农 农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场的发展历程、做法等不尽相同,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2.2 丹麦的金融支持体系。丹麦可称得上是个地道的“农场 2.1 运行有效的土地制度 主的王国”,全国约有6.7万家农场,每个农场平均有4Ohm2土地,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而制定良好的土 87%的农场不雇佣帮手,主要依靠家庭内部劳力。丹麦家庭农 地制度则是关键。美国家庭农场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 场的快速发展与其专门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是分不开的。首先, 此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家庭农场发展,2012年全美收入超过100 农场主所需资金主要由农业抵押信贷机构——丹麦农业抵押银 万美元的农场中,89%为家庭农场,目前美国农场达到210万个, 行提供。该银行由丹麦银行、丹麦农场主联合会、丹麦家 其中家庭农场占87%。英国、日本家庭农场则主要是以土地租 庭农场协会和丹麦种植业者协会共同发起设立,主要对农业花 赁制度为基础兴办起来的,土地流转与私有产权没有必然联系, 卉和林业提供贷款,丹麦家庭农场所投入的资金有75%~80% 通过租赁达到规模经营。德国家庭农场是世界公认的家庭农场 都由农业信贷提供。其次,丹麦还有专门的农业保险,通 典范,德国土地所有权绝大部分属于私人,农户基本上都是小 过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和担保、提供援助金来弥补公共灾害对 块农田,与当前中国农地发展状况极为相似。德国将公有农地 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对农业保险赔付率往往高达100%甚至 [收稿日期] ̄17-.04—19 [作者简介]农梅(1977一),女,广西天等人,硕士,会计,研究方向:会计、农业产业组织。 一187— 国外农业 140%。同时,丹麦独特的农场制度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农 场主子女并无农场继承权,若想经营则必须按市场价购买,他 一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09期(总第413期) 个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的岛国,以劳动集约形式发展农 业,主要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而日本仅用30年时间就实 现了农业现代化,其中“农协”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协通过兴办各项服务,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全国统一的市场 紧密联结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在推动家 们从抵押银行只能得到农场价值70%的贷款,且青年人必须在 2~3个农场实习9个月,积累从生产到销售各方面的经验,直 到具备接管农场的能力为止。这样农场在两代人间周转时,就 得到了一次新的投入,并且保证农场继续由有志于务农并具有 较高专门技能的青年人接管,从而为家庭农场发展奠定基础。 庭农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户依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 息,可科学确定自己的种养品种。此外,农协设有专门的信用部, 2.3农业科技事业的有力支撑 农业科技对家庭农场发展起到了强有力支撑作用。荷兰、 以色列的高科技水平及高素质农户尤为出色,为其家庭农场的 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1 荷兰。荷兰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 欧洲小国,却创造了全球农产品出VI净值排名第二的成绩。荷兰 农业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农场生产,其农场总数约有12万个, 70%以上的农场劳动力平均不到2个,且主要劳动力为家庭成员。 荷兰是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家庭农场经营者 运用现代化技术能力都较高,将高科技深入到农场经营的每个环 节。荷兰对于农业科技事业相当重视,有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 和推广系统,建立有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每个省 设有地区咨询中心。大力开发农业人力资源,造就世界一流农民, 始终是荷兰农业出发点。农业教育体系健全,农业院校和培 训中心多达342所,教育培训机构的宗旨即是为农民服务。农科 研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科技支撑,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科 技含量,这或许是荷兰农业具有高竞争力的基石所在。 2.3.2 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十分匮乏 的国家,国土面积的45%是沙漠,可耕面积仅占25%左右, 但农业快速发展却令人惊奇,主要得益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 与家庭农场的融合、农业科研的推广等方面。首先,以色列农 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家庭农场生产中普遍采用农用 机械,平均每万户农民拥有拖拉机3136台,谷场联合收割机71 台,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以色列实行温室大棚种植,投量资 金创造了世界领先的节水滴灌技术,滴灌面积占以色列灌溉面积 的85%以上,可将施肥与灌溉一次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 以色列家庭农场强调土地国有、家庭式经营,在发展中重视科学 技术研究、先进科技推广及农户教育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范 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每年投资高达 8000万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是世界上科研开发投 入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在以色列,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 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保障,其文化程度大学 以上的占比高达47%。再次,以色列有着较强的生态理念,注重 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沙漠, 使其可耕面积从建国之初的l0万hIn2增加到44万hrn 。 2.4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发展、 农工商一体化日益加强的必然产物。从发达国家看,发达的社 会化服务普遍是各国扶持家庭农场成长的基础。如美国劳动力 只占总人口的3%,但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占27%。日本是 一188一 为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问题做出了相当大贡献。 3对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3.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 土地顺利流转与否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而农民土地权 属清晰是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一是应明 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加快完善土地产权的确权登记,在更 大程度上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增值收益。二是积极引导农户 进行土地流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程序、参与 主体及规范操作,使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土 地流转能够顺利进行。三是在农村建立相应的土地交易场所, 培育土地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同时,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打破 城乡二元结构,为进城农户提供市民待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 移,为土地适度集中提供保障。 3.2 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积极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资 金支持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因素。据相关省份 调查,大部分家庭农场从银行机构的贷款占比不足5%,获得银行 贷款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一是要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将农业补贴资金大幅度向家庭农场倾斜,可根据家庭农场规模, 采取直接补贴给农场主,或者将补贴资金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上,降低家庭农场生产成本。二是与金融机构对有一定规 模的家庭农场提供低息甚至免息贷款。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 投向农业,建立多元化农业投人体系,促进家庭农场陕速发展。 3.3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型人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我国家庭农场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农民受教育程 度普遍不高,农业科技人才匮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 进,全国农村有1.5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适用人才短缺, 造成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短缺。为此,首先,应不断加大对农 业科研投入与开发力度,加快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通过健 全法律法规,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于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农业科研 开发,推进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其次,在发展农业同时要注重 其可持续性,营造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不 断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再次,应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及培训, 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准人条件,实行农民资格准人考试,只有通 过测试的农民才有资格经营家庭农场,享受农业优惠。 3.4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正由传统农业、分散化经营向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经 营转变,这就更需要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及发达的社会服务体 系。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因此,应积极培 皮永华,等:海南农民工组织社会化问题研究 劳动力转移 海南农民工组织社会化问题研究 皮永华,田言付。隋姗姗 (三亚学院海南丝路商业文明研究基地,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过程。在这过程中,农民工的再社会化是关键,而农民工 为融入所在组织进行的组织社会化是农民工再社会化的基础和核心。作为我国陆地最小的省份,海南省正在经历一种后 发外生型社会变迁,这种社会背景加上海南特殊的地理特征,使得海南农民工在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会遇到相 对于其它省份农民工来说更多的障碍,认识这种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使得海南农民工能顺利进行组织社会化, 以便更快地融入所在组织和城市,对于海南加快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发外生;农民工;组织社会化;再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王燕华,张大勇,2004)。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尽管理论上说,农民工群体可以“转化为市民”,但是就 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农民工阶层,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 我国社会现状而言,转化的速度很慢、人数比例较少。除去目 打工农民”。虽然其身份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被认定为农民, 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城市吸纳就业容量局限性等 但实际已从农民中分离,不同程度地融入和正在融入城市社会, 宏观因素(王燕华,张大勇,2004),从微观角度讲,农民工 基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改革以来,他们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障碍也是阻碍农民工转化 由暂时、零散状态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这些农民工 为市民的重要因素。 群体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取得了城市户籍,有固定职业和社会 对于海南来说,其正在经历一种后发外生型社会变迁,这 身份,成功地由“农民”转化为“市民”。从社会转型进程、农 种变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所谓“后发”,是因为海南每一 村社会整体发展等角度来看,城市农民工的存在与不断转化,实 次社会大变迁如建省、建特区、建国际旅游岛、参与建设“21 际推动了“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也就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在经济基础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开始 [收稿日期]2o17—03—3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o16年规划课题(课题号:HNSK(JD)16—31)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后发外生型社会变迁背景下海南农民工组织社会 化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皮永华(1976一),男,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博士;田言付(1968一),男,河南林县人,副教授,硕士;隋姗姗(1983一)。女,黑龙江哈尔滨 人,副教授,硕士。 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相应,为家庭农场的农业生 [1】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65—69. 产活动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农业技术服务组 [2]丁志帆,刘冠军.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选择[J]. 织提供产前技术咨询指导,产中的播种、收割服务,产后的销售、 农业经济,2014(1):7-9. 运输、包装、加工服务组织等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 【3]刘向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 的专业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理论研究,2013(10):31—3 5 .3.5 要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 [4]陈永富,曾铮,王玲娜.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 家庭农场能够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但一个地方到底适不 浙江省13个县、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J】.农业经济, 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还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是否适合发展 2014(1):3-6. 家庭农场首先要看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低则为家 [5】杨大蓉.基于国外经验的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策略研究[J】.1盐界农 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因各地城镇化水平、管理 业。2014(1):180—184. 水平、现有技术设施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不同,家庭农场规 [6】徐会苹.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叨.河南师 模大小标准也应因地制宜。最后,各地家庭农场作物因地域、 范大学学报,2013(7):7O一73. 气候和市场的不同各有不同,但家庭农场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 [7]于细婷,谢元态,易欢.丹麦农业合作社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启 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精细化。与管理部门应大宣传引导力度, 示[J】.海南金融,2011(2):61-65. 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产出最大化。 【8]刘养洁.谈我国农业发展对以色列经验的借鉴[J】.经济问题,2006 【参考文献】 (6):57—59. 一】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