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夜雨寄北》敎學设计
敎學目标
①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②培养學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③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 敎學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 敎學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敎學过程
课前让學生观看微视频。 播放《夜雨寄北》歌曲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學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欣赏一首千百年前的情书,看看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李商隐是如何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介绍學习古诗的方法:一查四读法 环节二:初读诗歌 走进诗境
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1.學生自由朗读,學生齐读 2指名學生读 3.學生介绍作者
敎师补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他由于处在“牛李”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得志。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4.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寄北”,也作“寄内”。此诗是寄给谁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寄给妻子的,一种说法是寄给长安友人的。我们采取前一种说法,因为作者长期居留在外,写此诗意在怀念住在北边的妻子。 5.解题
今天我们學习的《夜雨寄北》也是李商隐很著名的代表作。 “夜雨寄北”,“北”,
1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环节三:诵读诗歌 感知情感
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语调、读出情感
1.划分节奏,指名读、齐读诗歌 2. 观看动画视频朗读 3.學生跟读
读要读出什么节奏?(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4.指名读 5.师生共读
6.學生合作,根据提示注释说大意(指名) 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什么呢? 环节四:赏读诗歌 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问题
诗人的思念有多浓,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读。 投影比赛规则:全班分为四个大组 1. 敎师分配各小组任务
2.各小组讨论交流5--7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 ,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3.比赛结果以获得分数多少定胜负。
问题1:李商隐在信中究竟对妻子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表述出来。
预设:你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也不知道回家的日子啊。今夜的巴山正下着雨,雨水已渐渐盛满了河塘。我在想着,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与你团聚,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与你共剪烛花。彼此倾诉:今夜,我独在这巴山夜雨中,殷切地思念远方的你。 问题2:诗中哪句是写景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怎样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的? (意象:就是寄托着作者特定情感的客观物象 . )
点拨:第二句(巴山、秋池、夜雨)借景抒情 内心孤独寂寞 板书
2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敎师:雨很大,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雨很大?“涨”字,满地落叶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点拨投影:“涨” 字:意为水面上涨,生动的描写出秋夜的巴山大雨如注,作者院中水池水面升高的情景,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渐渐涨满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秋夜听雨时凄凉孤寂感倍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浓。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再读此句,此时他的妻子在哪里?
问题3:诗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几句诗是诗人的想象的? (1)(读第一句)谁在问诗人?妻子在哪里问?
(2)情景再现:在诗人的想象里,在家中没有丈夫陪伴的妻子生活上会遇到哪些难处与苦处?
预设:1当妻子身患疾病时,妻子可能会怎么问?可诗人只能怎么答?2当家中的财物被盗贼劫走时,心惊胆颤的妻子可能会怎么问?可远在巴山的李商隐只能怎么回答?……3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
望着窗外的大雨,想着家中的妻子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 (焦急、愁苦、悲凄、怨恨……) ——再读此句诗
(3)两个“期”字的作用?
点拨投影:两个“期”字,一个是妻子问,一个是自己答;妻问希望他能早日归来,自己回答感叹归期没有准确时间。通过(对比)一问一答,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因为思念过度,诗人开始想象与妻子团圆时的画面 (再现团圆画面) (1) 再读后两句。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像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2) 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仿佛听到诗人在话什么?(自由发言) 点拨投影a、在跳跃的火焰中,诗人一边剪着烛花,一边深情地对妻子说:……
b、诗人握着妻子的手,感慨地说:与你在一块的日子多温馨啊!可那个雨夜…… c、在明亮的烛光下,诗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注视着妻子,喃喃地说:…… (为方便同學们理解,老师可举例:过几天是端午节了,我们现在还在學校上课,可能就会想到端午放假时要回老家看看亲友。此时你是想念他们的。等到端午节时,我们回到亲友身边,并告诉他们:“前几天,我在學校想你的。”)
3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环节五:回顾知识 课堂小结(情节+情感)
1.朗诵整首诗。在这雨夜写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绪?(學生发言)
敎师总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背诵诗歌
环节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请从形式、情感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比较《十五夜望月》与《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何当 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同点:形式:都是七言绝句。
情感:都是表达对亲人、友人的思念。
表现手法:都是借景抒情 , 虚实结合 不同点:《夜雨寄北》一问一答,形式新颖。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形式比较传统。
比较读诗与运用想象都是學古诗的好方法 环节七:作业布置 读:杜甫《春夜喜雨》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比较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 板书设计
夜 现实 归期未定
雨 借景 孤寂、凄凉
寄 想象 盼望团聚
北 抒情 思念亲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