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周第1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室内引导课)
1、明确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
2、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3、上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 课的目的:
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高中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后备人才身体健康的 责任感和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2、认清身心素质与其他素质以及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
本学期重点学习的教材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球类(排球、篮球)。 考核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身体素质。
二、课堂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1、体育委员负责课上的日常管理工作,课前、课后器材的送还,协助教师的工作。
2、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因病、事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时可事后补假。见习生必须随课见习。
3、课上必须按教师的安排内容练习,服从教师的指导。
4、不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许戴帽子、围巾和危险物品或其他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不许随意动用已布置好的器材。不许在未经教师同意的情况,随意离开教学活动的场地区域。课上要注意安全,不许说笑打闹影响他人,而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三、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 (一)、导入课题
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入高中体育课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增进体质、提高基本素质、掌握更多技能及相关知识。所以我们本次课来探讨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
1、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3、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
4、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 要求:
1、养成课堂常规习惯 2、增强学习与锻炼意识
3、提高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 内容略:见教参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周第2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广播操 恢复性练习
教学任务:
复习、纠正跑跳操,指导学生进行体能恢复性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运用跑、跳等一些练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恢复体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 研究课题:
何为正确的审美。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 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 师生问好 ××××××××× 引 3、 宣布本课内容 ××××××××× 4、 检查人数与服装 ×××××××××× 6 导 5、 安排见习生 / 8 部 △ 分 二、队列练习: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1、原地转法 1、 组织纪律教
基 本 部 分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走—立定 一、广播操: 内容: 复习、纠正跑跳操 (3-5节) 重点: 动作的规范性 基本部位的准确性 易犯错误: 基本动作部位不准 纠正方法: 强调其肌肉感觉和部位感,强化练习。 3 次 15/ 17 分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练习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法 教法: 1、讲解基本部位动作的要求。 2、分解示范讲解。 3、教师纠正。 4、随音乐练习。 学法: 1、明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基本部位练习。 2、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与讲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节练习。 4、自我复习改进,相互指导。 5、音乐下复习。 要求: 1、练习认真、积极。 2、相互指导、相互鼓励。 3、动作力求规范、准确、优美。 育 2、 集体协作教育 3、 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 语言提示法 2、 表扬鼓励法 3、 自我约束法
结 束 部 分 二、恢复性练习: 14内容: / 1、慢跑800米 2、俯卧撑 6-8×2-3组 16 3、跳的练习:弓步跳、原分 地纵跳 8-10×2-3组 注意: 密切注意学生的身体 变化,有不适者适当调整。 4 一、放松整理 / 指导学生放松 5 二、小结 分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组织形式: 1、慢跑集体练习。 2、跳的练习与俯卧撑分组进行。 教法: 1、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求。 2、指导学生练习。 3、每组间歇30秒放松。 学法: 1、明确练习的方法及要求。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要求: 1、练习时听从指挥。 2、认真、积极。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40%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录音机一台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2周第3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广播操 恢复性练习
教学任务:
复习、纠正跑跳操,指导学生进行体能恢复性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运用跑、跳的一些练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恢复体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 研究课题:
何为正确的审美。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分 间 数 教育内容 与方法 引 导 部 分 基 一、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走—立定 一、广播操: 内容: 复习、纠正跑跳操(3-5节) 重点: 6 / 8 分 2/ 3 次 15/ 17 分 集合队形: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练习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法 教法: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本 部 分 动作的规范性 基本部位的准确性 易犯错误: 基本动作部位不准 纠正方法: 强调其肌肉感觉和部位感,强化练习。 二、恢复性练习: 内容: 1、慢跑600米 2、俯卧撑 6-8×2-3组3、跳的练习:跳绳 30″×2-3组 注意: 14/ 16 分 1、讲解基本部位动作的要求。 3、自我约束法 2、分解示范讲解。 3、教师纠正。 4、随音乐练习。 学法: 1、明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基本部位练习。 2、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与讲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节练习。 4、自我复习改进,相互指导。 5、音乐下复习。 要求: 1、练习认真、积极。 2、相互指导、相互鼓励。 3、动作力求规范、准确、优美。 组织形式: 1、慢跑集体练习。 2、跳的练习与俯卧撑分组进行。 教法: 1、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求。 2、指导学生练习。 3、每组间歇30秒放松。 学法:
结 束 部 分 密切注意学生的身体 变化,有不适者适当调整。 4 一、放松整理 / 指导学生放松 5 二、小结 分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1、明确练习的方法及要求。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要求: 1、练习时听从指挥。 2、认真、积极。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40%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录音机一台 跳绳25根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2周第4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广播操 恢复性练习
教学任务:
复习、纠正活力操,指导学生进行体能恢复性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运用跑、跳的一些练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恢复体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 研究课题:
何为正确的审美。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引 导 部 分 基 本 部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走—立定 一、广播操: 内容: 复习、纠正活力操(3-4节) 重点: 动作的规范性 基本部位的准确性 易犯错误: 基本动作部位不准 纠正方法: 强调其肌肉感觉和部位感,强化练习。 6 / 8 分 2/ 3 次 15/ 17 分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练习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法 教法: 1、讲解基本部位动作的要求。 2、分解示范讲解。 3、教师纠正。 4、随音乐练习。 学法: 1、明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基本部位练习。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分 结 二、恢复性练习: 14内容: / 1、慢跑600米 2、俯卧撑 5-8×2-3组16 3、腹、背肌练习 分 30次×2-3组 4、跳垫子 10×2-3组 注意: 密切注意学生的身体 变化,有不适者适当调整。 4 一、放松整理 2、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与讲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节练习。 4、自我复习改进,相互指导。 5、音乐下复习,分组相互观摩。 要求: 1、练习认真、积极。 2、相互指导、相互鼓励。 3、动作力求规范、准确、优美。 组织形式: 1、慢跑集体练习。 2、力量练习与俯卧撑分组进行。 教法: 1、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求。 2、指导学生练习。 3、每组间歇30秒放松。 学法: 1、明确练习的方法及要求。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要求: 1、练习时听从指挥。 2、认真、积极。 组织:
/ 束 指导学生放松 1、指导学生放松 5 二、小结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分 部 三、布置收器材 3、安排学生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40%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录音机1台 小折垫45块
教 案
年级:高一 课次:第3周第5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排球
教学任务:
学习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正面双手垫球。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技术学习的步骤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分 基 10 2/二、队列练习: / 31、原地转法 12 次 左、右、后 分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4× 1)头部运动 8拍 2)肩绕环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9)下蹲、绕环 10)活动手腕、踝关节 30/一、双杠: 学习挂臂前摆上成分32分 腿坐技术 要点: 用力后上摆、紧腰含 胸拉压杠。身体伸直远伸,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400米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本 部 分 沉肩留腿展髋。猛踢腿,近 杠面制动。 重点: 沉肩、留腿、展髋 踢腿、制动、上体急振。 保护与帮助: 一手扶上臂、一手托臀 二、排球: 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 与发展,学习正面双手垫球 要领: 半蹲预备、正对来球、腕上 10厘米击球。插、夹、提、 移、蹬、跟。协调配合。 重点: 垫击球部位、人球关系、协 调。 难点: 协调用力 1、讲解、示范,安排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双杠: 1、站立、踢腿模仿练习。3—4次 2、挂臂连续摆动。3—4次 3、挂臂分腿仰卧,压杠、急振成支撑分腿坐。3—4次 4、挂臂钱摆、制动、压杠使肩离杠。 3—4次 排球:两人一球 1、徒手模仿练习。5—6次 2、两、三步移动垫球模仿练习。4—5次 3、垫固定球练习。5—6次 4、一抛一垫练习。5—6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组织: 4 指导学生放松 1、指导学生放松 / 束 二、小结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5 三、布置收器材 3、安排学生收器材 分 部 四、宣布下课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35 %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5周第9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排球
教学任务:
进一步学习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复习正面双手垫球。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技术学习的步骤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0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12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分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走—立定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400米 育 1、慢跑 队形: 方法: 2、徒手操 体操队形 1、语言提示法 4× 基 1)头部运动 组织教法: 2、表扬鼓励法 8拍 2)肩绕环 1、教师讲解示范 3、自我约束法
本 部 分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9)下蹲、绕环 10)活动手腕、踝关节 30/一、双杠: 学习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32分 技术 重点: 沉肩、留腿、展髋 踢腿、制动、上体急振。 保护与帮助: 一手扶上臂、一手托臀 二、排球: 复习正面双手垫球 重点: 垫击球部位、人球关系、协 调。 难点: 协调用力、判断球的路线。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提示要点,安排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双杠: 1、挂臂连续摆动。3—4次 2、支撑经屈臂前摆起成分腿坐2—4次 3、帮助下练习完整动作。4—6次 排球:两人一球 1、徒手模仿练习。3—4次
结 束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部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分 四、宣布下课 练习密度预计:35 % 4 / 5 分 2、一抛一垫练习。5—6次 3、两人对垫练习。6—8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5周第10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排球
教学任务:
改进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学习支撑摆动前摆下。复习正面双手垫球。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技术学习的步骤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导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双人操)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9)下蹲、绕环 10)活动手腕、踝关节 一、双杠: / 2/××××××××××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400米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2 3分 次 4× 8拍 30/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1、改进挂臂前摆上成分腿32分 坐技术 2、学习支撑摆动前摆下 要点: 摆、移、制动、推换、挺落 重点: 1、移重心,推杠换握及时。 2、制动腿、展髋、挺身跳 下。 保护与帮助: 落地同侧,一手握上臂,一 手托送腰背或臀部,帮助越 杠落地。 二、排球: 复习正面双手垫球 重点: 垫击球部位、人球关系、协 调。 难点: 协调用力、判断球的路 线。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提示要点,安排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双杠: 1、帮助下练习完整动作。3—5次 2、减少助力,保护下完成,纠正错误。3—5次 3、跳起支撑前摆跳下。2—3次 4、杠端支撑摆动越杠端延长皮筋挺身跳下。3—4次 5、保护帮助下小幅摆动完成下法。 2—4次 排球:两人一球 1、徒手模仿练习。3—4次 2、一抛一垫移动练习。5—6次 3、两人对垫练习。6—8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组织: 4 指导学生放松 1、指导学生放松 / 束 二、小结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5 三、布置收器材 3、安排学生收器材 分 部 四、宣布下课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35 %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6周第11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排球
教学任务:
巩固、提高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改进支撑摆动前摆下。学习双手上手传球,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力学在体育的运用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 10 二、队列练习: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1、原地转法 1、组织纪律教12 3 左、右、后 要求: 育 分 次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服从指挥 育
基 本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双人操) 4× 1)头部运动 8拍 2)肩绕环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9)下蹲、绕环 3010)活动手腕、踝关节 / 一、双杠: 1、巩固、提高挂臂前摆上32分 成分腿坐 2、改进支撑摆动前摆下 要点: 摆、移、制动、推换、挺落 重点: 1、移重心,推杠换握及时。 2、制动腿、展髋、挺身跳 下。 保护与帮助: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提示要点,安排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落地同侧,一手握上臂,一手托送腰背或臀部,帮助越杠落地。 二、排球: 学习双手上手传球 要领: 微蹲准备,目视来球双手脸前,手自然张开半球形,腕稍仰,拇指一字,拇、食、中指触球,额前上方一球处击球,蹬地伸臂,指、腕弹击。 重点: 手型、击球点、协调用力 难点: 协调用力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双杠: 1、帮助下练习完整动作。3—5次 2、分组技术评比,提高熟练性、准确性和质量。2—4次 3、支撑摆动前摆下(加大幅度)。2—4次 4、帮助、提示下完成练习。3—5次 排球:两人一球 1、徒手模仿练习。3—4次 2、自传练习。5—6次 3、两人对传练习。6—8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35—40%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6周第12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排球 教学任务:
巩固、提高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巩固、提高支撑摆动前摆下。复习双手上手传球,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力学在体育的运用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引 导 部 分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双人操)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10 / 12 2/分 3 4× 8拍 30次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基 本 部 分 / 9)下蹲、绕环 3210)活动手腕、踝关节 分 一、双杠: 1、巩固、提高挂臂前摆上 成分腿坐 2、巩固、提高支撑摆动前 摆下 要点: 摆、移、制动、推换、挺落 重点: 1、移重心,推杠换握及时。 2、制动腿、展髋、挺身跳 下。 保护与帮助: 落地同侧,一手握上臂,一 手托送腰背或臀部,帮助越 杠落地。 二、排球: 复习双手上手传球 重点: 手型、击球点、协调用力 难点: 协调用力 × × × × × ×× ×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提示要点,安排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双杠: 1、支撑摆动练习。2—3次 2、保护下支撑摆动前摆下。2—4次 3、保护下挂臂前摆上成分腿坐。2—3次 4、模拟考核练习1—2次 排球:两人一球 1、徒手模仿练习。3—4次 2、自传练习。5—6次 3、两人对传练习。10—15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组织: 4 束 指导学生放松 1、指导学生放松 / 二、小结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5 部 三、布置收器材 3、安排学生收器材 分 四、宣布下课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7周第13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双杠测试
教学任务:
检查学生双杠学习的效果及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评价的方法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分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双人操)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 3)扩胸运动 4)伸展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转运动 7)俯背运动 8)正压腿 9)下蹲、绕环 10)活动手腕、踝关节 一、双杠: 双杠测试 12 2/分 3 4× 8拍 30/ 32分 次 标准: 基 高一年级教学大纲技术评 价标准。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4组双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形式:双杠 排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方法: 准备好后每人一次 二、排球: 学生自我练习或比赛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1、宣布考评标准及方法。 2、组织考评。 (二)学生学法: 双杠: 1、自我练习。5´ 2、准备好的学生考试。 3、考完的学生练习排球。 排球: 学生自我练习或比赛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考核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35% 平均脉搏预计:100—11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双杠8付、大垫子8块、排球25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7周第14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 接力跑、跳高
教学任务:
初步了解下压式接力技术;建立背越式跳高技术模型,学习起跳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力、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控制
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研究课题:
起跳腿的落脚的原理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队形: 育 1、慢跑 体操队形 方法: 2、徒手操 组织教法: 1、语言提示法
基 本 部 分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 操。 一、接力跑: 初步了解下压式接力30/ 技术 32重点、难点: 分 传接棒的配合 二、跳高: 1、建立背越式跳高技术模型。 2、学习起跳技术。 分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点缓冲。 要领: 弧线助跑加速积极、动 作放松,起跳紧腰挺髋、全 脚掌快速滚动落地,摆动腿 和两臂前上摆、拔腰提肩、 大腿抬平稍向里,起跳腿充 分伸展、脚跟内转,背向横 杆。 重点: 快速起跳 难点: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3、体委示范讲解认真、规范,口令洪亮 组织形式:接力跑 跳高 练习队形: 体操队形(接力跑) ×××××××××××××××××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讲解、示范。技术图谱。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接力跑: 1、明确下压式接力技术要领及重点、难点。 2、徒手模仿练习。2—3次 3、分组慢跑练习传接棒技术。400米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结 束 部 分 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跳高: 1、观看录像、图片了解技术。 2、确定起跳腿。 3、原地起跳模仿练习。3—5次 4、上一、三步起跳练习。6—8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35% 平均脉搏预计:100—11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接力棒4个 跳高架2副 海面包4块 皮筋2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8周第15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 接力跑、跳高 教学任务:
进一步了解下压式接力技术;学习助跑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学习过杠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力、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控制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研究课题:摆动腿的摆动动作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导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跑步与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接力跑: 进一步了解下压式接力技术 重点、难点: 传接棒的配合 10 / 12 2/分 3 次 30/ 32分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组织形式:接力跑 跳高 练习队形: 体操队形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讲解、示范。技术图谱。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接力跑: 1、教师提示下压式接力技术要领及重点、难点。 2、徒手模仿练习。2—3次 3、分组接力。400米 跳高: 1、三、四步助跑起跳练习。3—5次 2、弧形助跑练习。2—3次 3、提会肩、背落垫练习。2—3次 4、原地背向起跳过皮筋练习。3—5次 5、上一步助跑起跳过杠练习。3—5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结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 4、师生互道再见 / 束 5 分 部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0%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接力棒4个 跳高架2副 海面包4块 皮筋2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8周第16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跳高、武术
教学任务:
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了解武术的历史及基本知识,学习武术的基本手法、步法。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力、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控制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研究课题:
武术的健身作用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 10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
基 本 部 分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跑步与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武术: 1、了解武术的历史及基本知识 2、学习武术的基本手法、步法 手法:拳、掌、勾 步法:弓、马、扑、歇、虚步 腿法:蹬、弹腿 二、跳高: 1、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2、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12 3分 次 30/ 32分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 武术为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武术 跳高 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提示跳高要点;教师给学生讲解武术历史、基本知识。讲解基本手法、步法。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结 束 部 3、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 5 6 7 重、难点: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4 / 5 分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学生了解武术历史、基本知识。 2、明确基本手法、步法及练习。3—5次 跳高: 1、四-六步助跑起跳练习。2—4次 2、四步助跑过杠练习。3—5次 3、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 4、四-六步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3—5次 5、教师纠正。 要求: 1、认真学习、积极练习。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3、动作认真有力。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跳高架2副 海面包4块 皮筋2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9周第17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跳高、武术 教学任务:
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改进、巩固过杠技术;学习形神拳第一段,复习基本手法、步法。 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力、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控制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研究课题:
部分 武术的健身作用 课 的 内 容 一、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武术: 1、复习基本手法、步法 时次间 数 10 / 12 分 2/ 3 30/ 次 教、学 法 与 组 织 集合队形: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教育内容 与方法 引 导 部 分 基 本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部 分 2、学习形神拳第一段 起势;并步抱拳礼;左侧步冲左拳、右侧步冲右拳;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右左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左右冲拳。 32分 练习队形: ××××××××××××××××× 武术为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武术 跳高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武术。提示跳高要点。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下分解学习、练习。2—4次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正。 跳高: 1、四-六步助跑起跳练习。2—4次 2、四步助跑过杠练习。3—5次 3、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4—6次 要求: 二、跳高: 1、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2、改进、巩固过杠技术
结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束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部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4 / 5 分 1、认真学习、积极练习。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3、动作认真有力。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00—11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跳高架2副 海面包4块 皮筋2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9周第18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终身体育)
教学任务:
1、明确什么是终身体育的定义。
2、如何理解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3、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终身体育
作为一种完整的、现代体育思想,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体育思潮。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 1、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
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增进体质的作用,对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都有积极影响。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人体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他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劳永逸。
2、终生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些文明病的产生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社会上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体育锻炼增进、维护、改善健康状况,这就是终身体育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三、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打好基础
是打好基础的黄金时期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
需要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高中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间接兴趣、爱好,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自我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它要求在已经培养起来的对体育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了解自我;自我体育意识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0周第19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跳高、武术
教学任务:
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提高动作质量;学习形神拳第二段,复习形神拳第一段,提高学生动作的力度。发展学生身体的弹跳力、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控制力。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研究课题:
武术的健身作用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
基 本 部 分 分 31、原地转法 次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跑步—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手操。 一、武术: 301、学习形神拳第二段 / 2、复习形神拳第一段 3提高学生动作的力度 插步双摆掌、转身弓步勾手2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分 抡臂砸拳、右、左弓步冲右、 左拳,震脚右弓步双推掌、 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二、跳高: 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重点:提高动作质量、技术的稳定性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 武术为体操队形 组织形式:武术 跳高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武术。提示跳高要点。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下分解学习、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正。各2—4次 跳高: 1、四-六步助跑起跳练习。2—3次 2、四步助跑过杠练习。2—4次 3、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2厘米逐步升高)6—8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35% 平均脉搏预计:100—11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跳高架2副 海面包4块 皮筋2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0周第20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跳高测试
教学任务:
检查学生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掌握及能力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
自我评价的方法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队形: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体操队形 育 1、慢跑 组织教法: 方法: 2、徒手操 1、教师课前指导。 1、语言提示法 基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2、表扬鼓励法 手操。 要求: 3、自我约束法
本 部 分 一、跳高: 检查学生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掌握及能力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 标准: 137cm—10分 121cm—6分 每4mm为1分 方法与规则: 同田径跳高规则 技评标准: 同大纲技评标准 二、武术: 考完的学生自行练习武术已学的动作 30/ 32分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 组织形式:跳高 武术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讲解考评的标准及方法。 2、组织学生考核。 (二)学生学法: 跳高: 1、明确考评的标准及方法。 2、2分钟的自我准备。 3、开始考核。 武术: 自行练习武术已学的动作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结 一、放松整理 束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部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4 / 5 分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90—10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跳高架1副 海面包4块 皮筋1根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1周第21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武术、篮球
教学任务:
学习形神拳第三段,复习形神拳前二段。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学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和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研究课题:武术的健身意义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引 导 部 分 基 本 部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武术: 1、学习形神拳第三段 2、复习形神拳前二段 歇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提膝上冲拳—弓步架拳、蹬腿架拳、提膝双挑掌。 10 / 12 2/分 3 次 30/ 32分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武术:体操队形;篮球:分4组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分 二、篮球: 1、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变 向运球 要点: 身体重心的移动及手 拍球的部位。 重点: 手控球能力,脚步动作 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组织形式:武术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仔细听看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下分解学习、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较好学生展示。各2—4次 篮球: 1、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2人一组)各2—4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束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部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35 %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4 / 5 分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1周第22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武术、篮球 教学任务:
学习形神拳第四段,复习形神拳前三段。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复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和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研究课题:武术的健身意义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基 本 部 分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武术: 1、学习形神拳第四段 2、复习形神拳前三段 体膝穿手、仆步穿掌、仆步伦拍、弓步架栽拳。 重点: 动作到位,手眼配合,节奏清晰。 二、篮球: 1、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2、复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 次 30/ 32分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武术:体操队形;篮球:分4组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组织形式:武术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结 束 部 要领: 一大、二小、三高跳、四稳拨。 要点: 腾空拿球、步法正确,起跳充分、最高点出手,举球、伸臂、屈腕、拨指连贯柔和。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仔细听看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下分解学习、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正。 4、较好学生展示。各2—4次 篮球: 1、复习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2人一组)各2—4次 2、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3、分组练习。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2周第23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武术、篮球 教学任务:
复习形神拳(配音乐)。复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和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研究课题:篮球的配合
部分 课 的 内 容 时次间 数 教、学 法 与 组 织 集合队形: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教育内容 与方法 引 导 部 分 基 本 一、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10 / 12 2/二、队列练习: 分 31、原地转法 次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手操。 一、武术: 复习形神拳(配音乐) 30/ 重点: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部 分 动作到位,手眼配合,节奏清晰。 二、篮球: 复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重点: 一大、二小、三高跳、四稳拨。 要点: 腾空拿球、步法正确,起跳充分、最高点出手,举球、伸臂、屈腕、拨指连贯柔和。 32分 武术:体操队形;篮球:分4组 组织形式:武术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教师示范下完整练习。1—2次 2、教师口令、学生示范下完整练习。 1—2次 3、个别动作纠正及练习。 4、音乐下完整练习。2—4次 篮球: 1、复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2、分组练习。传球上篮练习、运球上篮
结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束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部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4 / 5 分 练习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录音机1台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2周第24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武术、篮球 教学任务:
巩固形神拳动作(配音乐)。复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改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和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研究课题:篮球的配合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10 / 12 2/二、队列练习: 分 31、原地转法 次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手操。 一、武术: 巩固形神拳动作(配音乐) 30/ 重点: 动作到位,手眼配合,32节奏清晰。 分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武术:体操队形;篮球:分4组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二、篮球: 1、复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2、改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重点: 一大、二小、三高跳、四稳拨。 传球的路线、方位及配合 组织形式:武术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教师示范下完整练习。1-2次 2、教师口令、学生示范下完整练习。1-2次 3、个别动作纠正及练习。 4、音乐下完整练习。2-4次 篮球: 1、分两排相互传球。8—10次 2、四角传球。1遍 3、改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自我练习)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4 结 一、放松整理 / 指导学生放松 5 束 二、小结 分 三、布置收器材 部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录音机1台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3周第25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武术测试、篮球
教学任务:
检查学生武术学习掌握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我练习篮球技术。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和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研究课题:
自我评价的方法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基 本 部 分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武术: 检查学生武术学习掌握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 标准: 按大纲技术考核标准 方法: 4—6人一组考核 二、篮球: 自我练习篮球技术 30/ 32分 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武术:体操队形;篮球:分4组 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组织形式:武术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结 束 部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二)学生学法: 武术: 1、明确考核标准及方法。 2、自我练习。2分钟 3、分组考核。 篮球: 自我练习篮球技术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录音机1台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3周第26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篮球
教学任务:
建立正确的耐久跑途中跑技术概念,改进途中跑技术。复习篮球四角传球技术,改进、提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耐久跑的健身功能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队形: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体操队形 育 1、慢跑 组织教法: 方法: 2、徒手操 1、教师课前指导。 1、语言提示法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2、表扬鼓励法 手操。 要求: 3、自我约束法 基 一、耐久跑: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本 部 分 1、建立正确的耐久跑途中跑技术概念 2、改进途中跑技术 重点: 途中跑技术 要领: 动作轻松、自然,步幅小,控制节奏、合理分配体力。正确的呼吸节奏。 二、篮球: 1、复习篮球四角传球技术2、改进、提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重点: 协调配合 30/ 32分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耐久跑: ╳ 篮球: 同上次课 组织形式:篮球 耐久跑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听、看教师的示范、讲解。 2、中速直道、弯道途中跑技术练习。 3、练习中相互观看研讨。 80-100米,各3-5次 篮球: 1、篮球四角传球技术练习。一遍
结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束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部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40% 4 / 5 分 2、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练习。5—7分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4周第27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篮球 教学任务:
复习跑的专门技术练习,进一步改进途中跑技术。学习三人跑动传接球技术,提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耐久跑的健身功能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耐久跑: 1、复习跑的专门技术练习2、进一步改进途中跑技术 专门技术: 原地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 要点: 动作协调、充分、幅度大 10 / 12 2/分 3 次 30/ 32分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耐久跑:体操队形 篮球:三人传球 ╳ ╳ ╳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二、篮球: 1、学习三人跑动传接球技术 2、提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要点: 跑动路线正确、配合默契、传球准确。 组织形式:篮球 耐久跑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专门练习: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等。20米×2-3次 2、重复跑。(中上速度)400米×2-3次 篮球: 1、明确三人跑动传接球路线。 2、自愿组合练习三人跑动传接球。2—3次 3、半场练习三人跑动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4—6次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束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部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40%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25个 4 / 5 分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4周第28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篮球 教学任务:
变速跑,提高学生的一般耐力。复习三人跑动传接球技术,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耐久跑的终身健身运用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队形: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体操队形 育 1、慢跑 组织教法: 方法: 2、徒手操 1、教师课前指导。 1、语言提示法
基 本 部 分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耐久跑: 变速跑,提高学生的一般耐力 重点: 跑的节奏控制 二、篮球: 复习三人跑动传接球技术,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重点: 技术的合理运用 30/ 32分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2、表扬鼓励法 要求: 3、自我约束法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篮球:每组半个篮球场 耐久跑:分组跑 组织形式:篮球 耐久跑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明确跑的要求及方法。 2、分组变速跑。 2000米(100米快、100米慢)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篮球: 1、三人跑动传接球练习。2—4次 2、分组教学比赛8—10分钟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4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25个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5周第29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篮球 教学任务:
定时跑,提高一般耐力和改进途中跑技术。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篮球的基本战术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导 部 分 基 本 部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耐久跑: 定时跑,提高一般耐力和改进途中跑技术。 10 / 12 2/分 3 次 30/ 32分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篮球:每组半个篮球场 耐久跑:分组跑 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分 结 二、篮球球: 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一、放松整理 4 组织形式:耐久跑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明确跑的要求及方法。 2、定时跑。 6-8分钟1400米-1600米 篮球: 1、球性练习。3—5分钟(自练) 2、分组教学比赛。15—17分钟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束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部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4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 5 分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10—12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5周第30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篮球 教学任务:
越野跑,提高一般耐力和改进途中跑技术。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心肺功能。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篮球的基本战术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一、常规教学: 集合队形: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 2、师生问好 ××××××××× 引 3、宣布本课内容 ××××××××× 4、检查人数与服装 ×××××××××× 导 5、安排见习生 10 部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内容: 12 2/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分 二、队列练习: 1、组织纪律教分 3 1、原地转法 要求: 育 次 左、右、后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2、集体协作教 2、行进间队列练习 服从指挥 育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队形: 3、自觉管理教 三、准备活动: 体操队形 育
基 本 部 分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 手操。 一、耐久跑: 越野跑,提高一般耐力30/ 和改进途中跑技术 根据场地自然情况设32分 置障碍练习。 障碍: 跨栏架、台阶、双杠。 二、篮球: 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 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篮球:每组半个篮球场 耐久跑:分组跑,间隔1分钟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组织形式:耐久跑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纠正指导。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明确跑的要求及方法。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整理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4 / 5 分 2、越野跑。 8-10分钟1400米-1600米 篮球: 1、球性练习。3—5分钟(自练) 2、分组教学比赛。12—15分钟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练习密度预计: 45% 课 后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50个 平均脉搏预计:120—130次/分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6周第31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耐久跑测试、篮球
教学任务:
检查学生耐久跑的技术掌握及能力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 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审美意识与能力。 研究课题:
自我评价的方法 部时次课 的 内 容 教、学 法 与 组 织 教育内容
分 间 数 与方法 集合队形: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 原地与横排面行进 要求: 步调一致、动作有力、节奏鲜明、服从指挥 队形: 体操队形 组织教法: 1、教师课前指导。 2、学生在体委的组织、口令下做操 要求: 1、动作认真、规范、到位 2、逐步用力,充分全面 练习队形: 篮球:每组半个篮球场 引 导 部 分 基 一、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检查人数与服装 5、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左、右、后 2、行进间队列练习 起步向后转走—立定 三、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由体委组织学生做徒手操。 一、耐久跑: 检查学生耐久跑的技 10 / 12 2/分 3 次 30内容: 1、组织纪律教育 2、集体协作教育 3、自觉管理教育 方法: 1、语言提示法 2、表扬鼓励法 3、自我约束法
本 部 分 术掌握及能力水平,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 标准: 10分 5ˊ17\" 6分 6ˊ13\" 3分 6ˊ55\" 二、篮球: 分组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 32分 耐久跑:分组考核 组织形式:耐久跑 篮球 教、学法: (一)教师教法: 1、教师讲解考核的标准与方法。 2、组织学生考试。 (二)学生学法: 耐久跑: 1、明确考核的标准与方法。 2、自我准备2分钟。 3、分组考核。 篮球: 考试完的学生分组教学比赛。 要求: 1、注意安全,人人负责。 2、相互协作、相互指导。
结 一、放松整理 束 指导学生放松 二、小结 部 三、布置收器材 四、宣布下课 分 练习密度预计: 35% 课 后小结 4 / 5 分 组织: 1、指导学生放松 2、总结课上练习情况 3、安排学生收器材 4、师生互道再见 平均脉搏预计:110—130次/分
场地器材 篮球8个 教 案
年级: 课次:第16周第32次课 日期:
课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教学任务:
1、明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2、怎样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发展。 教学过程:
一、高中生的生理特征与体育锻炼: (一)身体形态的发育与体育锻炼 1、身高
已过快速增长期,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骨的生长。 2、体重
体重增加明显,肌肉力量增长,25岁左右达到峰值。 3、胸围 相应增长。
4、身体形态发育,进入平缓发展时期,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加强高中时期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将有重要影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2)注意练习的运动负荷。
(3)发展力量练习,应采用发展弹跳和支撑自身的力量练习或轻杠铃的练习。 (4)掌握多种运动技术。
(二)心肺功能的发育与体育锻炼
1、心率 2、血压 3、肺活量 4、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
(2)多采用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 (3)注意呼吸匀称并与动作相配合。 (三)身体素质的发展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取长补短。
2、多种多样的力量练习。 3、加强有氧代谢的练习。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体育锻炼: 1、心理的概念
2、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3、怎样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1)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①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 ②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兴趣。 ③远大的理想与明确的目标。 ④力求学以致用。 (2)树立自信心
①正确归因
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③找好参照系
④循序渐进,大胆在实践中锻炼 (3)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①正视竞争现实,明确竞争意义。 ②积极参与竞争
③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竞争 (4)培养坚强的意志 如何培养:
①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加强实际锻炼
②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意志努力的水平 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身心发展水平将对今后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虽然进入了缓慢增长时期,但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身体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加强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使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