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脚手架回顶施工方案

脚手架回顶施工方案

来源:九壹网
脚手架回顶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1) 二、搭设说明及要求 (1) 三、质量要求 (3) 四、安全要求 (3) 五、计算书 (3)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社区的布澜路与东

西干道交界西北侧。地面以上为4栋34层住宅塔楼,3栋商业,一栋幼儿园;2、3#塔楼地下为一层,4#楼地下为二层,1#楼地下局部为三层;地下一层为非人防地下室,局部地下二层全为人防地下室。塔楼结构总高度为97.85,总用地面积48655.01 m2,总建筑面积232686.68 m2,地上建筑面积204128.36 m2,地下建筑面积26881.32 m2。

结构概况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

一级,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其他概况

本工程每栋塔楼内有4个电梯井道,1~4栋塔楼工16个电梯井道,1#楼电梯井道搭设高度为103.4米,2、3#楼搭设高度为102.6米,4#楼搭设高度为106.2米;为保证电梯井道内施工及安全的要求,特编制此方案。

二、搭设说明及要求 1、脚手架回顶说明及范围

施工现场1~4#楼施工电梯基础落在地库顶板上,主体施工及装修阶段运输钢筋等的工程车辆需从4#楼局部地库顶板上过,由于地库顶板自身承载能力不足,故需对以上部位进行钢管支撑架回顶,以满足施工要求。

2、脚手架回顶搭设要求 施工准备

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及搭设方案,熟悉各个部位及高度的结构变化,准备材料,包括Φ48×3.0mm钢管、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安全网、脚手板等,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及搭设要求。搭设过程中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11版》。

相关作业班组组织作业人员进场,架子工必须具备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条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同时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和质安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作业前技术、安全交底。

支撑体系搭设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不变形、不摇晃,两层地下室都需搭设支撑体系时,下层立杆与上层立杆的位置需统一一致。

支撑体系搭设顺序

放置纵向扫地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连接固定后,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

直),竖起4根立杆后,随即安装第一步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水平杆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安装作业层间横杆(在脚手架跨距之间设置的用于支撑脚手板的小横杆),并铺设脚手板。

支撑体系搭设尺寸

施工电梯回顶尺寸为4200×6300mm,施工道路回顶支撑体系宽度为3000mm,回顶长度有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回顶高度由地下室高度决定。

附:回顶支撑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 三、质量要求

立杆接头时,不能搭接,只能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且四根立杆接头应分别错开,不在同一平面内。井架在每层平面必须用钢管加固,与剪力墙顶紧后方能施工。

支撑体系的各种杆件、配件设置和连接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构造是否符合要求,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

四、安全要求

随时检查回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搭拆回顶支撑体系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合高处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搭拆支撑体系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五、计算书

施工道路回顶计算书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3.7m,

立杆的纵距 b=0.50m,立杆的横距 l=0.5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50×100mm,间距3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48×3.0mm。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00kN/m3,施工活荷载

22.0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000×0.350×0.500+0.500×0.500)=4.162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2.000+20.000)×0.500=9.9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0×1.50×1.50/6 = 18.75cm3; I = 50.00×1.50×1.50×1.50/12 = 14.06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4.162+1.4×9.900)×0.300× 0.300=0.17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70×1000× 1000/18750=9.05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 其

Q=0.600×(1.20×4.162+1.4×9.900)×0.300=3.39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394.0/(2×500.000×

15.000)=0.67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4.162×3004/(100×6000× 140625)=0.27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000×0.350×0.300=2.62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500×0.300=0.15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20.000+2.000)×0.300=6.600kN/m

考虑考虑

0.90.9

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20×2.625+1.20×0.150)=2.997kN/m 0.9×1.40×6.600=8.316kN/m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

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6.285/0.500=12.570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2.57×0.50×0.50=0.314kN.m 最大剪力 Q=0.6×0.500×12.570=3.771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12.570=6.914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14×106/83333.3=3.77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q2

=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771/(2×50×100)=1.13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2.775kN/m

最大变形 v =0.677×2.775×500.04/(100×9000.00× 4166666.8)=0.031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6.914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80kN/m。

托梁计算简图 0.568

托梁弯矩图(kN.m) 9.459.45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0.007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661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2.929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056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8.98cm3; 截面惯性矩 I = 21.56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661×106/1.05/82.0=70.09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