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低中年级语文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习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区教育局的 工作重点,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实施新 课程标准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快教师队伍成长速度, 提升教学质量,在质量和内涵上求发展,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 工作目标:
1、 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效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进行主体教育、赏识教育、养成教育、愉快教育、尊重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 式,努力向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
2、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稳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教师教学活动入手,开 展系列教学展示评审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艺,如:“引路课”、“教研课”、“自 设公开课”等;从学生学习活动入手,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科学术竞赛 活动,如:识字、写字、朗诵、手抄报、作文等。
3、 继续加强团体心理健康辅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4、 参与各级各类师生竞赛、评优活动,争出成果。 三、 工作要点:
1、教研组每双周活动一次,时间为周三的下午两节课后。教研活动内容涉 及相关理论学习、校本培训、集体备课、评课等。
2、 加强同级组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做到有记录,有成效。低、中年级语 文教研组长:杨琳。
3、加强教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特别要加强1—4年级的教 师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标准理念,提高对新课程的把握能力,并进行 “课改”成果汇报活动。
4、 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抓出质量,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课堂教学结构,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
5、 开展教学论坛活动。
6、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充分发掘教材里的环保教 育切入点。
7、 加强教研、备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检测等方面的管理。
8、 及时总结每一堂课的优点及改革亮点,做好摘录与点评,一学期后写一 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
9、 加强培优补差。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找出学生存在的问 题和
原因,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进行辅导,争取后进生转化率达95%以上;对优 等生要强化训练。
四、 具体工作措施:
1、为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语文教研组利用教研 活动时间集中学习,教师个人随时随地学习,并记好学习心得。
2、每位教师要积极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本 学期,力求青年教师每人上一节研究课,中老年及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 尝试“自设公开课”,由执教者自己定时间、定地点、定上课内容。
3、 开设每人一本教育教学日记,记录教学案例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故事 等。 4、 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5、 加强教研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区、乡、校内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 间不能随意请假、缺席,要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6、 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提高备课质量。强调教后记的记录要有个性化,要突出学生的活动,以学生为主。
7、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保证 人人有准备的参与,人人有重点的发言和讨论,能真正的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 作用。
8、 抓好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 作业的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和多写鼓励性的语言,并及时反思,杜绝 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端正学生作业态度,做到作业整洁,人次齐全。
9、 教师要积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并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 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 继续加强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充分发掘教材里的环保教育切 入点,并相应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环保实践活动,例:手抄报、社会调查 等。
11、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6节,同时做好听课记 录并填写好听课评价表。尝试自主听课,即老师自己寻找执教者,互相听课。听 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 点子”。
12、 继续开展各年级组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倡 导学生读好“三本书”活动,各班举办读书报告会和读书心得交流会,并通过学 习园地等阵地进行宣传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好《新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籍。
13、 开展各项学生竞赛活动。各年级根据实际分别进行学科竞赛,一、二年 级识字比赛,三、四年级作文比赛。 五、 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
1、教师备好一周课,上好第一节课。 2、对假期作业进行检查、评比。 第二周:
1、 制定低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 分年级集体备课。
第三周:四年级实验教师准备一节“引路课”。 第四周:
1、 四年级实验教师上“引路课”。 2、 听课、评课。 第五周:教师基本功培训。
第六周:研讨教改专题在教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周:
1、 各年级准备开展学科研讨课。 2、 准备随时接受听推门课。 第八周:
1、 复习。
2、 迎接期中抽测。 第九周:
1、 进行卷面分析,归纳前半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的方法。 2、 五一长假。 第十周:
1、 教师备课文本检查。 2、 集体备课。 第十一周:
1、 教师备课文本评优 2、 学生作业检查。 第十二周:
1、 开展学科研讨课。(每年级至少一节) 2、 听课、评课。 3、 集体备课。 第十三周:
1、 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评。 2、 开展教研活动。 第十四周:
1、 继续开展学科研讨课。 2、 评选优质课。 第十五周:
1、集体备课,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结束新课,按计划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第十六周:复习课的研讨。 第十七周:
1、 教研工作总结。 2、 按计划进行复习。 3、 迎接期末学科检测。 第十八周:
1、 做好阅卷、评卷工作。 2、 完成期末工作总结。
低中年级语文教研组 教研组长:杨琳
2007、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