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温度与物态变化 高频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温度与物态变化 高频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温度与物态变化 高频考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秋·吉林松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C.晚秋,霜打枝头

B.盛夏,朝露晶莹 D.严冬,滴水成冰

2.(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行唐一中校考期中)将冰块放进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壁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 ) A.罐中盐水升华形成 C.罐外水蒸气升华形成

B.罐中盐水凝华形成 D.罐外水蒸气凝华形成

3.(2021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理址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只电脑鼠标的重力约为100N B.考场内大气压大约为1105Pa C.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5℃ D.轿车的功率约200W

4.(2022秋·湖北恩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汽化、放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5.(2022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6.(2021秋·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校考期中)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第 1 页 共 14 页

D.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7.(2022秋·湖南郴州·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东北地区的家庭玻璃窗外侧会形成一层由水蒸气升华而成的冰花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熔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8.(2021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熔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汽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9.(2020·河北石家庄·校考模拟预测)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好雨知时节”,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C.“花非花,雾非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露从今夜白”,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10.(2022秋·北京·八年级北京铁路二中校考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 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多 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少

B.水的温度降低且水变多 D.水的温度不变且水量不变

二、多选题

11.(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C.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升华成水蒸气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2021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都是由于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属于汽化现象 C.“凝重的霜”属于凝华现象

B.“晶莹的露”属于熔化现象 D.“轻柔的雪”属于液化现象

13.(2022·湖南株洲·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由此图像得到的信息中正确

第 2 页 共 14 页

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该物质在EF段的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都是45℃

14.(2021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中)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15.(2022秋·河南商丘·八年级统考期中)利用如图实验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是从下向上 B.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第 3 页 共 14 页

C.记录加热时间的间距越大越好

D.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

16.(2021秋·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17.(2021秋·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中)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___________。

18.(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核能是亡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_______。

19.(2020秋·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如图

第 4 页 共 14 页

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

20.(2021秋·广西南宁·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甲所示是一支体温计,它的量程是______℃,读数是______℃。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四、实验题

21.(2021·九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时间/min 0 温度/℃

第 5 页 共 14 页

1 90 2 92 3 94 4 96 5 97 6 98 7 98 8 98 88

(1)表格数据可判断当地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小明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同组的小华还发现水在沸腾前的声音比沸腾时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4)撤去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是______; (5)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22.(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图乙中t0=______oC。

五、计算题

23.(2022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下表是某地在某一天若干个时刻的气温记录,请你在答题卡图中画出这个地方的气温—时间图象。 测量时刻(h) 气温(oC)

0 3 2 3 4 2 6 2 8 5 10 10 12 12 14 14 16 14 18 10 20 9 22 5 第 6 页 共 14 页

24.(2021秋·安徽芜湖·九年级统考期中)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有关知识后,知道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于是她又想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单位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昵?带着这个疑问,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

2103J/(kgC),求: 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计算出冰的比热容;

(3)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冰的熔化热λ。

六、综合题

25.(2022秋·陕西西安·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时,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_______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 _______热量,使冰箱外侧温度升高。液态的制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

(1)冰箱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 _______(“低”或“高”)的物理性质; (2)冷冻室中霜的形成属于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除霜所形成的水,由箱内经引水管流至冰箱底部蓄水盒中,自动蒸发。

第 7 页 共 14 页

第 8 页 共 14 页

参:

1.D

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后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朝露晶莹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成的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霜打枝头中的霜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变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指水在低温环境中放热变成了固态的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A.一只电脑鼠标的重力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

B.考场内大气压大约为1个标准大气压,约1105Pa,故B符合题意; C.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25℃,故C不符合题意; D.轿车的功率约100kW,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冷冻室的蒸发器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之后气态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室外的冷凝器,会发生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C

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

第 9 页 共 14 页

意。 故选C。 6.C

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选C。 7.C

A.“冰花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水珠”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再凝华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8.A

A.大雾是液体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干冰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属于升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D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好雨知时节”,雨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B错误; C.“花非花,雾非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露从今夜白”,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0.A

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此时冰与水之间存在温度差,水释放热量,冰吸收热量,水释放热量会凝固成冰,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在水完全凝固为冰之前,水的温度不变,而冰吸收热量,冰块的温度升高,由于水的凝固,所以冰变多,水量变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D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正确;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第 10 页 共 14 页

C.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发生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AD。 12.ABD

A.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物体上,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后附着在物体上,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13.AD

AB.由图可知,BC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该晶体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熔化时间为3min,则在t=5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

15min﹣12min=3min

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对应的是EF段,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为4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即该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都是45℃,故D正确。 故选AD。 14.AC

A.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所以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白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所以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所以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底部出现了白霜,则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的凝固点以下,所以温度低于0℃,故D错误。 故选AC。 15.AB

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时,为了能够采用火焰外焰加热,器材的组装顺序是从下向上,故A正确;

B.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变化会有明显的不同,故B正确;

C.记录加热时间不能间距越大越好,而是时间间距相等,这样才便于通过画出图像最终找出相关规律,故C错误;

D.水沸腾的依据是气泡越来越大,水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第 11 页 共 14 页

故选AB。

16. 遇冷液化 见解析

[1]凉铁板较冷,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板液化形成小水滴。

[2]要使铁板上产生更多的小水滴,就要想办法让铁板变得更冷,使液化现象发生得更明显,因此可以在铁板上放一些冰块以降低铁板的温度。 17. 热胀冷缩 38.5℃

[1]温度不便直接测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8.5℃。 18. 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汽化 比热容大

(1)[1]水的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水是沸点越高,在一回路中,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的沸点也很高,没有达到水的沸点,所以水不会沸腾。

(2)[2]液体的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3)[3]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核电站通常用海水作冷凝剂。

19. 1mm 1.25 80s 37.8℃

[1][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2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25cm﹣2.00cm=1.25cm

[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20s,因此停表读数为

1min20s=80s

[4]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20. 35~42 38.5 -4

[1][2]量程是指测量范围,由图可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8.5℃。

[3]图乙的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零刻度线下方,说明温度低于0℃,为-4℃。 21. 低于 b 大 水能从烧杯上继续吸热 装的水少一些

(1)[1]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2)[2] 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图像;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第 12 页 共 14 页

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3)[3]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遇低温的水而出现液化变小,同时引起水的振动,产生较大的声音。

(4)[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由于水能从石棉网(烧杯)上继续吸热,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5)[5]要缩短实验时间,也就是要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盖纸盖、装的水少一些、装初温较高的水、加大火焰等。 22. 变大 液化 持续吸热 87

(1)[1][2]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液体压强越变越小,故气泡越变越大;“白气”是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3]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4]装置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oC,则每1min升高的温度为2.5℃,一共加热了5min,故水温改变了

t=2.5℃/min5min12.5℃

则初始温度为

t0=t1t99.5℃-12.5℃87℃

23.

根据表中是数据可作出气温—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

24.(1)4.2×104J;(2)2.1103J/(kgC);(3)3.36×105J/kg

解:(1)冰的质量为0.5kg,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水的质量是0.5kg,由图象

第 13 页 共 14 页

知,在CD段(历时10分钟),水从0℃升高到20℃,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Δt4.2103J/(kgC)0.5kg20C4.2104J

(2)由题意知,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知,冰从-20℃吸收热量升高到0℃,需要5min,为水吸收热量所需时间的一半,则冰吸收的热量

Q冰=0.5Q吸0.54.2104J=2.1104J

冰的比热容为

Q冰2.1104Jc冰2.1103J/(kgC)

mΔt0.5kg20C(3)0.5kg的水在1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为4.2×104J,由题意知,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0.5kg冰从5min到45min全部熔化,需要的时间

t′=45min -5min =40min

吸收的热量

Q′=4.2×104J×4=1.68×105J

1kg冰全部熔化,需要吸收的热量为0.5kg冰完全融化吸收热量的两倍,即为

Q冰1=1.68×105J×2=3.36×105J

即1kg冰全部熔化,吸收的热量为3.36×105J,则冰的熔化热

λ=3.36×105J/kg

答:(1)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J; (2)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C); (3)冰的熔化热λ为3.36×105J/kg。

25. 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低 凝华 熔化

[1][2][3][4]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汽化,汽化时要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液化,液化时放出热量。

(1)[5]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 (2)[6]冷冻室中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7]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