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 P 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2014年第4期 NO.4.2O14 陆九渊 “正人心"的治 政思想及当代启示 冉文伟 (青岛党校,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 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秉承儒家德治观念,在“荆门之政”中提出“正人心”的执政方针并开展 了一系列治政实践,取得了卓越政绩。其管理思想和方法启示我们,改善社会治理要彰显道德之维,加强道 德建设应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发挥政治、制度的力 量,把德育.T-作和的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扬善抑恶的作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要从官 德抓起,领导干部要明辨义利之理,实干躬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提升官德水平要善于运用制度和 机制约束,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健全选拔考核机制。 [关键词] 陆九渊 荆门之政 德治 正人心 [中图分类号] B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14)O4一O014—05 务极差,“素无城壁,仓察府库之间糜鹿可至”,连城 墙都没有,难以保障国家和百姓的安全。陆九渊认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提升一个社会的 道德水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发 挥政治、制度的力量。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在“荆门 之政”中“正人心”的执政方针及其一系列治政实践, 在短时期内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有效改善了官 德民风,为我们开展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社 会正能量,改善当前的道德现状,实现社会和谐具有 为:“郡无城廓,使在内地,尚且不可,况其在边”。 “扃钥不固,无以系民心、待暴客”,“一旦有警,谁执 其咎?”一个城市没有城墙,即使在内地都不行,而荆 门地处边疆,若无城墙,则无以安抚和凝聚民心。一 旦出现紧急情况,谁能承担起如此重责?陆九渊出 重要启示意义。 一于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要筑城壁以 御边防,以防止金人南侵。当时库府空虚,陆九渊向 、陆九渊“荆门之政”的政治实践 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陆九渊奉诏知荆门 朝廷申请筑城经费,并“召集义勇,优给庸直,躬自劝 督”,亲自监督指挥,发动官吏和民众积极参与筑城 建设,可谓众志成城,“二旬土工毕”,仅用了二十多 天时间城墙就修筑完成,经费也只用了六分之一。 (二)修保伍,强 1.建立保伍 由于原来的不重视保伍制度,使得盗贼蜂 军,当时有人问他荆门治理之道,荆门之政何先的问 题,陆九渊回答:“必也正人心乎!”[】j(H 正是在“正 人心”的理念指导之下,他采取了一系列治军理政、 利民惠民的措施。 (一)筑城墙,严防务 当时荆门处于南宋边疆之地,交通四通八达, “拥江带汉,控蜀抚淮”_1]( 收稿日期:2014—04—12 ,但是这一攻守要地防 起,治安混乱,粮米北泄严重,以至于粮价不稳,民不 作者简介:冉文伟,青岛党校讲师,博士。 14 青岛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 P.O.QINGDAO MUNICIPAL COMMI丌EE 聊生。为加强边疆的保卫和社会管理力量,维护社 会治安,陆九渊着手建立了烟火保伍队,既加强了抗 金实力,又维持了地方秩序。烟火队是一个非常有 战斗力、行动迅速的群众联防组织,其成员平时为农 民,一旦发现有盗贼活动等紧急情况,即以烟火为 号,一呼百应,集结缉捕盗贼,使盗贼无所躲避,无处 可逃,“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 盗屏息”_2](n。 。”。从此百姓再无边境之忧,安居乐 业,商贾云集,税收日增。 2.训练 “荆门居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 襄阳,东护随郑之胁,西当光化、夷陵之冲”,属于战 略要地,边防重镇。但是由于南宋王朝,苟 且偷安,加上荆门自隆兴和议以来多年无战事,造成 武备松弛,军无斗志。为防范来犯之敌,陆九渊严格 整肃军纪,加强对的管理和训练,将之作为陶冶 民风的重要途径。当时士气低落,逃兵很多,陆九渊 联合临近郡县共同防治士兵逃逸之患,对逃兵悬赏 追捕,一旦捕获即给予重处,使士兵不敢逃亡。同时 关心士兵疾苦,使得士兵“无饥寒之忧”,对训练成绩 好的士兵予以奖赏。在进行射箭训练时,普通 民众也可参加习射,射中了同样进行奖励。经过严 格训练,使荆门义勇“驰射精熟,议论慷慨”。上级检 阅后认为:“独荆门整习,他郡所无”_1】(嘲 。 (三)改税制,除弊政 陆九渊到任后,发现荆门在税收方面存在严重 弊端。官府设置很多关卡,对来往商贾征收重税,层 层搜刮,“商苦重费,多由僻途,务入日缩”,经商者苦 于交费太多,不得不避走他乡,“商旅为之萧条”,造 成税收减少,“藏库空竭”。针对这种情况,陆九 渊大胆改革税制和官场陈规陋习,简化收税手续,规 定商人直接去商业衙门纳税,提高了他们的纳税积 极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减少了贪污腐 败的机会和途径。另外,由于荆门地处边境,南宋政 府为防止铜钱流入金朝,规定百姓必须使用铁钱。但 是税吏却要求百姓交税钱役钱时须用铜钱,因而百姓 不得不远赴鄂州兑换铜钱,“民户艰得铜钱为苦”,兑 换铜钱不仅路途辛苦,同时还要遭受差价损失以及税 吏的盘剥(加收三分利息),“故民以重困”。陆九渊为 民,多次向上级申辩,“断然因民之请而尽罢 2014年第4期 No.4,2014 之”_1j(n∞ 。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规定,全部予以废除, 减轻了民众负担,“吏民咸悦,而郡吏亦贫而乐”。 (四)任贤能,严赏罚 在陆九渊看来,知人善任既是对君主和官吏的 要求,也是治民的关键所在。他提出:“人主诚 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_1]( 。 。“人主若能以任 贤使能、知人善任为己分内事,那么就有尊德乐道之 诚”。他认为,古代录用地方,由于不受资历和 出身,就很容易辨别其表现好坏,而后世更注重 资历和出身,有无政绩就难以判明。陆九渊提出,任 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的“四君子汤”。他自己 在任职期间,用人唯贤是举,推荐或提拔下属不看重 出身,“不限流品”,而是以被提拔者的自身素质、现 实政绩和战功为标准。他对下属总是平等相待,礼 贤下士。在议政时,他让下属畅所欲言,“众有所见, 皆得展其所怀,辩争利害于前。太守唯默听,伺其是 非既明,乃从赞叹。以养其徇公之意。太守所判,僚 属却回者常有之”口]( 。他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即 使自己的意见被下属拒绝或驳回亦不以为忤,创造了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协商的民主环境。另一方 面,他在整理官方档案财政名簿的同时,严格赏罚制 度,强调五刑之用,从源头上去除贪污的恶根。 (五)修郡学,重德育 陆九渊修建郡学贡院和客馆官舍,筑亭设象山 书院,亲自兼任民众的教育者,宣讲传授儒家伦理思 想,欲以礼义引导民众正心诚意,以道德教化民风民 俗,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每逢初一、十五以及节假 日,他都要亲自去郡学讲学,听众常达数百人。当时 荆门人好祭神信巫,荆门军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求神 为民赐福的习惯。陆九渊就特选元宵佳节为官吏百 姓讲《尚书・洪范》“敛福赐民”一章,来代替念诵求 神祭文,用以“发明人心之善”,劝导民众自明本心, 明是非善恶之理,通过正心和行忠孝仁义,以一心向 善的道德践履自求多福,听者“莫不晓然有感于中”, 甚至感动落泪。此举有效地改善了当地落后的社会 风气和鄙陋习俗,士习民风为之一变。 二、陆九渊治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陆九渊“正人心”的执政实践所体现出的政治思 想与他的心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是其心学在政治 层面的具体体现。其富有特色的执政思想主要集中 ]5 青岛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0L OF C P C.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旺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辨义利之理,坚持以民为本 陆九渊把“正人心”放在荆门之政的首要地位, “为政必以正人心为第一要务”,提出了这一“先立乎 其大”的治政方针。在陆九渊看来,要搞好地方治理 首先要把人治理好,而治人必先治心,以扶正人心为 要。陆九渊认为,心当论邪正,“为善为公,心之正 也。为恶为私,心之邪也”。“若是心未得其正,蔽于 其私,而使此道之不明不行,则其为病一也”。人只 有具备仁、义、礼、智的本心,才能行君子之道,做仁 义之事,人人发明本心,至公至正,整个社会才能形 成良好的风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治政首先要 以正心为根本,充分发挥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而正心首先就要明“义利之辨”。陆九渊认为,在现 实生活中人对于自己的道路只有两种选择,非此即 彼。“此只有两路:利欲,道义。不之此,便之 彼”_3]( ’。无论是为学为官,还是平常百姓,都要 以义为重,懂得遵守道义。而对来说,所谓“正 心”就要摈弃私欲,防止,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以 “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恪尽职守,改良世风。他 对当时南宋政治、横征暴敛的现象深恶痛绝,指 出官吏“蹶邦本,病国脉,无复为君爱民之意”,“今时 郡县能以民为心者绝少,民之穷困日甚一日”_1](P。 。 陆九渊认为,自古“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大, 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 此大义正理也”[1]( 。在他看来,从政做官首先要 端正做官的态度。为官者,正人必先正己,欲正民心 必先正己心。针对当时“学场屋之文以取科第”、“私 意是举世所溺”的情况,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专门 选择了《论语》“君子喻于义”一章,指出,如果“惟官 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力于国事民隐,以 无负于任使之者”。那些读书只知道追求官职地位 尊卑高下、只在意俸禄收入多少的人,怎么能够全心 全意为国家为民众尽职尽责呢?因此,为官者需要 “志乎义”,而辨明义利,唯义是取,就要以天下为公, 为大众谋福,做到公而忘私,为国为民,把国家大义 和百姓福祉作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长期坚持,把它 变成自己的道德习惯,从政做官就可以做到勤于政 务而不为身计,成为真正的君子。他自己更是亲身 实践,践履儒家仁义之旨,教民如子弟,敢于为民仗 ]6 2014年第4期 No.4,2O14 义执言,为群众利益据理力争。他尊重百姓,注重社 会考察,经常深入民间,向郡民了解官吏的贪廉情 况、民俗风尚和百姓诉求,使得下情尽达。他的一系 列执政措施无不是围绕国家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展开 的。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官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在 不长的任期内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荆门人本来 是“以执役为耻,吏惟好衣闲观。至是此风一变,督 役官吏,布衣杂役夫佐力,相勉以义,不专以威。盛 役如此,而人情晏然,郡中恬若无事”_1j( ∞ 。 (--)德法兼治,不可偏废 陆九渊通过“正人心”来实现善治是将德治和法 治巧妙结合,张弛有度,达到了政修人和的目的。一 方面,他重视法治,积极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他提出 “理势之辩”,要求官吏不能以位置和权势压人,凡事 惟“理”是从,鼓励的向善之心。只要有“理”,对 方即使官职再大、权势再强,百姓也要据理力争。在 当时普遍的人治氛围下,凸显了坚持原则、尊崇法治 的精神。陆九渊不仅对当时贪污之风盛行的情 况进行了强烈批判,而且深刻分析了导致官吏 的原因。他认为吏治一是吏人难以得到提拔; 二是因为官人不才,只知空谈,不懂业务,容易受到 吏人蒙蔽;三是当时政界流行儒家的“宽仁”之说,徇 私舞弊者得不到严惩。因此,在对待贪官污吏问题 上他主张严惩,反对那些为吏治辩解的“宽仁之 说”。“贪吏害民,害之大者,而近时持宽仁之说者, 乃欲使监司郡守不敢按吏,此愚之所谓议论之蔽,而 忧之未能去怀者也。”他认为官府治事,最有效的做 法就是“行法以防微”。他坚持秉公执法,公平断案, 赏罚分明。对那些罪行严重、情节恶劣、顽固不化的 犯罪分子依法惩治,并“详其文状”,将讼词妥善保 存,以防反复。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为中 国,能得天地中和之气,就在于中国是礼义之所在。 他指出:“古者道德一,风俗同,至当归,精义无二,同 古者适所以为美。” 3 Hw 在他看来,祖宗之法可以 变,但是变法必须在坚守共同道德准则和保持良好 风俗的前提之下进行,只依靠法律制度是难以成事 的。他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读介甫书,见其凡 事归之法度,此是介甫败坏天下处。尧舜三代虽有 法度,亦何尝专恃此。”[4](瑚∞他力主“以义制事,以礼 制心”,在社会治理中注重对吏民的道德提升。提升 青岛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0L OF C P 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丌旺 的方法,除了重视宣传教育之外,还把德育和发展经 济、整顿弊政、改善民生等结合起来。例如他在断案 时,对有关人伦风化的案件,若是轻罪,多以教育调 解为主,劝投诉者撤回诉状,对犯者晓以大义,让其 限期改过,“以厚其俗”_1](嘲 。他的这些做法对安定 社会秩序、淳化民风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起到了他所 说的“心正,则动亦正,静亦正”的效果,通过正心而使 人行正事,让民众形成“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仁义之心”,自觉做堂堂正正的一个人,从而使得 荆门每月诉讼“不过二三纸”。“既逾年笞篡不施,至 于无讼。相保相爱,间里熙熙,人心敬同。日以加厚。 吏卒亦能相勉以义,视官事如其家事。”l_1](嘲。’ (三)知行合一,实干躬行 陆九渊崇尚实学,认为“古人皆是明实理,做实 事”,自言“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 实”_1 ∞ 。蔡仁厚指出,“由实理流出而为实事,此 便是象山学的真精神”。在陆九渊看来,只有自己行 躬行践履之实才是真正发明道德本心。对来 说,更要带头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正则百 正”,“自明然后能明人”。陆九渊认为,正人首先在 于正己,要求别人辨志明心,自己首先要做到辨志明 心。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公正廉明,鞠躬尽瘁,一言 一行,将儒家理念像孑L子一样“从践履实地上说 出”[1 ¨ ,真正体现了儒家的君子风范。如他自己 赴荆门主政,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快速到任,完成使 命,本来准备“单骑即行”,但是听说有金人南侵之 患,又特意携带家人一起赴任,以显示自己报国为民 的决心,完全将个人的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对于别 人劝他到荆门“为委曲行道之计”的建议,他反而晓 以礼义之理。到达荆门后,即日交割理政,有事当即 处理,不厌其烦。到任之后,即遍访民间疾苦,着手 治理工作,运筹帷幄,“潜究密考,略无稍暇”。在任 期间,适逢大旱,他不辞辛劳,以带病之身,四处奔 波,设坛为民祈雨,视察灾情,水灾过后及时组织赈 灾和民众生产自救。由于劳累过度,54岁就病逝于 任上,百姓闻讯,为之痛哭。南宋当朝丞相周必大赞 日,“荆门之政”可以验躬行之效。 三、陆九渊“正人心”的治政思想与实践的当代 启示 陆九渊在继承儒家德治传统的基础上,以“正人 2014年第4期 NO 4,2014 心”为执政纲领,通过一系列为国利民的军政措施和 言传身教,在短短一年多的执政时间内,使得荆门 “政行令修,民俗为变”。陆九渊的治政思想对于我 们在社会治理中彰显道德维度,加强道德建设,提升 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道德建设要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在执政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 理好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建设既是执政目标,也 是治理手段,治政要与道德相结合,以正人心为核 心。在当今中国社会,见危不扶、见困不济、制假售 假禁而难止、食品药品安全难以保障、徇情枉法、执 法司法不公等道德缺失现象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敲 响了警钟。在广东“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中国青年 报通过在线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会II趋冷 漠,而导致社会冷漠的两大主因之一就是“南京彭宇 案”等案例暗示公众做好事可能会吃亏。l5 由此可 见,在社会治理中,作为权力的使用者,其价值观和 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其对权力运用的好坏, 并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社会风气产生重大影响。这 就提醒我们,法治离不开道德之维。我们在提倡法 治的同时,也要坚持德治,在发展经济、全面深化改 革的同时,还要在各个领域重视道德建设,让道德跟 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形成有利于实现 的思想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与和谐 氛围,积聚实现的正能量和精神动力。这就 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道德风尚,认真治理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 开展群众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形成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要把德育工作和的其他工作有机结 合起来,在执政司法过程中要做到廉洁公正,要让法 律制度承担起保护和弘扬道德的责任和功能,要充 分发挥行为对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导向作用,降 低执政和社会建设的成本,提高发展质量,让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要从官德抓起 陆九渊上任之时,荆门的社会风气很差,官场尤 甚。为了改善当时的官吏作风,陆九渊以身示范,在 他的行为感召下,社会风气自上至下迅速好转。历 史实践证明,要正人心需先正己身。 1 7 青岛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L OF C P 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的清正廉洁、品德高尚对于带动和形成整个社会的 良好风气至关重要。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 问题,还存在跑官要官等选人用人上的不良现象,一 些问题在现实中依然得到任用和提拔,裸官现 象有待进一步治理。部分党员干部违法乱纪、以权 谋私、生活腐化的不良形象,严重损害了党和的 威信,也影响了社会的道德水平。官德败坏无疑是 社会风气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止住社会道德状 况的恶化,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其中特别要着 力抑制官德败坏”。_5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超过半 数的受访者认为,面对当前的一系列问题,应加强道 德教育。而要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要发挥 的正面示范效应。要高度重视对的道德要 求,在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官德建设,提升他们的官 德修养,保证各级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改革,把党的各项惠 民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群众利益作为自己追求 的“大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群 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深入基 层,密切联系群众,勤于调查研究,掌握本地区、本部 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 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为 人民服务的水平,从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抓 起,积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各项权利,坚持执政 为民,科学决策,造福一方,做到陆九渊所说的“供其 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_】]( , 在义利之间,能够做到正确辨别和取舍,更愿意奉献 和做出适当的利益牺牲,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好领导干 部在公众心目中的道德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 和党的各项方针的情感认同,增强参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实现 的强大合力。 (三)依靠制度建设提升官德水平 陆九渊实施“正人心”的执政实践以改进政风不 仅强调的自学自律,而且善于运用制度和机制 约束。他深感科举制度的弊端,认为即使读圣贤之 1 8 2014年第4期 No.4。2O14 书,也未必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当时很多 读书人为了能够学而优则仕,只是在意写文章怎么 迎合考官的好恶,终日只是考虑自己的名利得失,从 而与圣贤背道而驰。为了能够让官吏志于义而非志 于利,消除官场营私舞弊的现象,他通过规范办 事程序和建立奖罚机制促使自觉提高道德水 平、办事能力和行政效率,使荆门政风大为改观。在 当前的官德建设中,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促 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和政绩观,切实改进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 队伍,提高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巩固党的执政基 础和地位。首先,要建立健全公正科学的人才选拔 制度和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在对干部的选拔标准 上,要注意德才兼备,德能结合,任人唯贤;在选拔机 制上要公开透明,严格程序。其次,要有严格科学的 政绩考核和奖罚机制。提出,要完善干部政绩 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 风转变。*同志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 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 要考核内容。要通过干部任用和奖惩的制度建 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制定具体明确的奖励措 施,让作风好、能力强、认真负责、做出成绩的干部得 到表彰和重用,对于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给党 和国家造成损失的干部则要严格问责,依法依规惩 处。另外,还要建立起政务信息公开化、规范化制 度,大力发展群众和媒体监督制度,继续完善会 议和接待制度、办公制度等具体工作制度,贯彻落实 规定精神以及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 群众的有关制度规定,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和有效 执行来守住道德底线,提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陆九渊.陆九渊集EM].钟哲.点校.北京:中华 书局,1980. [2](元)脱脱等.宋史(卷434)[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E33王国猛、徐华.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承贵.陆九渊[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E53向楠.伦理学家孙春晨:我反对将见死不救行为立 罪[N].中国青年报,2011—10—27(7). 责任编辑:陈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