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力建设I专栏 对1 0 kV配电网无功补偿探讨 口王仁民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对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安装位置,接线方式及保护方式等进行了分析,使无功 补偿达到最佳补偿方式,大大降低配电网的网损。 关键词:无功补偿.功率;电容器 1前言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电力部门近几年网损统计 10kV一220kV电力系统的网损率达6%~7%,其中10kV ̄2电网 的网损占60%左右而配电线路中流动的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 损耗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在10kV ̄2电网中进行无功补偿,对 降低网损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无功功率的组成 在10kV ̄2电网中所需的无功功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的 励磁所损耗的无功功率△Q。、配电变压器绕组电抗所损耗的无 功功率△Q 、线路电抗所损耗的无功功率△Q 及感性用电设备 损耗的无功功率△Q 。即. △Qz=△Qo+△QT+△QL+△QF (1)3无功功率补偿原则 (1)为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上流动造成的有功损耗,无功 功率补偿应就近就地进行。 (2)对于配变励磁无功损耗宜采用固定方式补偿,但考虑 到运行维护及电容器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沿线各配变的无功补 偿点不应超过三处,以二处为宜。对线路感抗所消耗的无功功 率,应在配变无功补偿时统筹考虑。 (3)对感性负荷用户,应在用户处进行无功补偿,以补偿感 性负荷及变压器绕组的无功损耗,并随无功负荷的变化而自动 投切电容器组。从电网长期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只要不出现 过补偿,功率因素补偿得愈高愈好。 4无功补偿方式 4.1负荷的无功功率补偿 10kV配电网的结构方式如图1所示。负荷的无功补偿应在 配变二次侧,即在电力用户处进行补偿。无功补偿主要是按提 高功率因素的要求来计算补偿电容器的补偿容量QcF。 Q F=P (tg巾 一tg巾2) (2) 式中:P—一负荷的最大有功功率,kW; 巾 、巾 ——补偿前后的功率因素角。 l僵cv 图1 10kV配电网接线示意图 奄黼 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应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能 自动投切-- ̄o1]分电容器组,以达到最佳无功补偿的目的。 4.2线路的无功损耗 当线路输送功率时,线路感抗上所消耗的无功功率为 AQl:Y312fxll×10~: ××10。 (3) iVi‘ .式中_X.为各线路区间的电抗,Q:,、l l 为流过各段线路的负荷电流,A; P.、Q.为各段线路首端或末端的有功、无功功率 V 为各段线路首端或末端的电压,kV。 由于线路的电抗值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线路消耗的无功功 率在各区间是均匀递增的,见图2。 m ̄lo. L L 图2配变励磁无功损耗和线路无功损耗曲线 4.3配变无功功率补偿 配变的无功损耗由△Q。和△Q 两部分组成。△Q。场是用 来建立磁场的励磁无功损耗,与负荷电流无关,故称为变压器 的固定无功损耗。△Q 场是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漏磁无 功损耗,已在负荷处进行补偿。配变固定无功损耗的补偿,应根 据配变的固定无功损耗和线路无功损耗来确定补偿容量和补 偿位置。图2为配变励磁无功损耗和线路无功损耗曲线。 变压器励磁无功损耗主要消耗在励磁电抗上,表达式为: , l 0/^ △Q =3l=Xm=、v/3 Vel = 1UU se (4) 式中l。%为变压器空载励磁电流百分数; S 为变压器容量,kVA。 对图2分析可以发现在(L0,L4)区间上,若沿线逐点对配变 励磁无功损耗进行补偿,补偿效果最好,称为理论最佳补偿点。 但沿线配变台数越多,补偿点就越多。根据无功补偿原则要求, 补偿不宜超过三处,因此存在一个无功补偿点位置的选择、对 图2分析可以发现,配变励磁功率(△Q。)与线路长度(L)所围起 来的阶梯形面积,为选择补偿点的位置提供了一个量值判据, 即补偿面积Smax(L,△QoL)N'I的最大处就是补偿电容器的安 装位置。因此图2中的补偿点位置应选在Smax(L33)场,点b 为界,其右边的配变所需要的励磁无功功率和线路电抗所消耗 的无功功率,由安装在L。场点的电容器组提供,而左边所需的 部分由电源提供。补偿后的情况如图3所示。 ▲QoL 图3补偿后的无功损耗曲线 如果补偿点为两处,那么第2点的补偿位置,应在第1点 补偿后剩下的面积中再选出最大的补偿面积Smax(L,AQo L) 来确定。 4.4补偿容量的计算 189 广东科技2008 08总第194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栏I电力建设 安装在线路上的电容器组,主要补偿的是配变励磁无功损 耗和线路上电抗消耗的无功功率。因此补偿容量为 O D… Q。=K∑(AQ。。+AQ Lf)=K∑( sei+3,2㈣X) l=1 l=1 I uu 式中K为补偿系数(O.95~O.98): E为线路分段号: D为补偿点的位置: Sei为配变容量,kVA 口xc口X'o ̄O.3xc舾叭 。 (8)基波时的容性电路 (b)五次混盘峙的J‘性电路 图5加装6%电抗器的等值电路 下,10kV系统在负荷低谷时,运行电压可达11 kV左右,此时星 形接线的电容器组,每相超过正常电压(1 1—1 0)/、/ 0.58(kV) 对于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每组超过正常电压11—1O=1 (kV)。这时电容器会因过负荷而发热。在故障情况下,星形接线 的电容器组的一相击穿时,由于两非故障相的阻抗,故障 5电容器组接线方式 补偿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和保护方式对电容器的安全运 行影响很大,接线方式选择得正确,保护配置得合理,可使并联 电容器的故障大为减少。 目前在1OkV配电系统中,并接的补偿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 大体可分为星形接线、双星形接线和三角形接线三种f见图4)。 三相星形接线的电容器发出的无功功率为 Q =3V /Xc=c‘)CV‘X 1O (6) 式中V6×c为系统相电压,kV; C为电容器的标准电容量,u F; Xc为每相电容器的容抗,Q; c‘)为电网角频率,rad/s; V为系统线电压,kV。 三相双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发出的无功功率为2QC 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发出的无功功率为: Q。=3 c‘)CV X 1O (7) 从式(5)和式(6)中可以看出,电容器的容抗Xc与电网的 频率成反比,即频率越高,容抗越小,流过电容器的电流越大。 因此在配电系统中若高次谐波分量较大时,就可能导致电容器 过负荷而发热。在送配电系统内,由于发电机构造引起的槽谐 波、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磁饱和等均能构成高次谐波源。因 此,在配置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补偿时,特别应注意离电容器安 装地点最近的变压器的磁饱和问题。产生变压器磁饱和的主要 原因是,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大于或等于变压器的励磁无功功 率。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缺相运行及分相断合闸操作时,变压器 易发生磁饱和,引发铁磁谐振,损坏电容器和变压器。 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压波形是对称的,因此谐波中无偶 次谐波分量。变压器励磁曲线呈饱和持性时,所产生的高次谐 波分量以3次为主,5、7次次之。而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绕组一 般总有一侧为三角形接线,因而三次谐波电流在绕组中被短接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三次谐波不能构成回路。因此在10kV 配电系统中安装的补偿电容器,只需重点考虑5次谐波分量的 影响。抑制5次谐波的措施是在补偿电容器的回路中串联电抗 器,使该回路对谐波的总阻抗呈感性阻抗,这可从根本上消除 产生谐振共振的可能性。串联电抗器的数值为 XD=1.5×c/5 =O.06Xc (8) 式中X。为电容器的容抗值为可靠系数。 加装的电抗器后的基波和次谐波的等值电路如5图所示。 电容器发出的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在正常情况 190 广东科技200808总第194期 电流不会太大而三角形接线时将会形成相间短路,故障电流很 大,易造成电容器油箱爆炸。 综上分析可见,对10kV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时,采用星形接 线且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为好,如图6所示。 图6串联电抗器接线方式 图7双星形接线的不平衡保护 图6中的电抗器可以安装在电源侧,也可安装在中性点 侧。从电气特性上讲,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但装于中性点侧有 利于降低电抗器的绝缘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电容器相间 短路对电抗器的冲击。 6保护方式的选择 1OkV#2,电系统中的无功补偿电容器主要安装在线路和变 电所母线上,由于线路补偿的电容器不便于运行监视和维护, 其保护方式应采用单台熔丝保护方式,以保证任一台电容器内 部发生故障击穿时,均能快速切除。变电所10kV母线的补偿电 容器的补偿容量要大些,同时也便于运行维护。因此,其保护除 采用单台熔丝保护外,接线方式也应与保护相配合,使其在故 障时准确动作。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是双星形接线的不平衡电 流保护,如图7所示。双星形接线的不平衡保护,不受系统电压 不平衡、三次谐波电压以及操作冲击电流的影响。 安装在线路和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容器组应装设过电压保 护装置,该装置宜采用无间隙氧化钟避雷器。因为普通的阀型 避雷器带有间隙,当过电压值低于放电电压值时,冲击过电压 对电容器充电,当过电压值达到避雷器的放电电压值时,间隙 即被击穿,电容器对避雷器放电。由于阻抗很小,雷电流和电容 器的放电电流的综合值很大,有可能损坏避雷器和电容器,甚 至引起爆炸。采用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就相当于在电器上 并接了一个有阀电阻,在小电流区域就开始动作,从而了 电容器在过电压过程中的充电电压和电荷量的积累,减弱了避 雷器完全“导通”时电容器放电的冲击。而且避雷器的残压基本 稳定,叠加泄放的瞬间电流较小,阀片的通流容量大,因此比较 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