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来源:九壹网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调 查 报 告

题 目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姓 名 王建伟 学 号 62031520308003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批次/层次 152/专科起点本科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甘肃会计专修学院 工作单位 定西市临洮县站滩乡站滩小学

关于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7年6月28日

调查地点:临洮县站滩乡站滩小学 调查对象:3-5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调 查 人:王建伟

为了切实可行的搞好小学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此次精心设计了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问卷”,以充分了解目前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根据问卷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小学生,即三至五年级学生。这些调查样本很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够反映站滩小学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真实状况。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问卷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

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的差异会影响问卷调查结果的不同; 2、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实际情况。 问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对这些处理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逻辑思辨和推理,强调价值判断和数据描述的有机结合,同时体现定性研究的特征。

二、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其中男生62人,占调查人数的53.9%,女生53人,占调查人数的46.1%;9—10岁的学生40人,占调查人数的34.8%,11-12岁的学生66人,占调查人数的57.4%,12岁以上学生9人,占调查人数的7.8%。

分析: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并且男女合理,能代表此次调查的目的。 2、您读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吗? 选项 读过并能背诵 读过部分 只知道书名,但没读过 一无所知 小计 78 15 5 17 比例 67.8% 13.0% 4.4% 14.8% 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大总分学生阅读过并且能背诵,说明学生对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掌握比较好。 3、您所了解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 选项 中华儒、道、佛学 诗、词、曲、赋、小说等 琴棋书画 中华武术、建筑、中医 未答 选2项的 小计 4 45 30 31 4 1 比例 3.5% 39% 26.1% 27.0% 3.5% 0.9% 分析:通过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片面,知识面狭窄。 4、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选项 非常感兴趣 有些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讨厌传统文化 分析:学习兴趣不浓厚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有些兴趣”。这充分证明大部分同学们都不大认同传统文化有学习的价值,而且对于学习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厚,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设置了很大的阻力,如果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须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始。 5、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 选项 小计 比例 小计 50 58 5 2 比例 43.5% 50.4% 4.4% 1.7% 有 无 没有特别看法 未选 92 7 2 14 82.9% 6.3% 1.8% 12.2% 分析: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有很高的认可。 6、您完整的读过几部四大名著? 选项 一部 两部 三部 四部 只涉猎过 小计 38 28 15 20 14 比例 33.0% 24.3% 13.1% 17.4% 12.2% 分析: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全部读过的学生占的比例低。 7、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您学习的程度如何? 选项 精通 有所掌握 学过皮毛 一概不知 小计 4 57 34 20 比例 3.5% 49.5% 29.6% 17.4% 分析: 传统艺术较受冷落。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不是很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距离现代社会的社会渐行渐远,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不愿回顾彼时的文化,体现了孩子们也“急功近利”的思想。 8、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您的看法是? 选项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分析:急需回归传统道德 调查看出,如今的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基本上是利人利己,双赢观念。但是在问卷中也有同学们基本较认可传统道德,对于传统态度持支持的态度。从这个调查表中,当问到:“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您的看法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86人回答的是“很重要”。 9、您知道( )个中国传统节日。 小计 52 37 24 2 比例 45.2% 32.2% 20.9% 1.7% 选项 1-5 5-10 10-15 15以上 小计 28 55 22 10 比例 24.3% 47.8% 19.1% 8.7% 分析:同学们对传统节日了解甚少。传统节日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以风俗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起点。在这项调查中,11.9%的调查学生只知道1-3个民族节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对民族节日的认识十分有限。 10、您的长辈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选项 非常支持 支持 不制止,中立 反对 小计 41 62 8 4 比例 35.7% 53.9% 6.4% 3.5% 分析:有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家长大部分支持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家长对你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这一问题,103名家长“支持”,占.6%的比例。 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比较理想。 三.对策与措施 1、营造良好的氛围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应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社会氛围。我们应该在校园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要在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环境,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文学作品;最后,由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宣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2、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如经史子集一样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让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必须在小学生日常接触的学科课程中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选以课外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课内教材是主要应该做好课文中的传统经典的教学以及《说文解字》等古代蒙学和小学课程作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和“日积月累”中的对联、诗、词等的拓展。

3、塑造优雅校园文化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的就是环境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的确,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而环境文化是由碎片构成的,“碎片”是环境文化的元件。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名片、展台和符号。在学校的墙面上可以悬挂一些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可以用中国的毛笔书法艺术表现出来;在走廊里面可以用镜框装裱几幅精美的中国画,以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在教室里面的墙壁上面可以张贴些传统文化的句子,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这样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

4、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网上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2)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直接参与当地民风、风俗中去,真切领略民俗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在实验老师的带领下,编辑整理自己所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精神食粮。

(4)学校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小笔头文学社”“经典诗文朗诵团”“国画”“器乐”,依托这些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其成为小学生丰富多彩、直观生动的课外课堂,并与课堂传授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