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11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月20 Et ! : :! ! ! ! 堡 ! ! 兰 ! ! !: !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5.11.135 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现状分析与建议 李宏伟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大学生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是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对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现 状的分析,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还存在较多问题,为解决这些1" ̄-1题,提出打造专业化的志愿团队, 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志愿服务过程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志愿者 品牌,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等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5;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11-0286—02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积极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广泛 如,高校大学生社团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自发 参与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为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群提供 组织,部门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大众传媒和残联部 帮助,使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 门发动等各种形式,都是大学生及时了解和获取志愿服 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助残服务质量,为残疾人群提供更 务信息的途径。同时,服务的场地也由传统单一的进家 科学、专业、合理、有效的助残服务,本文对大学生开展 庭、进社区,逐步拓展为依托高校的专业实验室、校内外 助残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 实训基地、医疗康复机构、残疾人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 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校等阵地开展活动。 一、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现状 二、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 (一)缺乏对助残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项目实施效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志愿文化的宣传普 果不明显 及,社会对大学生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助残志愿活动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涉及的服务内 都不断提升。首先,和各级残联为大学生志愿服务 容不尽相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组建了助残志愿团队, 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也对制定志愿服务相关法 帮助残疾人群,但由于活动初期在方案设定、过程实施 律及法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次,街道、社区等基 等方面的安排不够细致,人员的设置不够合理,无法有 层单位也为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较大发展 针对性地、专业地开展既定帮扶活动,导致活动效果不 空间,为大学生志愿者与服务对象间建立起纽带关系, 明显。部分队伍甚至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开展助残活 使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此外,社会媒体尤其是新媒 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帮助残疾人群恢复身体技能,融人 体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也发挥着通畅宣传、沟通以 社会的团队职能。 及联络的作用,成为对外宣传志愿文化的有效渠道。 (二)缺乏明确的志愿者团队建设规划,志愿者队伍 (二)大学生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 不稳定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锻 部分志愿服务队伍没有明确的组织规划,志愿者参 炼自身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目前, 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相对自由,导致组织成员思想散 大学生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对参加助残志愿 漫,认为自己“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缺乏集体荣 服务活动的认知水平较高,能够理性认识参与助残志愿 誉感和归属感,很容易随时脱离队伍。部分志愿服务团队 服务活动的原因、主要方式、活动内容、应具备的素质和 有充足的志愿储备人才,但由于缺少有领导能力的志愿 能力、活动存在的问题等,体现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 骨干人才,团队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造成队伍凝聚力不 会责任感。 强,结构不稳定和人员流失情况严重。 (三)大学生参加助残活动的途径和阵地多样化 (三)助残服务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残疾 随着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大 人群的特殊需求 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更为便捷,途径也更多元化。例 大部分残疾人需要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心 收稿日期:2015—11-08 作者简介:李宏伟(1983一),男,河南确山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志愿服务、创 新创业研究。 ・286・ 理辅导或就业技能指导,因此,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对志 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情况后,从他们的实际需求角度考 愿者的素质要求较高,需具备残疾人服务的专业技能和 虑,寻找帮助残疾人发挥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 知识储备。但大部分大学生助残志愿者没有接受过专 志愿者的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要多参与各类志愿 业的助残服务培训,即使部分志愿者接受过短期培训, 服务活动,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志愿服务专业技能,进 一也不能为残疾人进行专业化康复训练或是对残疾人的 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化疏导,仅能帮助残疾人完成一些生 步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应 向高校教师、专业机构、志愿者组织学习特殊教育和康复 活琐事,未能在机体上给残疾人提供帮助,因而助残服 培训的知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恢复机能,融人社会。务成效不大,助残服务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志愿服务过程实施项目化管理 (四)志愿服务时间安排不合理,活动开展不连贯 助残志愿活动主要是开展一对一或面向残疾人家 大学生助残队伍帮扶的残疾人数较多,帮扶时间跨 庭进行结对帮扶,因此,适合进行项目化管理。在服务 度较长,这就要求志愿服务必须保证时间的充足性和活 过程中,为所有助残活动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规 动连续性。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虽然比较自由, 但考试、考研、就业等各类因素依然占据大学生生活的 大部分时间。加上教学活动的调整,校内社团、社会实 践、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安 排更为紧凑。这导致志愿服务时间安排缺乏保障,活动 开展不连贯,不能做到科学、系统的定点帮扶、定期帮 扶、专人负责,更无法做到深入开展、精益求精。 (五)志愿服务项目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 目前,志愿服务项目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是 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无法常态化开展的主要因素 之一。大学生开展助残活动主要依靠自筹、自备活动经 费,个别依赖高校的行政拨款或资助,没有固定、有效的 资金支持,而大学生本身经济来源依赖各自的家庭,个 人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因此,大学生助残团队的短期 志愿服务资金还能基本保障,一旦主要的资金来源中断 或者拨款延迟,项目就会陷入资金困境,难以保障活动 继续进行。 (六)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残疾人及其家庭难以广 泛接受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志愿者与受助对象之间相 互信任和理解。助残服务项目因受助对象的特殊性,以 一对一或结对帮扶的形式实施开展,这种服务形式更需 要志愿者与受助对象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目前, 高校在校学生基本以“9O后”为主,部分“95后”学生也 开始步入了大学校园。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活动的 过程中,容易受年龄、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 开展不到位,受助对象因此质疑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能 力、服务能力和交际能力,难以广泛接受他们的帮助。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的建议 (一)打造专业化的志愿团队 依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志愿助残团 队。助残服务需要专业的志愿者,专业的队伍,专业的 执行方案,不能只追求志愿团队的“大而全”,而要讲求 “精而专”。因此,助残志愿服务,应以某类特殊人群 的一个方面或少数方面需求为基础,设计建队方案和项 目方案,根据项目需求招募、培训专业的志愿者。 (二)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技能 残疾人的服务需求比较特殊,志愿者需要深入了 划,前期对志愿团队开展的活动进行立项,中期推进,后 期对项目进行效果评估。通过项目化管理,提高助残活 动的服务质量,保障项目的合理、有序开展,以此推动项 目的常态化、规范化运作。 (四)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大学生助残志愿团队可以依托高校,在社区、街道、 特殊学校、福利机构和康复中心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和社 会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争取更多社会资金的资助与扶持。同时,助残志愿团队 可以依托活动,参与购买服务、公益基金会合作的 项目,力求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推进助残项目公益性 和创业性协调发展。 (五)打造志愿者品牌,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 要推广志愿服务文化,扩大志愿者服务品牌的社会 效应,就必须规范志愿者组织的科学化管理,让志愿者 服务品牌朝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队伍建设方 面,志愿者组织要规范志愿者招募机制,完善志愿者培 训机制,时刻保持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在开展服 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一技之长。在志愿者服 务品牌规模化建设方面,要求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展服务 领域,以志愿者服务品牌的规模化催生群体效应,吸引 更多人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群及其家庭。 大学生助残志愿活动重在实效性,在志愿服务过程 中遇到队伍不够稳定,资金不足,制度不够完善,专业实 践技能有待提高的问题时应积极解决,并在日后的工作 中把握好方向,统筹、规范化队伍,还应开拓思维,积极 号召大学生参与助残服务,以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利 益为服务宗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要积极呼 吁社会人士或企业加入其中,深化残疾人服务,发展残 疾人事业,开展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 参考文献 [1]姜岩,宋瑞梅.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144. [2]丁锐.青年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以上海铁路局青年 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3]曹跃进,张超英,彭冰泉,等.助残社会组织工作现状分析 与发展思路[J].残疾人研究,2014,(4):33—37. (责任编辑:陆水东)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