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同学们,在我国境内,有一处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那就是天山。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首先,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请同学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天山的美。(出师课件1,让学生看图,欣赏)
2.看到这么多图片,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出示课件2)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又用了哪些好词好句来形容天山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课《七月的天山》,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希望同学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去读懂,并欣赏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放声地把课文读一遍。开始。
2.作者碧野先生散文写得特别美,文中用词也是特别精妙,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文中的好词,这些词,你会读了吗?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3:个别读——带读——齐读)
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河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窝 饮马溪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山涧 撑开 枝丫 幽静 离鞍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出示课件4)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语句具体的给我们描绘了天山的美丽景物。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现在,请同学们度2、3、4自然段,找找2、3、4自然段分别写了哪几种景物。(出示课件5)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阅读提示,先说说自己学习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汇报点评
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感受:仿佛走进幽静的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 感受:犹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园。
老师总结:作者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按顺序来写,从不同的观察点来写不同的景。
6.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阅读提示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做好记号。(出示课件6)
7,现在,请同学们来分享自己找到的好句,用“我喜欢的句子在第-------自然段”的句式开头(出示课件7) 四、拓展
师: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让老师觉得七月的天山的确是很美,怪不得作者说“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出示课件8)请反复读几遍。
去过天山的文人墨客也发出了感慨,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9,名人诗句) 五、教学小结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天山的美是无法用我们现在的只言片语来展现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请欣赏。(出示课件10,天山视频) 六.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纸,完成练习(课件11:我又读了一遍课文,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我还想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